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而这样的事,在明朝朱元璋时期也发生了一次,而且相较于刘邦的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精心策划一场又一场大屠杀,而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还把那些人冠以“胡党”、“蓝党”的帽子。不过深究被朱元璋杀了的这些人中,却有一个人似乎是真的罪有应得,那个人就是蓝玉。
诛三族(诛三族是指哪三族)
蓝玉从军的时候,投在了常遇春账下,就任管军镇抚,因为做事有胆有谋,面对敌军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极其勇猛,因此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后因屡战积功,官职越来越大,手下统领的将士也越来越多。
洪武二十一年,那时候的蓝玉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他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探知元主位置后,他便抄近路连夜赶到百眼井,在此番作战中,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敌营。
明军的行动,元军毫无察觉。王弼率军突然冲至敌营前,被忽然袭击,元军大惊,仓促迎战之下自然大败,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捷报的奏折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大喜,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
不过在蓝玉北征南返时却犯下了一个大错,他在夜晚赶到了喜峰关,因为当时的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因此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如此目无法纪,自然朱元璋极其不喜。所以朱元璋直接将本想封他的国公名字由梁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在大明定鼎江山,战火平息之后,蓝玉更是将这种目无法纪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他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乘势横行霸道。尤其是在各项规则上,蓝玉更是藐视王法,将战时的那种蛮横保留了下来,他曾经强占东昌民田,结果被御史查问。而面对御史的查问,蓝玉的处理显得显得极其低端,他直接大怒,将御史赶了出去。
蓝玉犹不改过,使得朱元璋多次责备他。尤其是在蓝玉西征返回后,因为仅被封为太子太傅,而不是太师,居于宋、颍两公之下,不满道:“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
大明一统天下之后,在刘基等人都在选择低调,而明哲保身的时候,蓝玉却没有,他在频繁挑战朱元璋的底线,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朱元璋的怒火。
终于,朱元璋渐渐老了,为了朱家的江山,他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这让当时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感到机会来了,他随即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紧接着剥皮实草,抄家,诛三族,并株连蔓引,上至公侯伯,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有一点牵涉其中的,统统杀掉,至于你是不是真的谋反,至于有没有证据,不存在的,根本不需要证据。在这起“谋反案”中,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这就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蓝玉案”。
在这起案件中,大多数人自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单看蓝玉而言,却也说的上罪有应得了。哪怕他并不想谋反,但是他的骄傲放纵、他的目无法纪、他的蛮横也足够他死上几回了。在清末历史学家蔡东藩的评价中,有八个字便足以总结一切:“明虽负德,蓝亦辜恩。”
意思便是,大明虽然杀功臣没了德行,但蓝玉同样也辜负了圣恩,这一切都是罪有应得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