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夹在统一了北方这个古代政治经济中心基础的曹魏政权和荒淫无道、残酷嗜杀的南北朝中间,晋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朝代,回望秦朝和隋朝,虽然历时短暂,后人也会去肯定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功绩,赞扬他们其中的一些值得称赞的行为。
晋国怎么灭亡的(春秋晋国怎么灭亡的)
不说对强汉盛唐的称颂了,因为这两朝几乎代表了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单单论争议颇多的明清,也有很多足以拿给人们骄傲的地方。
然而每每提起晋朝,大多数人都还是以“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差的朝代”“最令人讨厌的朝代”相称,这是为什么呢?
西晋确实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他从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天子,到公元317年长安失守,只存在了短短52年,且存在期间由于统治者的治国不力,出现了为了夺取更多的政权,手足相残时有发生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的悲剧发生,而结果是苦了百姓,并没有让百姓们有一个安稳的环境来休养生息。
到了东晋王朝,则更是一片残垣断壁了,因为他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政权,北方正在被“五胡十六国”统治,东晋王朝只是被迫南迁乞求苟活罢了。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司马懿才是晋朝江山真正的奠基人,司马懿与武侯诸葛亮的故事,在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的传播下,已经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家喻户晓了。
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效仿奸臣董卓,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统一了中国北方,其子曹丕接权后,逼迫汉献帝禅位,魏国正式建立。
无独有偶,曹魏的做法可能惹来了天怒人怨,司马家族以同样的手法,终结了曹魏家族的统治。司马懿熬过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掌权人,在年幼的曹芳继位后,趁其去祭祖之时发动政变,彻底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彻底架空了曹魏皇室,这才有了孙子司马炎的帝国。
司马家族可以说是一开始就得过不正,这给后世做了很坏的榜样。自从陈群开创了九品中正制,汉朝实行多年的选拔人才制度察举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隋唐的科举制才使阶级不那么固化。
晋朝就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靠士族门阀巩固的权力,这样就容易造成世家大族权力过大的现象,因此产生了十几年的“八王之乱”,然后又想靠少数民族政权来制衡,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发生,对国家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到了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已经几乎不受限制,产生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这种事贯穿了整个东西晋朝的历史,君主集权和皇帝集权做不到很好的保障,就会导致国家的政局不稳、战乱频繁。
刘裕废掉晋恭帝后,苟延残喘的晋朝政权终于宣告灭亡,但中国又进入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国家得不到稳定、人民得不到安全,晋朝自然不被人们所喜爱,而晋朝的统治者自然是被骂得最凶的?
关于晋朝的故事,还是有很多值得津津乐道的地方,但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的意义,都是国家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真相。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就在晋朝开国前夕,曹髦在位时,司马昭的篡逆自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而曹魏皇族对此也无可奈何。
晋朝还没有开国,针对司马家族的骂声都已经屡见不鲜了,那么开国之后晋朝的威严又在哪呢?这岂不是给天下的臣子们做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吗?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惹得朝堂大臣和看客闲人们啼笑皆非,这是晋惠帝说出的话,完全不像是出自一个皇帝之口,甚至都不像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的思考。
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百姓们没有了粮食可吃,大臣们也对此无可奈何,晋惠帝却好奇大家没有粮食吃就不能吃肉吗?这句话蕴含的本质是,晋惠帝不知民间疾苦,只活在自己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之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千古流传的诗句,既反映了唐朝的盛况,又批判了晋朝的腐朽。
东晋时期的政权,几乎已经靠着九品中正制完全落入世家大族的手中,司马皇族的废立甚至是生死存亡,都需要看王氏、谢氏等几大家族的脸色,以至于后世描写晋朝的腐朽时,反面案例都需要从世家贵族中寻找。
看完了这些,你还觉得晋朝不差吗?诚然,晋朝特别是西晋的大一统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口规模比起汉末三国时期也有所增加,但其进步性比起其他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言,都是远远不及的。
美好的是“王谢堂前燕”,荒唐的是“寻常百姓家”,晋朝就是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极大、国家政权没有保障的时代。而给后世的统治者们做出的警醒,提醒他们要在意百姓们的感受,要加强中央集权,或许这就是晋朝最大的贡献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