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翻看历史,会发现那些失败的人主,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犯一个致命错误,这个失误就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古人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意思是君主不守密就会失去他臣子的信任,臣子不守密就会掉自己的性命,做事不守密就会导致失败。我们平常也会讨厌大嘴巴的人,何况在危机四伏的政治斗争中,一旦内情泄露,能直接影响到结局成败,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下面我们就说说智伯是怎么作死的吧。
君不密则失臣(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什么意思)
首先三家分晋的起因,是智伯找韩和魏要地,他们都给了,问到赵氏的时候,赵襄子头铁不给,智伯心想正好没机会拿捏你,这回撞上来了吧,于是就联合韩、魏两家,水淹晋阳城,围困赵襄子,视察水情的时候,还很得意的说:“我今天才知道用水可以灭一个国”。
听到这句话,站在旁边当小弟的韩、魏两个人互相给对方使眼色,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因为他们的国都旁边也都有一条河,可以水淹围困,万一有一天相同的命运轮到自己简直不敢设想。
这一幕不巧又被智伯的谋士看到了,便回来跟智伯打小报告说:“韩和魏一定会背叛你的。”智伯不相信又反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谋士就说如今智、韩、魏三家攻打瓜分赵氏指日可待,这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是今天我看到韩、魏却一脸愁容。这是害怕您以后会用同样的办法吞并他们呀。
谁知道第二天,智伯就把谋士打小报告的话,告诉了韩、魏,好家伙!不采用意见不再提也就是了,反手还把自家谋士给卖了个干净。谋士知道了这件事,马上跑路去齐国了。果然,很快韩、魏反水,联合赵氏把智伯杀了,接着灭了智氏全族,只有提前跑了的几个谋士活了下来,晋国国君也被逼走半路病死了,形成了三家分晋的格局。
纵观整个过程,智伯本来占尽先机,却因此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几乎是把所有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正所谓失道者寡助。
首先是一句水淹可亡人国激起了韩、魏的兔死狐悲之感,为下一步的反水做了铺垫。然后又把谋士告诫他的话说给了韩、魏让他们心中更加惊恐,直接让他们下定了决心。谋士也因为这件事不再信任智伯,见势不妙,提前跑了。智伯难道不知道泄密不好吗,他只是不在乎而已,他太骄傲了,根本不相信别人会背叛他。
本来顺风开局的智伯,就因为失言一步一步走向了身死族灭的结局而不自知,这就是狂妄自大的结局啊。
看到这里,大家还有自己的看法可以留在下方评论区,您的意见对我非常珍贵
#本文由经筵说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