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党中央有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机要科,机要战线上的工作者,严格恪守“密码第一,生命第二”的行动原则。许多优秀党员用生命诠释忠诚,保护党组织的秘密,因而涌现出无数英勇献身的英雄。
钟琪翔(钟志煜)
在战火纷争的年代,一家人投身革命十分正常,更是有这么一对“机要战线姐妹花”——董仲民和董建民。她们小小年纪先后入党,一同工作数年,在工作期间,还遇见了相伴一生的爱人。姐姐董仲民和丈夫张云,都曾在机要科任职数年,1950年二人被调往北京工作。
一到北京,他们就前去报到,碰巧见到老友申余。一番叙旧后,他惋惜道:“小董真是可惜了,唉!”这话让董仲民夫妇摸不着头脑,不理解申余这番话什么意思,立刻问道:“我妹妹吗?她怎么了?”申余瞪大双眼,道:“你妹妹早牺牲了!你不知道?”
董仲民被这个消息惊得瘫坐在地,张云一把抓住她。申余也不免痛心起来,说道:“我当初前往东北,在招待所碰见一个侥幸活下来的战士。他告诉我们,你妹妹一行人为保护密电码全都跳海了,他正好碰见一个木箱,在海上飘了几天,才被路过的船只打捞起来。
你妹妹临死前还说:‘誓与密码共存亡’。组织有你妹妹这种人,是组织的福气啊!”讲到这里,申余泪流满面,自己当初知道这个消息时,也被董建民等人的行动震撼到了。是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为保护组织机密而选择跳海。
董仲民怎么也没想到,来北京第一个知道的消息,竟是妹妹一家全部牺牲。脑海中回想起妹妹的音容笑貌,还有那不满2岁的小侄子,自己甚至连妹妹一家的尸体都看不到。想到这里,董仲民不禁大哭起来,张云和申余在一旁轻声安慰。
悲痛中董仲民回想起,在进入机要科前,组织对她和妹妹的培训: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泄露机密。妹妹用行动践行“誓与密码共存亡”,用年仅23岁的生命,保卫组织机密,而家人更是和她一起同机密埋葬大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董建民的过去,了解她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这里不得不提起她的叔父,同时也是董仲民的父亲——董秋斯。董秋斯是个文化人,早早出门闯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的生活也是颠沛流离。1921年,董秋斯顺利考上燕京大学,踏上求学之路。
妻女跟着他吃了不少苦,好在能维持生活,闲暇之际还会教女儿读书写字,因此董仲民自幼熟读各类书籍。五四运动爆发,董秋斯成为燕京大学运动的负责人,初步走上革命道路。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变得更加忙碌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危险。
毕业后,董秋斯和组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也更加看出中国处于十分危险的情况,他决定全身心投入革命,忍痛将女儿托付给弟弟照看,也就是董建民的父亲。董建民瞧见有一个新姐姐异常开心,年纪相仿的两个小女孩很快熟悉起来。
虽然董建民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读书的好处,省吃俭用送孩子们去上学。董建民她们第一次上学,许多东西都不懂,董仲民便经常给她们讲些知道的东西。
董秋斯一直没机会回家乡,可心中始终牵挂女儿,为了不让孩子落下教育,经常寄一些进步书刊回家。随着时间流逝,三个孩子也认识了许多字,逐渐能完整写出一封信,并与董秋斯时常信件交流。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正确思想,他将鲁迅、巴金等人的作品纷纷往家中寄。
在看见孩子们阅读后的感言,董秋斯心中十分自豪。在信中多次提及,一定要热爱国家,推倒封建社会,撑起革命的旗帜,身为后辈,她们绝不能选择错误的道路。董秋斯在信中的励志语录,对姐妹几人影响深厚。
她们能接触到的只有董秋斯寄来的书籍,众多城市暗藏的危机,她们都不清楚。长大后,她们攒钱买报纸、书籍,回家阅读,并对当今社会的形势进行严厉批判,少女们仿佛早已确定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
卢沟桥的炮火声震撼了中华大地,全国人民为之心痛,日本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屠杀。河北也被日军踏足瞬间沦陷,百姓更是受到各种残害、虐待。董建民所在的村庄也被日军接管,所有人都不敢随意出门,更不敢谈论革命。
董家姐妹当时正打算出门求学,结果家乡被日军侵略,连自身安危都顾不上。她们亲眼见证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对这群恶魔充满着仇恨和恐惧,董建民更是接连做了好几天噩梦。得知家乡的遭遇后,在外地的董秋斯十分焦急,四处寻找办法解救亲人。
之后,董秋斯被调往中共驻港办事处,结识了香港地下党负责人潘汉年,并在他的领导下做事。潘汉年清楚了解董秋斯的为人,没多久就介绍他秘密加入共产党。有了组织的帮助,将孩子们从沦陷区救出来,就轻松许多。
1939年初,董仲民、董建民还有董清民,三人一同被接到香港。她们一到香港,立刻就跟随董秋斯加入抗日队伍,在后方竭尽所能提供帮助。经过考虑董秋斯认为,3个孩子如今正是读书的年纪,商议过后决定将她们送往延安深造。
董秋斯对孩子们抱有很大期望,毕竟国家的未来都要指望后生,他必须为革命输送新鲜的血液。他给三姐妹分别准备了一套工人服装、被子和行李,并写下一封信交给董仲民,让她一到延安,就拿着这封信去找其好友,朋友会将她们安排好。
离开香港那天,董秋斯和几名同志赶来码头送行,目送三姐妹上船。一切尽在不言中,董秋斯仿佛能看见,自己的女儿和侄女们,长大后的样子。
身为新一代青年,她们将一生贡献给祖国,毕生为国家太平而努力。船缓缓开动,越驶越远,直到姐妹们看不见岸上的身影,所见之处只有一望无际的海面。
前往延安的队伍中大概有40多人,大部分都是归国参加抗战的爱国华侨,还有一部分是医生,剩下的都是青年学生。但这一路岂会轻松?船刚离开香港不久,本就身体不好的董清民就晕船了,身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吃不下一点东西,让二姐妹急得不行。只能期盼船快点靠岸,到达越南海防后,众人也随之登地,开始陆行。
抗战初期,大敌当前,国共二党摒弃前嫌,选择合作抗日。不过二党积怨已久,国民党更是对共产党多有刁难。尤其是运送药物、车辆等重要物品,经常会被国民党扣下。为此,我党每次运送物品时,只能选择八路军办事处的路线,不免要多加绕路。
从香港行至延安,需要从海路到越南海防,然后途经广西凭祥、贵阳、重庆等多地迂回。不光要绕路躲过国民党驻守的关卡,更要躲避日军。各个城市都是日军,一些重灾区更是日日有飞机在上空轰炸。很长一段时间,队伍只能摸黑前行,并选择偏僻道路行驶。
崎岖的道路导致车子十分颠簸,病重的董清民一路呕吐不止,还没到贵阳就病逝了。失去亲人的董建民悲痛不已,两姐妹一边哭一边赶路。求学之路充满危险和困难,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进入延安根据地,董建民等人被安排在陕西进行短暂学习。
而后提前结业的众人,再次踏上前往延安的路程,这一路没有车辆,只能步行。大家徒步走了800里路,脚底磨破了无数个水泡,20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所有人都哭作一团,董建民和董仲民也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年底,二人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学校处于一座山沟中,一排排窑洞就是校舍。这所学校也成了学生们的家,他们建好课桌椅,搭炕、摆被褥,弄得十分温馨。董家姐妹更是十分出色,不仅学习好,还热心帮助同学,在他人介绍下,二人先后入党。
1941年,董家两姐妹进入训练班学习。学习内容有两点:一是思想教育。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最重要的就是保密教育。所有老师反复向学生强调一个思想理念:绝对要对党忠诚,所有人都该树立起以党的机密为第一的崇高思想和信念。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泄露机密;二是专业技能训练。
两个月的训练,全班学员都以优秀的成绩结业。大部分受训人员,都被派往被日军和国民党统治的区域,进行秘密工作,他们改名换姓,投身地下工作。董建民和董仲民二人,则被调往中央社会部,在机要科担任译电员一职。
初到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给姐妹花取了“大董”、“小董”两个代号。为了让两姐妹迅速接手工作,二人有了搭档。大董和张云一同负责上海秘密电台的译电工作,小董和钟琪则负责重庆秘密电台。“机要战线姐妹花”也在这时,走向一条艰苦但充满光明的道路。
机要科负责和全国秘密电台联络,重要性不言而喻,组织更是要求,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字之差就有可能让无数战士丧命。“保密、准确、及时”也是机要科人员的准则,董家姐妹俩和搭档越来越默契,逐渐培养出感情,这在抗战时期,也是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喜事。
不久,董仲民和张云结婚,既是默契十足的搭档,也是恩恩爱爱的夫妻。第二年,董建民和钟琪也举行了婚礼。二人都是在窑洞前办的婚礼,许多战友送来祝福,还有李克农当主婚人,也不觉得简陋。这种情景也让在场众人,都深深体会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两对夫妻有革命友谊,还有浓厚的爱情,更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们互帮互助,在后方勤恳工作,终于等到了抗战结束那天。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各地工作的中共地下党,终于能松懈一丝精神,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
与此同时,组织人员经历了一番大调动,董仲民夫妻被调往重庆工作,后被调往南京。董建民二人依旧留在延安,姐妹二人多年来,第一次分开两地工作。没多久,国民党毅然撕毁停战条约,反动派对解放区发起进攻,解放战争就此打响。
1946年,董建民和钟琪接到任务,当即从延安撤退,转往新的工作地点。到达山西离石县时,恰巧遇到董仲民一家,对方也有新任务在身。身为机要人员,他们牢记组织的要求,绝不泄露任何工作内容。数月未见,姐妹二人不知道有多思念对方,紧紧拥抱在一起。
短暂叙旧,即将面临分别,董仲民内心充满不舍。双方的队伍很快就要上路了,董仲民从怀中拿出一个手绢包,塞进妹妹手心。董建民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枚金戒指,她牢牢握住姐姐的手,说:“一路上多保重!”董仲民很快回了一句:“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啊!”
谁能料到,这匆匆一面,竟成了诀别……
国民党对解放区发起进攻后,领导作出争取东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战略部署。董建民夫妇从延安调往大连情报站工作,二人带着不满2岁的孩子出发,前往山东青岛。为输送干部前往东北,组织特地建设了一条,从青岛到东北的海上秘密交通线。
董建民夫妇沿途需要经过多个城市,山东根据地更是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区域,越靠近也就越危险,途中还有多道封锁线。董建民一家跟随队伍冲破层层封锁线,东渡黄河。
1947年,董建民打扮成阔太太模样,一身珠光宝气,看起来十分贵气,丈夫钟琪在一旁扮成富商,跟着一起出发的战士也精心打扮一番分开登船。为了将密电码藏好,这支队伍列出多种方案,最终发现在谁身上都不安全,只能藏在小孩身上,这才容易躲避检查。
董建民将密电码用油布包好,藏进孩子的尿布中,里面还塞了一块银元,以防出现意外,将密电码丢入海中迅速沉下去。码头上人潮拥挤,所有人都带着行李往前挤,登船口还有士兵严格搜查。钟琪拎着皮箱前行,很快就被士兵拦下,用枪指着皮箱说:“箱子打开!”
钟琪不慌不忙地打开皮箱,一个士兵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翻出来,另一个在钟琪身上仔细摸了一遍,两人对视一眼,才摆手示意放行。在身后的董建民,立刻拧了一把孩子,哭声传开,钟琪立刻回头,说:“孩子给我吧。”士兵也没多管,转头搜查起董建民的行李。
安全通过检查后,组织的所有人都安全上船,岸上的交通员也放下心,回去复命去了。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次行动却走漏了风声,国民党特务侦听到情报后,立刻通知中统驻青岛行动组。特务组接到通知,连忙赶往码头,目睹商船开动的残影。
行动组组长立刻向上司报告,请求派军舰拦截。长时间航行,商船驶进渤海水域,董建民正在逗儿子玩,突然听见一阵炮火声。她心中暗道一声不好,立刻冲出去查看,入眼所见的就是国民党军舰,正在朝商船逼近,同时还在发射炮火拦截。
为了逼停商船,军舰无所不用其极,宁可错杀也不放过,许多无辜群众纷纷被弹片击中,倒在地上生死不明。董建民找到丈夫和随行战友,紧急探讨当下该如何,敌军大张旗鼓,十有八九就是为了密电码而来。正当他们打算将密电码销毁时,军舰已经靠近,同时用喇叭大声呼喊:“船上有共产党,停船!我们要检查!”
船被迫缓缓停下,国民党即将登船,董建民和钟琪对视一眼,当即就明白对方的想法,钟琪也对众人说:“敌军冲我们来的,密电码绝不能落入他们手中!”董建民将密码本从孩子衣服里取出,塞进钟琪衬衣中,说:“党的机密为第一生命!誓与密电码共存亡,我们跳海!”
一家三口人紧紧抱在一起,毅然往深海中跳去,大海瞬间淹没三人。船上剩余几名战士也坚定地说:“绝不做俘虏!一起跳海!”董建明23岁,钟琪25岁,儿子还不到2岁,其余几位一同赴死的战士,甚至没有将姓名流传下来。
这片大海,见证了董建民夫妇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及牺牲的无名战士。他们的精神将和大海同在,我们仿佛能从海涛声中,听到董建明夫妇坚定的声音。
多年以后,中央调查部为董建明夫妇举行遗像安放仪式,两位烈士的遗像嵌在盖着党旗的骨灰盒上。令在场人痛心的是,骨灰盒里空空如也,没有骨灰、没有遗物,只有一张悼词。
董仲民在北京去世后,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妹妹的墓碑遥遥相望。这对机要战线的姐妹花,以另一种形式永远相伴在一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