?印度特点的十个面
此位博主介绍的印度特点,完全以自己曾在印度数次工作和观察思考的经历写来,虽然都是现象上的描述,没有观点上的概括,但仍让读者尤同观摩一份异域风情素描画般的清新可稽。读完此文,我还是依照惯例,并结合以往的相关了解,对印度特点形成了若干突出的印象,估摸着可用十个字来界定:脏、乱、差、破、风(“头脑风暴“想法多)、拖(办事拖沓)、冗(人浮于事)、舞(喜歌舞息事端)、苦、善。诚然,如此对印度特点的十字概括虽名出此文,但实际上也综合了以前读过的资料(与此文所述并不矛盾)。
印度简介(印度简介概况100字)
如果摒弃族群特点的必然性方面不谈,仅从现代性价值的比较判断来讲,上述十字之中,除风、善两字有所褒义外,其它大多偏于贬义(当然,如果换取另外视角看,则可能又有所积极性价值。比如苦,既可是以苦抵孽,消极避世,亦可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再比如舞,既可是息事宁人,免除冲突,亦可是回避矛盾,醖酿祸端)。所以,这就能够较顺较好的清楚解释,为何印度的现代化进程总那么命运多舛了(如制权体制搞了70多年,仍处世界腐败前列)。我记起李光耀便曾说过,印度搞现代化不可想象。
如此印度特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看其与印度教信仰内蕴的基本性思想观念即有因果关联。什么基本性的思想观念?比如种姓等级意识,还有苦感孽难意识等,都是人们常说常见的方面。此外,印度观念文化中还有一种独特的“游戏主义”思想蕴含。据传印度教第一大神湿婆就是如此随意好玩的行事风格,祂虽然神法无边,但也不时在恣意玩乐间便做出糗事,每每便只能待其第二大神毗湿婆紧跟着牠来善后不已。我想,如斯宗教至高神祇的性情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印度族群的性格特征,并概之曰:游戏主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