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
陕西北路是上海中心区的一条南北向道路,主要位于静安区境内,北段伸入普陀区境内。南起延安中路接陕西南路,北至苏州河畔的宜昌路。1899年以前,陕西北路所在地域还是上海西郊的农田,有宁波籍银行家族“小港李氏”在此定居,并辟筑了两条私家马路,其中一条命名为“李诵清堂路”,即今陕西北路新闸路以北段。上海公共租界向西拓展后,开辟该路新闸路以南到租界南部界限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段,1905年以英国将领名命名为西摩路(SeymourRoad)。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西摩路”随同“李诵清堂路”一同,更名为“祁门路”。1946年,祁门路更名为陕西北路。陕西北路是上海市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一,2013年,陕西北路正式挂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沿路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众多,仅新闸路、南京西路一段约500米的距离内就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如西摩会堂、荣家老宅、宋家老宅、崇德女中等近20处历史文化景观。
已故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曾说过:“陕西北路很美的……那次在意大利,住在比萨斜塔附近,从住处走出来,就是西摩路的感觉。”上海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摄制了《陕西北路》三集纪录片,这是继《愚园路》之后,第二部以城市道路为题材的专题纪录片;静安区文史馆启动静安“口述历史”的工作,就是从陕西北路起步的。可见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地位。
沈柏年(沈柏年顾云抒)
陕西北路30弄
陕西北路30弄市房公寓,建于1934年,由中国早期留美建筑师范文照设计,三层现代派公寓建筑。原是三排联排公寓建筑,沿街一排(10弄)是商铺,第二排(20弄)有开“都会饭店”,1993年,因延中高架建设需要,将10弄、20弄建筑拆除了,现在就剩一排(30弄)建筑了。
当年这里曾经住过许多俄国人,也住过许多国内有名的实业家、企业家、医生、艺术家、高级职员和政府官员。其中20弄内就一直居住着近代上海著名的买办、富商陈炳谦的后裔、近亲。
陕西北路30弄
陕西北路30弄4号,民族实业家徐端文旧居。
徐端文(1924-),宁波镇海人。其父徐聚良是著名民族资本家,其创办的企业——徐胜记,是当时中国乃至东南亚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印刷企业。
徐端文,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随后派往香港负责家族公司的出版及发行业务;1950年受共产党的政策感召,返回上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行列。1956年荣获全国工商联青年积极分子,受到毛主席接见。他曾担任上海市工商联执委、静安区人大代表、徐汇区政协委员、徐汇区民建常委、徐汇区爱建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陕西北路30弄6号
陕西北路30弄6号,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毕春芳旧居。
戚雅仙(1928-2003),原籍浙江余姚,出生于上海。1941年进上海陶叶剧团科班学戏。1944年满师出科。1947年参加玉兰剧团,出演《香笺泪》时初挑大梁,任头肩花旦。建国后,历任上海合作越剧团、上海静安越剧团团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戚雅仙唱腔朴实无华,感情深沉真挚,吐字清新,韵味醇厚,自成一派。擅演剧目有《玉堂春》《蔡文姬》等。
陕西北路30弄6号
毕春芳(1927~2016),籍贯浙江宁波,出生于浙江省鄞县,长于上海。毕派越剧小生流派创始人。12岁入鸿兴舞台学戏。
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东山越艺社。1950年与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二人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唱腔形成独自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
陕西北路30弄8、10号
陕西北路30弄8号,民族墨水工业开拓者张左甫旧居。
陕西北路30弄8、10号
张左甫(1896-1952),浙江镇海柴桥人,1924年与郑尊法、梅汀荪一起创办“民生”墨水厂,到1931年已成为全国最具信誉和影响的墨水厂。1955年公私合营,同时并入23家小型墨水厂。1960年四达实业公司和大中墨水厂、天然制墨厂先后并入后,当时的民生工厂即成为上海市唯一的生产墨水、墨汁、印台、印泥等产品的专业厂。1966年改为国营,并更名为上海墨水厂,生产英雄墨水。齐全的墨水系列及产量,居全国同行业之冠。
陕西北路30弄12、14号
陕西北路30弄12号,京剧名票、静物摄影家沈柏年旧居。陕西北路30弄14号,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何炳松借住处。
陕西北路30弄12、14号
沈柏年(1917~1963),民国时期“报业大王”史量才夫妇将侄子沈柏年过继为养子,在姑母、姑父的熏陶下,沈柏年从小喜欢美术,酷爱京戏。与姑父往来的社会名流,如京剧名家梅兰芳父子等,常切磋戏艺。日后从事摄影工作,成为梅兰芳的私人摄影师,他通过相机,将梅兰芳演出时许多经典瞬间保留下来,也把旧上海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柏年是学梅兰芳学得最好的一个男旦票友,得到行内外的公认。
沈柏年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的创始人之一,协会当年就设在陕西北路30弄12号,同时他也是我国静物摄影高调艺术的创始人。
陕西北路30弄12、14号
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擅西洋史研究。一生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他的著述融会古今,学贯中西,曾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1911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因成绩优异,于1912年由当时浙江省官费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现代史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等,擅西洋史研究,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17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视学,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主任,浙江省第一师范、第一中学校长,武昌师范大学校长;1924年夏,应聘任商务印书馆百科全书委员会历史部主任;1927年进商务编译所任所长,主管《教育杂志》,兼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教授;1934年被推选为中华学艺社社长;1935年受聘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后期曾兼任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筹委会主任;抗战胜利后不久,受命改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
“孤岛”沦陷前后,他曾秘密借住陕西北路30弄14号朋友处,以策安全。
陕西北路80号(威海路771号)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32-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217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旧址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馆址;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研楼/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
地址:陕西北路80号(威海路771号)
陕西北路80号(威海路771号)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旧址
原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馆址,砖混结构,近代外廊式建筑风格。
陕西北路80号(威海路771号)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旧址
1921年8月15日,瑞士在上海设总领事馆,馆址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95号,后迁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469号。1941年12月27日,馆址迁威海卫路(今威海路)771号。1949年5月闭馆。1950年9月14日中瑞建交,12月6日瑞士政府派驻沪办理侨务人员,1952年1月改设驻沪总领事馆,馆址威海卫路771号,1959年2月迁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1004室。1962年12月31日,瑞士政府以领事和侨务少闭馆。1995年4月26日恢复,馆址仙霞路88号太阳广场西楼302室,现迁仙霞路319号远东国际广场A幢22楼。
早期托益旧居老照片(来自网络)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80000298托益旧居遗址清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80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时期托益旧居(来自网络)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303陈炳谦住宅遗址民国静安寺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80号
原本陕西北路80号内有两栋大宅,一栋还在(即原瑞士国驻沪总领事馆馆址),沿陕西北路边的那栋(即陈炳谦宅——托益旧居),1994年拆除。
被拆除的这栋建筑建于1900年,独立式花园洋房,体量巨大,豪华气派。原为英商托益(RaymondEzekielToeg)的住宅,托益是上海众业公会经纪人。后转让给粤籍富商、祥茂洋行买办陈炳谦(1862~1938)。解放后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使用。
陕西北路173号华业公寓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2-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25190000158华业公寓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华业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华业大楼
地址:陕西北路173号
层数:10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4年;保护类别:三类
陕西北路173号华业公寓
华业公寓,上海营造巨商谭干臣投资兴建,李锦沛设计,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的由华人建筑师自行设计的公寓大楼。建筑形式及细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属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典型作品。李键吾、金山、张瑞芳、王丹凤、俞振飞、言慧珠、柯灵、刘琼、白杨、陈歌辛陈钢父子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在此居住生活过,还有文革时期红极一时的文化部长于会泳曾住华业南楼。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2-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35190000018荣宗敬旧居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荣氏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PRADA荣宅
地址:陕西北路186号
层数:4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18年;保护类别:一类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荣宗敬旧居,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该宅由陈椿江设计,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立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1918年后,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斥资从英国富商手里买下该住宅。荣宗敬先生和他的弟弟荣德生先生是民国时期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先后共创办了21家企业,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资本家。
上海解放后,由受托管理该产业的代理人荣孝范代表出租给中国经济研究所使用。这里还曾长期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民建总会),改革开放后,由久事集团经营。2002年,荣氏老宅被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看中并租下,租约为10年,成为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旗下各大子公司在上海的驻地。现为PRADA旗下的“PRADA荣宅”。
陕西北路203号平安大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224平安大楼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203号
平安大楼建成于1925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七层。建筑呈凸字形半圆状,砖墙立面。底层前身为安凯第商场,三十年代是西班牙驻沪领事馆所在。1939年,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投资,将大楼底层改建为平安大戏院,一度闻名。
陕西北路204-216号南洋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4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238南洋大楼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公寓
地址:陕西北路204-216号
1927年竣工,公寓建筑,具有哥特复兴风格特征。
恒隆广场草坪上的上海大学旧址纪念石碑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25190000310上海大学旧址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299弄4-12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10月,原址在闸北青云路青云里,1924年2月迁至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南阳路口),分部设在斜对面的时应里(今陕西北路299弄4-12号)。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联合创办了两所著名学府,即广州的黄埔军校和上海的上海大学。“上大”校长为国民党人于右任,因其忙于国民党政事,学校的实际领导一直由共产党员和与共产党有较深关系的人士担任。邓中夏为校务长,瞿秋白为社会学系主任。参与校政工作的还有邵力子、施存统、恽代英、杨贤江、侯绍裘、沈雁冰、陈望道等。“上大”革新教育制度,举办星期演讲会、夏令演讲会,邀请名流、学者来校演讲。李大钊、章太炎等曾来校演讲。当年,瞿秋白讲“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恽代英讲“中国政治经济情况”、肖楚女讲“中国的农民问题”,听众踊跃,极受欢迎。学校还引导学生建立各种研究会和学术团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陕西北路342弄西摩别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25西摩别墅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342弄1-17号
陕西北路342弄西摩别墅
陕西北路342弄西摩别墅
西摩别墅,建于1924年,新式里弄住宅。因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故名西摩别墅。砖混结构三层,毗连式,部分外挑阳台,木门钢窗,红砖清水外墙,白色水泥壁柱。解放前住户多为小厂业主等中产者。我国近代健美运动创始人赵竹光,曾居住于此。
陕西北路354弄小皮裘公寓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39小皮裘公寓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354弄1号
陕西北路354弄小皮裘公寓
小皮裘公寓,建于1931年。为什么取名“小皮裘公寓”,是否与皮裘公寓有所联系,不得而知。
陕西北路369号宋家老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3-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35190000297宋家老宅旧址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宋氏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宋氏花园住宅
地址:陕西北路369号
层数: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7年;保护类别:一类
陕西北路和南阳路口西北角,有一处用黑色竹篱笆做成六米高围墙的地方,一贯的黑色显得围墙内有些神秘,这就是陕西北路369号“宋家花园”。
宋家花园建于1908年,原主人是外国人约翰逊·伊索,后被基督教牧师宋耀如买下。1918年5月宋耀如去世后,其夫人倪桂珍就与当时还未成家的宋美龄、宋子安、宋子良搬到这里居住。国母宋庆龄以及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三家都与这座花园住宅有着密切的联系,给这个花园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五十年代初,宋庆龄在这里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新型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邓颖超、许广平、胡子婴、廖梦醒等应邀来到宋宅参加托儿所的开幕典礼。托儿所迁出后,这里成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临时办公地点。现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
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3-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33怀恩堂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怀恩堂;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怀恩堂
地址:陕西北路375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42年;保护类别:三类
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
该堂创立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最初位于虹口北四川路。美南浸信会传教士乐灵生在此置地20余亩,创办怀恩堂和民强中学、晏摩氏女中(现北郊中学)。1924年,由于北四川路地价猛涨升值,美南浸信会出售原址建筑,将两所中学迁至北宝兴路,建成浸会庄,另拨款在东宝兴路271号建造一幢四层楼房,作为怀恩堂和怀恩中小学校的新址。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虹口沦为战场,怀恩堂被迫搬迁至爱文义路605弄王家沙花园32号。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加,1940年,购置了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的基地,1942年新堂落成,堂内可容纳千人以上。是上海基督教主要教堂之一。
陕西北路380号许崇智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29许崇智旧居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380号
陕西北路380号许崇智旧居
1925年国民党元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被蒋介石篡夺兵权后离粤赴沪,携家小居住于此。
许崇智(1886~1965),广东番禺人,祖籍广东汕头,出身名门贵族。早年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许崇智是国民党元老,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他曾担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陆军总长、建国粤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部长等要职,一直是蒋介石的上级。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廖仲恺被刺杀后,蒋介石和汪精卫趁机合谋,以他的部下涉廖案为名,将许崇智排挤出广东,从此,他淡出国民党权力中心。后来,汪精卫在南京建立日伪政府,要他出任伪职,遭到他的坚决拒绝。1965年在香港病逝。
陕西北路414号董浩云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37董浩云旧居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414号
陕西北路414号董浩云旧居
陕西北路414号,董浩云(浙江舟山,1912~1982,香港船王。董建华之父。)旧居。
20世纪中国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董浩云先生,于1940年代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这栋砖混结构四层独立式花园洋房,以红色清水砖墙砌筑而成,各个立面上没有多余的雕饰,强调简洁实用的风格。董浩云还有一处住宅在建国西路365弄台拉新村5号,长子董建华出生在那里。
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35犹太住宅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430号
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
陕西北路430号原犹太住宅,建于1913年。建筑为一栋沿街的独立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斜坡复折式屋顶上铺有鱼鳞状的瓦片。红色清水砖砌筑的外墙,各立面差异也比较明显,不讲究对称和工整,基本根据内部房间的布置而定,部分墙面上有凸出的烟道,四周开木质门窗。内部平面布置非常自由,空间也很丰富,底层房间较多,且面积都很大。
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
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
此幢房子的房东原为犹太人,房子一,二楼用于黄金买卖,三楼过去是个跳舞厅,四楼是卧室。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主人回到以色列。解放后不久房屋被公安局租用办公,后又成为公安人员的集体宿舍,现为民居。
陕西北路45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25-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48何东公馆民国江宁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何东公馆;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辞书出版社
地址:陕西北路457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8年;保护类别:二类
陕西北路457号
陕西北路457号
陕西北路457号
陕西北路457号,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原为香港太平绅士何东爵士旧居。何东是当时人所皆知的香港首富。何氏家族更是一代名门,现澳门赌王何鸿燊就是何东爵士的侄孙。何东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苏州人。作为欧亚混血儿,何东自幼由母亲独力抚养,受中国文化熏陶,常常以中国人自居。他出生在香港,由于头脑精明何东很快成为香港的超级富豪,孙中山、康有为和蒋介石都是他的朋友。
陕西北路457号
陕西北路457号
陕西北路457号
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回香港,住宅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收。1958年,何东公馆成了中华书局辞书编辑所,许多文化精英如苏步青、谈家桢、丰子恺、周信芳等都曾在此办公。后来,随着《辞海》编撰工作的继续,这个编辑部也正式改组为了上海辞书出版社。这里也被誉为出版界工作最优雅的地方。
陕西北路461号崇德女中旧址(今七一中学)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13崇德女中旧址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461号
崇德女中(七一中学办公楼)
位于陕西北路461号的上海市七一中学的前身是私立崇德女中。崇德女中是上海市基督教广东浸信会汤杰卿牧师与万应运博士筹资建立的私立教会女中,原来是在虹口区,建于1905年。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战火将崇德女中的虹口区原校址化为灰烬,崇德女中就转到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继续办校。后来,美籍校长兼教员玛露向美国基督教友募集到一部分款项,又在同学会和妇女服务会等筹得许多款项,于1940年购入了大同里30号那幢西式教学楼,连同周围的花园和操场,以及一栋小角楼,共三亩多土地。
崇德女中原校长徐松石的办公及居住小楼
1927年,中国广西籍教育家徐松石担任了崇德女中的校长,直到他于1951年离开中国大陆。在担任崇德女中校长的二十多年间,徐松石校长本着基督徒的爱心和教育救国的理念,培养出了大量品学兼优的人才。
崇德女中(七一中学办公楼)
崇德女中的学生多来自中产以上家庭,永安公司的郭家女孩、著名影星阮玲玉、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妹妹贝聿嘉等都曾在此校读书。她们穿着月白色的布褂、及膝的黑裙、长统的麻纱袜子,在当时的上海滩名噪一时。郭沫若、许广平等名人都曾在此授课。1952年,私立晏摩氏女子中学并入该校。1953年,崇德、进德两女子中学合并,更名为上海市第七女子中学。1958年,男女首次共校,校名改为七一中学,从此,这所学校不再只飞出“金凰”了。2000年7月,原江宁中学并入七一中学。2007年4月11日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24太平花园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太平花园,20世纪初由中国近现代史上同为外交家、法学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所建,房屋为连体式别墅,富有浓郁的欧罗巴风情。这里曾是南欧人在上海的一个集居点,弄内居民以侨民居多。早期入住者大多是中产之家,如医生、工程师、洋行经理等。抗战开始,中国住户增多。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太平花园弄内3栋建筑总体平面呈“U”字型,即南北和沿陕西北路三列,中间原来是草坪,后来建了两排房子,解放前夕又改建成了楼房。建筑风格上体现了巴洛克式特征,并立的单元入口拱门有卷棚式雨厦,拱券门窗饰券心石。铸铁拉花外挑式阳台,粉色水泥外墙,窗套、雨棚皆为白色。室内水曲柳拼花地板,柚木楼梯扶手。每个单元均有独立卫生设备。这三栋建筑的外观较新,整体保存较好,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悠久历史而具有较高的价值。
太平花园曾是上海庇护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犹太人大批涌入上海避难,大部分进入虹口提篮桥一带集居,小部分的犹太难民分流到了静安区。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太平花园里有一名“上海的辛德勒”,他就是太平花园的大房东伍廷芳,他表示愿意接纳这些犹太人,并且用原本给女儿当嫁妆的花园洋房收容了一批犹太难民。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一些老居民还能回忆起与犹太家庭小孩一起玩耍的情景。作家程乃珊在《上海探戈》一书中,还专门写了太平花园里犹太水手和上海小姐的爱情故事。当时为了写太平花园里犹太水手和上海小姐的爱情故事,程乃珊找到了当年太平花园里开这家情人旅馆的老板的女儿,和她交朋友,一起吃饭,最后感动了这位老太太,一段跨国爱情故事终于以文字的方式留传了下来。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根据老太太回忆,那时她还在读中学,帮着父亲打理旅馆生意。印象中那个犹太水手有着一张典型的犹太人面孔,长得相当粗壮结实,说起英文来,卷舌卷得厉害。他带着一位祖籍宁波的上海小姐来看房子,那时她已经是他的太太,而且肚子微微隆起,一看就知道是有喜了。先生对太太相当好,要了全幢楼最好的朝南房间,是带沿马路小阳台的。水手因为会时常出海,担心太太生产时自己不能在她身边照顾,于是就拜托了住在弄堂里的犹太同胞,说到时候要去隔壁的西摩会堂,为孩子受洗。1937年“八·一三”事变,炮火纷飞中,他们的女儿在公寓里诞生了。这是一个漂亮的混血女孩,他们为她取名为Rose(化名)。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从1920年至1942年期间,共有408个犹太婴儿在上海出生。上海使他们免于纳粹迫害,给了他们一段相对常态的童年生活。幼小的Rose在邻居的呵护下,安然躲过了1941年日军占领租界后给西方侨民带来的厄运。 听老太太讲,犹太水手起初还隔三差五地到上海来看望妻女,后来就不再来了,但还算是有良心,一直寄信寄钱,让Rose受教育。1949年,他托人把母女俩送到了香港。离开上海的时候,Rose年方12。上世纪60年代,犹太水手索性为母女办好移民手续,到美国定居了。之后的50多年,Rose再也没见过父亲,料想他已另有家庭,她和母亲也不想去打扰这位还算尽了责任的亲人了。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2002年的冬至夜,一位美国朋友致电程乃珊,说是有个美国犹太老人要来上海寻根,想请她帮忙。这位老妇人就是当年的小Rose。她身居美国圣地亚哥,是名退休会计师,而且已经是拥有12个孙儿女的老祖母了,讲得一口老派的宁波腔上海话。Rose对程乃珊说,她从未忘怀在上海受到太平花园邻居所给予的恩惠,母亲临终前曾再三嘱咐她要记住上海西摩路太平花园自己老家的地址,一定要找到失去联系的外婆和小阿姨,还有那位大恩大德的曹老板。60年后,Rose终于远涉重洋,来到了出生地太平花园。
陕西北路440,446,454,456,462,464,476号;470弄1-15号太平花园
当时,Rose拿出了两张泛黄的旧照给程乃珊看,相片中她和一群中外小朋友一起伏在石梯的栏杆上,边上还趴着一只哈巴狗。在程乃珊的帮助下,Rose叩开了昔年称为西摩路,今改称陜西北路的太平花园大门。走到旧居前,看到门牌号码依旧未变,不禁潸然泪下。后来,她还如愿见到了童年时代的“婆阿妈”,算是还了母亲的遗愿。 太平花园这个上海的“小诺亚方舟”就是这般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并且超越国籍和民族的人性关怀将继续传承,一代,又一代。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
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建于1911年,传统上海石库门建筑,天井式三合院,木结构坡屋面,山墙有西式特征。自在,有安逸舒适、身心舒畅之意。用“自在”作为弄堂的名字,表示了投资者以悠闲不拘的生活为依归。
陕西北路500号西摩会堂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4-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05亚海尔辣希而教堂民国江宁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犹太人教堂(西摩会堂);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教育局礼堂
地址:陕西北路50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0年;保护类别:二类
陕西北路500号西摩会堂
西摩会堂,又名拉希尔会堂(OhelRachelSynagogue),是沙逊家族成员雅各布·沙逊为了纪念爱妻拉希尔独资建造的。1921年举行盛大开堂仪式,为希腊神殿式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会堂曾是上海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中心,旁设的上海犹太学校还是上海犹太社区主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1948年随着旅沪赛法迪姆犹太人离开后,该堂关闭。会堂是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犹太教会堂,2001年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19项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唯一在上海市的建筑。
陕西北路500号西摩会堂
1840年前后,塞法迪犹太人陆续来到上海,他们建立了塞法迪犹商集团,并从东西方进口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很快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沙逊家族因为其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更成为当时塞法迪犹太商人的领袖。
西摩会堂建成开放后,很快成为当时犹太人聚集、生活的中心。1931年,由塞法迪犹商阿伯拉罕创办的上海犹太学校迁至西摩会堂旁,除了教室之外,还有图书馆、实验室等。一般犹太家庭都乐于将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学习。二战时期,西摩会堂还曾作为上海犹太侨民协会会址,一度成为在上海的犹太人宗教信仰和联络交流活动的中心。
陕西北路500号西摩会堂
1948年前后,塞法迪犹商集团转移产业,离开了让他们辉煌过一个世纪的上海,而西摩会堂也随之关闭。近年来,有不少犹太人和国外政要到此旧址参观。1999年,前德国总理施罗德来此参观,还留言道:“我们纪念这段史实,并向这里伸出援手的人们,致以极大的感谢和赞赏。”
如今,西摩会堂已不再进行犹太教的宗教活动,但是它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犹太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友谊见证。
陕西北路525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257南洋公寓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525弄
陕西北路525弄南阳公寓
陕西北路525弄南阳公寓
陕西北路525弄南阳公寓
陕西北路525弄南阳公寓
陕西北路525弄南阳公寓
南阳公寓,原名南洋公寓,建于1933年,陆根记营造厂承建,砖混结构四层,由近现代著名华侨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设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资建造。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我国卷烟工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享誉最高的烟厂之一,并以国货为号召,振兴了中国民族工业。
陕西北路535弄大同里
陕西北路535弄大同里,新式里弄,建于1911年,因为大同里的石库门房子是上海第三期最新式石库门里弄,所以在内部设施上也是很先进的。每栋石库门房子里都配有抽水马桶、大型铸铁浴缸。
大同里的早期住户中,有几家在上海近现代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大同里旧事》的作者邵光远经过对王季堃家族、童润夫家族、岑培远家庭、周铭谦家族、袁永定家族、顾廷芳家族、周其音家族和陈子祯家族后人的采访,使我们了解大同里的这些早期住户一段风云往事。
1948年大同里2号建筑的航拍照片(红框内建筑)
大同里2号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其中有一幢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的三层西式小洋房,很有特色。整个花园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花园里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假山池塘、小桥流水分布甚美。1927年,王季堃(字子厚)家族入住此幢花园别墅,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王家花园”。上图是1948年大同里2号建筑的航拍照片(红框内建筑),可以看到当时建筑前的大花园。
“王家花园”的主人王季堃是一位金融家、投资家,自上世纪20年代起任东莱银行上海分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他和他的后人就一直生活在大同里2号“王家花园”里。直到他1962年离世,他的后人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全家扫地出门,搬离此地。也就是说,大同里2号真正可以称作“王家花园”,大约有40年的光景。
王季堃祖籍苏州东山陆巷,他的祖先就是明朝名相王鳌。王鳌供职三朝皇帝,唐伯虎就是王鳌的学生。如今,在苏州东山陆巷,还能看见保留着的三元牌坊和宰相府等遗址。
1947年行号图中新闸路1309号位置(红框中住宅)
“文革”初期,王家花园被当时红极一时的“空四军”部分中层干部所占据。之后,这里曾被用作静安区抄家物资的堆放仓库。整个花园的假山、树木、花草都被铲平,用毛竹和油毛毡搭建成一个临时大棚,里面就堆放着许多抄家来的文物。1971年“9.13”林彪事件之后,这里又成了静安区人民防空指挥部。上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静安区人防一个车队的停车场,有十多辆载重2吨及以上级的卡车,停放在王家花园的地坪上。直至1993年,开发商将王家花园的房屋彻底铲平,并在这里建造起了两幢新公房,一幢六层高、一幢七层高。当年王家花园的前门是开在大同里的,门牌号为大同里2号,而后门是直接联通新闸路的,门牌号为新闸路1309号。当这两幢大楼建成之后,原来大同里的正门就被围墙代替了,而两幢新公房的进出口就直接设在了新闸路,被称为新闸路1309弄了。所以,当你来到大同里是看不到大同里2号的踪迹的,只能看到一堵围墙,而围墙外面的两幢公房也同大同里没有任何联系,住在公房里的更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脚下的这块地皮原来曾经是一个美丽的私家花园。
大同里4号
大同里4号是一幢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的三层楼南欧风格西式建筑,其中庭院约100平方米。其原来的主人是被称为资产阶级政客的温宗尧。
大同里4号
温宗尧,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客。晚清时曾历任清政府驻藏参赞大臣,民国初年他拥护孙中山民主、共和的主张。1911年南北议和时,南方总代表是伍廷芳,温宗尧就是伍廷芳的三位南方议和参赞之一,其他两位是汪精卫和王宠惠。1912年国民党初建时,温宗尧又是当时国民党的参议员之一。1917年出任广州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1938年在日寇侵华之际,温宗尧卖身投敌,出任汪伪政府的立法院院长等职。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6月,以汉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次年病死狱中,终年71岁。
1948年,温宗尧长子温永则将大同里4号的房子出售给童润夫。童润夫夫妇与他们的六名子女就一直生活于此,其中部分子女还生子于此。一直到1993年,童家将此物业出售。
童润夫是中国纺织工业先驱之一,作为纺织专家和纺织业的职业经理人,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他和中国工商业、纺织业的巨头都有很多的交集,如: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名誉副主席刘靖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等。童润夫先生和夫人冯缦云的六名子女也都成为各自领域的栋梁之才。冯缦云还是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的同学和闺蜜。
大同里6号(右面建筑,左面红色建筑是大同里8号)
不管从外型还是内部格局来讲,大同里6号和4号几乎一模一样。抗战胜利之后,大同里6号就作为敌产被国民政府充公,1949年以后,大同里6号由很多家人一起合住,最多时有九户人家同时合住。尽管没有确实的史料证据可供参考,但是大同里6号原本是温宗尧家族的可能性很大。
大同里8号
大同里8号是一幢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的西式三层小楼,其庭院面积约200平方米,尽管和6号相连,但整个建筑的外立面风格和内部布局与4号、6号这两栋兄弟楼有着很大的差别。此建筑约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主人是广东人,上海联义山庄的老板林家驹。1957年,大同里8号由林家转让给周铭谦家族,之后由于周铭谦、胡惜之夫妇与海上文化人的渊源颇深,所以当时有许多文化人都到大同里8号来聚集,讲学交流。国学大师朱季海、民国十大名女子之一的郁达夫前夫人王映霞等都是大同里8号的常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家的人被分别赶到一楼和三楼居住,二楼被上海的造反司令陈阿大(王洪文的造反小兄弟)的弟弟陈阿二占据。周铭谦家族在大同里8号居住了40多年,直到2002年将房产转让给一位远亲。
大同里25号
大同里25号
大同里25号到33号是一排新式石库门房子,其中25号是典型的三上三下式石库门建筑,正门进入是客堂间,其两侧为东、西厢房,其中的厢房又分为前厢房、中厢房和后厢房三个联通房间,这样同样的房型上下共两层。整栋房的建筑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如果要计算房间的话,25号有东西双侧上下两层共十二间厢房,加上上下客堂间及一间亭子间就有15间房间。在25号建筑的西北侧后厢房处还建有一间汽车间。大同里这一排石库门房子里,只有25号是左右对称厢房三上三下式样的,其他门牌号都是单一侧厢房的二上二下石库门。
大同里25号
大同里25号
“文革”前,25号一直由袁家居住(宁波定海人袁永定,上海人民电器厂前身鸿康电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文革”开始后,袁家全部被扫地出门,底层的许多房间都做过里弄里生产组的工厂,后来又做过托儿所。后来,就逐渐有其他人家入住。整个25号最多时住了13户人家。
大同里25-27号
大同里27号
大同里27号是二上二下式样的石库门房子,正门的东侧有厢房,西侧客堂间就与25号相连。27号有前厢房、中厢房、后厢房,上下两层共六间,加上上下两间客堂间和一个亭子间共九间房间。27号底楼前厢房的顾庭芳家庭,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1985年,一直居住在大同里,居住了约50年。顾庭芳的小儿子顾越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当时同为小青年的当今著名画家陈逸飞兄弟、夏葆元、魏景山、汪铁等,因为共同喜爱西方古典音乐而有非常深的交往。
大同里29-31号
大同里29-31号
大同里31-33号
大同里29-33号
大同里29号也是二上二下式样的石库门房屋,它的西厢房与27号的东厢房相连,客堂间和31号的客堂间相连。由于大同里从29号开始一直到33号,比27号和25号要前突大约1.5米,所以29号到33号的房子建筑总面积略大于27号,它们的总建筑面积可以达到200多平方米,和27号一样,共有正房间九间。据老住户回忆说,29号和31号原来是一起被广东人姓谭的两兄弟所有。上世纪20年代,两兄弟由于染上了赌博,输了钱,才将这两栋房子都给卖了。29号就卖给了苏州商人陈子祯。陈子祯同时拥有上海名列前二的私人广播电台——亚美麟记广播电台、著名的沧州书场、乐园殡仪馆等产业。当时上海著名的评弹艺术家、越剧名伶、滑稽笑星等都在他的电台和书场演出过。陈子祯还是位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捐助者,抗战时期创办过平江孤儿院以及流动诊疗所等,成为上海红十字会的理事。上海解放后,成为了上海红十字会的常务理事,并受到了时任市长陈毅的接见。陈子祯是1926年左右搬到大同里29号,直到1968年被扫地出门,后来党和政府在他生前给他平反。他的生意伙伴杨敬冰则住在大同里33号。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266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549号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建于1924年,呈新古典主义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建筑风格,框架结构,楼层前二后三。水刷石墙面,立面线条对称,装饰立柱,装饰线角。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
该住宅曾为地产巨商沈延龄居所。沈延龄的祖父席素恒原与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后因过继给母舅新沙逊洋行买办沈二园为子故改名为沈吉成。沈二园去世后,沈吉成继任成为新沙逊洋行买办。沈吉成在担任买办期间积累了巨额财富。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
自沈吉成之后,其子沈子华与其孙沈延龄也相继在新沙逊洋行中担任要职,沈家的富贵在传到沈延龄这一代时仍在继续。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
1931年6月间,一纸诉状使得沈延龄这个名字再次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原告方是一位名叫程玉珍的风尘女子,其称沈延龄曾与她相好多年并在孟德兰路(现江阴路)九福里15号内育有三子,沈原本答应按月给其母子提供生活所需费用,但无奈世事月圆则缺,聚久必离,近年来因沈对程感情日益冷淡以致其母子失去生活来源,程为生计遂聘请律师向沈提出了三项要求:1、双方脱离夫妾关系;2、由沈延龄给付程玉珍大洋五万元;3、程玉珍所生三子,概由沈延龄领去抚养。沈延龄在答应程玉珍上述三项要求数年后,程又以“沈家不让其探望儿子”为由继续进行上诉......这场官司前后约历时五年之久,沈延龄曾为之疲于应付。值得注意的是在1936年2-3月间《申报》对于这场官司的报道中,还特意写上了当时沈延龄的住址——戈登路(现江宁路)243号。但是他在这里只居住了两三年时间,1938年以后就住到陕西北路549号住宅里了。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
解放后这里一度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上海管理处机关和民航上海管理局老干部活动室。现在这里经过修缮,成为新零售场所“hAomArket”。
陕西北路587-607弄西新别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62西新别墅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陕西北路587-607弄
陕西北路587-607弄西新别墅
西新别墅建于1936年,4层,新式里弄建筑,总共四排。外立面为浅蓝色。
陕西北路587-607弄西新别墅
自从上世纪30年代起,美军第四舰队陆战部队在现西康路新闸路驻军后,这里又多了一批特殊的广东人——专做外国水手生意的娼妓,俗称咸水妹。这批咸水妹蜂拥至今陕西北路新闸路、常德路新闸路一带,租住一些新式里弄花园房子做起生意,特别一些弄堂如西新别墅、太平花园等名声也变得不好了,搬进来的不少就是时钟酒店经营者。他们将原来住宅房改建成旅馆式样因近就利租出去牟利,在这一带形成一个著名的红灯区。
陕西北路805号(康定路380号)市眼科医院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4-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68陕西北路805号住宅民国江宁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眼科医院
地址:陕西北路805号(康定路380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3年;保护类别:三类
陕西北路805号(康定路380号)市眼科医院
该建筑原为花园住宅,法国文艺复兴风格。主立面采用对称式横三段构图,两端重点处理。外部大量采用简化的古典主义装饰。
陕西北路805号(康定路380号)市眼科医院
1954年,上海市儿童医院由香山路搬至康定路,康定路380号是上海市儿童医院外科部(内科部在康定路2号康定花园),现在这里是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病中心防治所前身为上海市沙眼防治所。1942年,中国盲民福利协会以美国盖氏捐款创办盖氏沙眼防治所于福州路677号,设置简陋,仅有兼职医师一人,只限门诊。1946年盖氏返美,该所由市卫生局接办,改为中国盲民福利协会与市卫生局合办的上海市沙眼防治所。1951年初更名为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迁往常德路225号。1984年冠名为上海市眼病中心防治所。1998年12月更名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迁址至上海市康定路380号。原市立儿童医院迁往北京路的市六医院原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