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连续举办四年,全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共同聆听的网络公开课是什么模样?
为提高社会公众网络文明意识,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5月28日,由河北省委网信办、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妇联联合主办的《网络清朗文明共享——“清朗·燕赵净网2022”网络文明融媒体公开课》在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直播间开讲!
赵秀娟(赵秀娟老师)
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主持人佳音、鲁君主持此次公开课。
《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
“燕赵净网”更加成果丰硕
2022年6月1日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向问题的基础性法律,该法律的实施,为构建良好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或者修订,广大网民的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当前网络环境日益清朗,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很多新挑战仍在不断涌现,比如:网上造谣“一张嘴”,网下辟谣“跑断腿”;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尤其是青少年用网环境乱象依旧存在。其实,网络并不虚拟,它早已真实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因此,开展“清朗·燕赵净网”专项行动的意义十分重要。
河北省委网信办连续四年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的“清朗·燕赵净网”融媒体公开课受到了广大网民和学生及家长的高度关注。
省委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处副处长刘建东
介绍“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工作
开展“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的成效和意义是什么?
省委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处副处长刘建东:
“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对网络黄赌毒、“饭圈”乱象、互联网运营乱象、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内容,是网信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
2013年以来全省网信系统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462.3万余条,查处违法违规网站9000多家、违法违规网络账号和应用程序2000余个,联合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查办了一大批网络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清朗·燕赵净网”已经成为我省网络生态治理的响亮品牌。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一个清朗有序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环境,既是当前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形势需要,也是广大网民的热切期盼。
本次公开课一方面继续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及家长,为大家普及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常识,讲述网络文明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网络文明意识。同时还面对广大网民,针对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饭圈”“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等,通过教育、公安等部门专业人员的讲解和典型案例的展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同时积极通过监督举报的方式,参与到行动中来,共创美好精神家园。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监督举报
省委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副主任吴兴然
介绍如何辨别和举报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省委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副主任吴兴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主要有色情低俗、网络诈骗、网上赌博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网络暴力、不良游戏和网络谣言等。其中,对青少年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色情低俗、血腥暴力、不良游戏,宣扬封建迷信、畸形饭圈文化的违法和不良信息,这些信息有的以小说漫画的形式出现,有的以图片视频的形式传播,还有的以弹窗诱导青少年点击浏览。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是非观的形成期,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如果大家在日常上网过程中,看到了此类违法和不良信息的话,可以及时向有关方面举报。
如何举报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和不良信息?
省委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副主任吴兴然:
一种途径是向网站平台举报。
国内各大网络平台一般都设置有不良和有害信息举报端口,并且配备了专门受理分析研判网民举报的审核人员,会及时处理这些不良和有害信息。
另外一种途径是向网信部门举报。
如何“慧眼”明辨网络谣言?
省委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副主任吴兴然:
首先看信息的发布主体,如果是权威媒体或者党政机关通过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官方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这类信息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如果发布主体是“自媒体”或普通网民,那么真实性有时候还需进一步考证。
其次,看此类信息官方有没有辟过谣。很多信息属于“老谣新传”,比如,一到高考季,英语分值降低、阅卷老师赶进度乱判卷、有人捡到高考试卷等谣言就会卷土重来。遇到这类信息可以先上网搜一下官方是否辟过谣,如果搜到了以往的辟谣信息,这条信息一般就是假的。
再次,要保持合理质疑的态度。还有一部分信息看似是正能量,实则是谣言。比如网上曾流传的“爱心接力,急需熊猫血,必有重谢,请电话联系某某”。这类谣言利用了网民情感共鸣的同理心大量传播,通常所留联系电话多为虚假号码,甚至是境外吸费电话,一旦拨打就可能掉入吸费陷阱。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向有关部门求证。遇到类似不是官方或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有关方面求证。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公安部门一直在行动!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互联网信息中心李观警官
介绍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情况
面对网络谣言,公安部门如何打击?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互联网信息中心李观警官:
散布谣言不仅可能受到行政处罚,还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针对网络暴力,公安部门如何处置?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互联网信息中心李观警官:
网络暴力是指具有一定数量的网民向特定对象或社会事件,发起非理性的言论攻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被攻击对象造成权利损害的网络行为。
究其原因,除了网络谣言使受众的认知产生了错误外。网民的“伪正义”泛滥也是网络暴力发生的重要因素。
网络暴力会触犯哪些法律呢?
面对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普通网民应该怎么做?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互联网信息中心李观警官:
一是提高网络信息辨别力。主动关注、积极转发官方渠道发布的权威信息。二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不随意转发任何网络平台发布的没有正规来源、未经证实的信息;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臆想编造传播谣言。三是尊重个人隐私。不通过网络发布、传播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利用网络从事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的非法活动。
网民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互联网信息中心李观警官:
近年来,由个人信息泄漏而发生的电信诈骗等也是网络犯罪发生的重灾区,以下九条小贴士要记牢!
1.在公开网站平台填写信息时,避免用真名或拼写,非必要时不要在线填表,联系方式用截图,尽量用邮箱代替手机号码。
2.安装软件时要仔细阅读涉及个人隐私内容(如通讯录、短信等)的权限获取申请。
3.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记得关闭软件定位,以免泄露个人位置信息。
4.收集整理好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车票、刷卡凭证等。
5.不要在社交媒体随意公开自己及家人隐私信息。
6.及时注销、解除绑定长时间不使用的网络账户。
7.不点击浏览不知名的网站,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不扫描陌生二维码。
8.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9.不随意参加小调查、街头问卷、抽奖或免费赠送、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全省思政和德育工作
助力未成年人网络文明素养提升
河北省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副研究员刘静芳
分享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情况
在网络沟通中应当注意哪些文明礼仪?
河北省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副研究员刘静芳:
举个例子,比如高频使用的微信沟通,其中的文明礼仪就有很多讲究。
中国汉语在聚合之间产生千变万化,一个字、两个字都可以翻译出很多意思,所以网上交流使用文字,更加需要我们字斟句酌,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误解别人,或损害自己的网络形象。
如何做好网络教育引导?
河北省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副研究员刘静芳: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要培育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富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网络骨干教师队伍。我们还将指导这些网络名师成立专门的工作室,他们将以网络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撰写网文、创作微电影,或开通微课堂等方式,打造一批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全面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
另外,网络教育不仅要做到内容为王,还要做到先声夺人,先吸引关注才能实现教育引导。
2019年起,我们就在“河北德育”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创设了专栏—《精英解读热词》,组织全省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骨干辅导员,陆续对“元宇宙”、“摸鱼”、“小确幸”、“emo”等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词进行解读,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拓展“大思政课”育人渠道。目前,《精英解读热词》已经做到了101期,逐步成为帮助师生家长了解青少年网络语言的“词典”。
以丰富的专题活动
引导青少年网络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河北省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副研究员刘静芳:
由河北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刘啸宇创作的微电影《天堂午餐》曾在网上广为流传,点击观看和转载将近千万。这部仅有短短6分钟,没有华丽的镜头、复杂的情节、漂亮的演员,甚至全部拍摄“投资”加起来不过200元的学生作品,就印证了用真情与正能量诠释的作品才会真正引起人们的共鸣。
微电影《天堂午餐》
从2019年起,省教育厅面向大中小学生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身边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大赛”,探索以互联网传播手段,推动“三进”工作走向深入。很多师生家长拿起手机相机,拍摄身边的红色故事,自己的成长感悟以及家乡发展变化。
目前,我们正在筹划举办全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通过征集师生优秀网文、微电影、公益广告、及网络歌曲等9类新媒体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青年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倡导网络文明风尚
家庭教育不可缺位
省妇联推荐家庭教育专家、河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教研员赵秀娟
介绍家庭教育如何助力培养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
家长沉迷网络对孩子有哪些消极影响?
省妇联推荐家庭教育专家、河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教研员赵秀娟:
一是沉迷网络的家长缺乏对孩子“以身作则”的正向引导。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不能严以律孩、宽以待己。
二是沉迷网络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经营、夫妻关系的养护等就会在漫不经心中一闪而过,心理专家称这类家长为“分心式教育”和“伪善式陪伴”。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网络,树立科学的网络观?
省妇联推荐家庭教育专家、河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教研员赵秀娟:
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省妇联以“知子花开”为品牌,立足全覆盖,着眼高质量,在全省推进巾帼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联合河北师范大学成立河北省家庭建设研究中心,在城、乡、社区普遍设立“知子花开”巾帼家教指导服务站,开通“知子花开家长学堂”微信公众号;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开设“知子花开云课堂”,开办《知子花开·爸爸妈妈上学堂》广播栏目,致力于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热线,在河北交通广播打造“知子花开公益教育时间”等。
对于家庭教育层面,有以下三点建议:
1.做榜样:家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网络观,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自觉承担信息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培养信息思辨思维,求真明智,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并且要和政府、社会、学校步调一致,形成联动。
2.立规矩:家长必须耐心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使用社群软件,告诉孩子什么是健康的上网行为,也就是“立规矩”。“立规矩”越早越好,要反复给孩子灌输,执行的过程中要温柔而坚定,严格不妥协。
3.爱孩子:“网瘾少年”往往在生活中缺少关爱、关注、缺少支持家庭系统、缺少表扬肯定。只有父母爱他、欣赏他、接纳他,父母恩爱,家庭生活丰富,亲子互动良好,父母不干涉他的自由,尊重他的选择,孩子才不会把感情寄托在网络世界!
网络文明建设
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省委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处副处长王文健
介绍省委网信办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果
网络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在各领域深入开展
省委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处副处长王文健:
2021年,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了贺信。我省也出台了实施意见,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对全省网络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在全省全网开展了“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网络文明建设主题活动。目前,活动正在各个领域深入开展。
河北日报推出专题报道《让文明新风充盈网络空间》,并推出燕赵好网民百佳故事系列报道。
河北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联播@好网民”系列短视频,在《河北新闻联播》播出。
长城网、河北新闻网推出“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专题页面,集纳报道网络文明建设工作。
积极创新活动,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
省委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处副处长王文健:
与此同时,省委网信办也积极推出了许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
一是联合省教育厅开展“校园好网民”主题活动,联合团省委开展“青年好网民”活动,以燕赵好网民百佳故事征集展播活动为载体,引领青少年向榜样看齐,积极奉献出共建网络文明的青春力量。
二是开展点赞美好e家风行动,注重发挥家庭作为“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倡导人们以良好的家风,促进网上和社会生活中的文明新风。倡导在网络上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促进文明观念和习惯的养成。
三是开展“文明上网健康成长”行动,推动网络文明进校园。针对一些青少年上网产生的社会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引导广大同学在网上积极地传播正能量,坚守文明守法的网络行为规范。
全省各地在开展网络文明建设中,也有很多创新的做法。比如,有的地方命名了“网络文明主题公园”“网络文明主题长廊”等等。
网络空间并不虚拟,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所以,网络文明不仅仅体现在网络空间,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媒体、企业和网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希望青少年朋友以及每位网民朋友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河北省网络生态文明公约》,积极传播燕赵网络好声音与强劲正能量!
希望全省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积极关注与支持“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共同为我省的网络空间更加干净、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清朗加油努力!
来源丨河北交通广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