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徐辉祖结局(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

徐辉祖结局(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

徐辉祖结局(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徐辉祖,徐达长子,曾用名徐允恭。徐辉祖结局(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他最终是被朱棣圈禁在国公府至离世。青年时期的徐允恭,因为看着与自己同龄的李景隆能够随父出征,能够到草原上去建功立业。所

徐辉祖,徐达长子,曾用名徐允恭。

徐辉祖结局(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

徐辉祖结局(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他最终是被朱棣圈禁在国公府至离世。

青年时期的徐允恭,因为看着与自己同龄的李景隆能够随父出征,能够到草原上去建功立业。所以他心生羡慕,他觉得父亲徐达也是因为没有领军北征而闷闷不乐。

然后他与二弟小妹一起,给父亲准备了父亲最爱吃的烧鹅,藏在柴房里四人一块瞒着大姐偷吃。就为讨父亲开心一点。

其实以徐达的聪明谨慎劲,他自然知道朱元璋那样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派他去,只是因为如若他得胜归来,则是封无可分,赏无可赏了。

徐达在朱元璋打天下时,是没少出力的,无论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以及把大元赶出元大都,都离不开徐达的身影。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数次北征,也是以他徐达为帅的,所以数次得胜的徐达已经官至中书右丞。而他也早就就受封魏国公了。

而这次奉旨北征的两位主将,曹国公李文忠和蓝玉,那可都是皇帝的亲戚。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是皇帝的亲外甥;而蓝玉,那是太子妃常氏的亲舅舅。

皇帝用的是他家的亲戚,所以这个是徐达没办法去争的。

这一切,徐达懂,大闺女徐妙云也看得清楚。

只有徐允恭,看不透。还得他大姐逐一给他分析。

后来蓝玉李文忠吃了败仗,朱元璋没办法了,才进行了朝议,太子及众大臣推举了徐达前去漠北收拾残局。

但徐达出征漠北的那个代价就是与朱家联姻。

朱家看上了徐家那盛名在外的女诸生徐妙云,朱家推出的儿子就是调皮捣蛋的朱棣。

在得知自己大姐要嫁朱棣后,徐增寿与徐妙锦听大姐的,而善于识人的徐妙云早就从二弟增寿那里知道朱棣绝对不会是外人传的那样无能。

徐家真正认为燕王没出息的,恐怕就只有徐允恭一人了。

这位徐家大公子,因为没有与朱棣深交过,所以他对于从皇宫里传出来的,关于朱棣的流言蜚语深信不疑。

徐允恭是爱家爱大姐的,在父亲要打冒用他人身份入军的朱棣四十军棍时,他赶紧派人给大姐送去消息。他怕父亲因为打了皇子而受到惩罚。

徐允恭做梦都想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他在跟随父亲出征北伐时,父亲直接就把他丢在了北平,让他换个名字在军中自己混。

宋国公从功勋后代中给皇帝选亲卫,本来都是有他和增寿的,但父亲把他们两的名字取掉了。

徐允恭在北平的军功,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因为他身边的人不知道他就是徐达之子。

到父亲坐镇北平,节制沿边二十几万军队戍边时,徐允恭已经凭着自己能力做到了千户。

但在刘基死后,朱元璋为了整治淮西功勋,还是下旨把他徐允恭与李景隆招回皇宫护卫。

这就是徐允恭作为功勋子弟的义务,自己认为的好事,父亲不让他抢,但该他承担的,他躲不了。

在徐妙云与朱棣成婚后,徐允恭还是特意向朱元璋请旨继续到北平打拼。

在奉旨查处北平元人探马军司的朱棣,亲赴凤阳查开中案时,他也因拗不过大姐妙云,把朱棣行踪告知大姐,不过因此他也被父亲打了六十军棍。

想想这徐达还真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无论是姑爷还是儿子,犯了错就是军棍伺候。这也许就是久经沙场养成的习惯吧。

但徐达还是没有刻意的让儿子在军中立威,那女婿燕王可是刚到北平,徐达就找机会让他带着五千燕军围直插大漠的,燕王在军中能顺利的立威并站住脚,离不开他这个老丈人徐达把他一个亲王当千户使。

也许就像李文忠临死前告诉自己儿子李景隆的那样,李景隆徐允恭徐增寿这几块料,是给个大都督府都守不住的主。徐达李文忠这一代名将,识人之术自然也是有的。

而且知子莫若父,徐达也怕徐允恭善于表现的性格,在立了大功后不知收敛反而成了大祸。

徐达临死前,是对大闺女夫妇做了精密筹划的。就像他说的,他要让谁想动他的女儿女婿,要先掂量掂量。可惜遇到了那个不会掂量的朱允炆,所以战事才起。也多亏遇到了个不会权衡利弊的朱允炆,他徐达的外孙子才能坐江山,他徐家的国公爷才能传承几百年。

到后来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徐允恭的名字又被朱元璋给改成了徐辉祖。

朱允炆也算是想用徐辉祖拉拢徐达旧部的,但他部下的齐泰黄子澄等人,书生性十足,再加上徐辉祖在自己父亲旧部的威信,相较燕王,还是有点点低。

朱允炆第一次用徐辉祖,徐辉祖奉旨陪着这位皇太孙殿下巡边。朱元璋的意思是让这个接班人看看大明的边境守卫如何,结果这位大爷,看到的是戍边塞王与将士对他地位的威胁。

朱允炆巡视到北平,也没让随行的徐辉祖去联络旧部。确实让齐泰拿着凉国公蓝玉的名帖去邀请郑亨等一干武将,当然一个都没有来了。

徐辉祖也有好用的时候,朱元璋离世后,朱允炆是派他去拦截要入京奔丧的朱棣,也是他奉皇命带回三个外甥到南京。

起初得知朱允炆决定削藩时,徐辉祖是不同意的,但人家皇帝决定的事情,他没有发言权,更是左右不了。

但徐辉祖不笨,他能从李景隆的行军路线以及沿途粮草供应就能判断出,第一个被削的藩王是周王。

朱棣没被逼反前,他徐辉祖是朱允炆与燕王府之间的传话筒。

朱棣被逼反后,徐辉祖一切都是站在朝廷的立场考虑。

得知燕王军队越来越大,他知道南边调集的军马不是燕军的对手,提议调大宁军马,也自荐愿意前去大宁接管大宁军马。

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朱允炆与他的智囊团采用,应该是采用了一半,调大宁兵马前去平叛,但是让宁王与燕王之前的部下陈亨一起去。

结果,徐辉祖的想法泡汤了。其实就算徐辉祖到大宁,有宁王朱权与原燕王部下的陈亨在,那宁王部下之兵恐怕他徐辉祖也没那么好接管。

其实在平燕战事上,徐辉祖的付出比李景隆多得多。他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就像带着大军直奔北平等等。如果都实施到位,最起码能跟燕王多对峙几年。可惜,因为他是燕王的小舅子,朱允炆不敢把他放到燕王身边去。

李景隆只是被动的服从圣旨,不但领着数倍于燕军的人没有攻下北京城。而且还在被朱棣追着打到济南后,弃城而逃了。最后在南京,更是献城而降,奏请朱棣登基称帝。

有一次,朱允炆实在是被前方的战事急坏了,打算用他去前线,这是徐辉祖距立功机会最近的一次。

可谁知这时候徐辉祖的大姐给他来了一封信,他想了半天,还是把信原封不动地呈给皇帝。结果那封他没拆封的信,被收到大姐书信的小妹妙锦给剪开了。

知他为人的大姐,给他使了反间计。

这样朱允炆自然还是不信任他,后来实在没人可用时,齐泰向朱允炆举荐了他。可让他前去带兵,却不给他一将之主的权力。所以他与何福因为战事争论不休时,平安只得建议他们各自上书奏请皇帝圣裁。

战场上,本来战机就是转瞬即逝,等他们奏请皇帝圣裁后,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皇帝依然不信任他,直接下旨召他回了南京,之后何福与兵士也正如徐辉祖推测的那样,粮道被劫。近十万将士苦于没饭吃的苦恼中,而且还因为与燕军大营太近,南京将领定的突围号令与燕军冲锋号令重合,但燕军早了那么一点点。

然后南军数十万人马毁于一旦,因为阵营乱了,自己人就把自己人给踩踏死了。

在得知朱棣被李景隆放进南京城后,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徐辉祖还是领人上前与朱棣进城之官兵厮杀了一通。当然了,徐辉祖只不过是让部下多死几个人而已。

然后他被朱棣下令抓捕圈禁于府中,直至离世后,从徐达处袭来的魏国公,才传给他的儿子。

其实山河月明中,靖难战争呈现得比较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徐辉祖曾在靖难中掩护过李景隆大军撤退,也曾在战场上大胜过姐夫朱棣的。

忽然觉得徐辉祖从小就不想靠祖荫立足于朝廷,成年后也不想靠大姐的裙带关系沾燕王的光。

所以他一直在自己努力奋斗,就算让他与亲人之间自相伤害,他也干。可惜就算他有心,也没有那力气。

只不过因为他对建文帝的愚忠,多死几个死忠于他魏国公的兵士而已。

相较于他二弟徐增寿被朱允炆刺死在君前,他徐辉祖的死也是够窝囊的。一个领兵打仗的将,被关成了活死人。

上一篇: 魏征简介(魏征简介20字)
下一篇: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的寿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