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简介)

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简介)

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简介)元末明初,由于洪水、战乱等的天灾人祸,使得北方中原广大地区人烟稀少,千里荒败。“靖难之役”(民间称作“燕王扫北”),历时三年,在战争相持阶段,政府军和燕军在北平和济南之间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当时沧州正处

元末明初,由于洪水、战乱等的天灾人祸,使得北方中原广大地区人烟稀少,千里荒败。“靖难之役”(民间称作“燕王扫北”),历时三年,在战争相持阶段,政府军和燕军在北平和济南之间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当时沧州正处在“锯口”上,难以计数的厮杀格斗,无休止的大兵过境,使这里成为重灾区。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自朱元璋洪武初年开始,直到朱棣永乐十五年才最终结束,在长达五十多年时间里,明朝官方组织了多次人口大迁移。

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简介)

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简介)

那么,沧州祖先来自何处?寻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比较集中的移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地方:

一、山西移民

明初全国有人口五千九百万,其中地狭的山西人口居然高达410万,是河南河北两省人口的总和。明朝的官方移民,人口殷实的山西自然成了首要的被移出地。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根据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建议,迁山西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凡移民垦田,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税三年。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9月,迁徙山西居民中无田的穷人,充实北平各府县,朝廷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连续照顾五年。同年底,户部遣官核实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丁多田少之家,分其丁口以充实北平各府县。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八月,迁徙罪犯到北平周边各府县为民种田,其余各罪俱免,编成村庄,连同妻室儿女,一同到指定地点垦荒。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9月,诏迁山西居民两万户,到北平各府州县开荒种田。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9月,朝廷再次下令,迁徙山西太原、平阳府及泽、潞、辽、汾、沁五州县民两万户赴北平各府州县屯田。

洪洞县是平阳府所辖县中的人口大县,自然就成了迁民的集中地。隶属洪洞县的广济寺院落宽敞,更是易于官府设局驻员,集结移民,发放川资凭照。于是大槐树旁的驿站,便成了大移民的派遣站和出发地。

在全国各地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后人每每唱起这首歌谣,也充满了对祖居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深情怀念。

山西移民在沧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二、山东移民

位于莱州的即墨县就是主要的移民区。

一是洪武二十七年,山东布政使司上奏朝廷称:“登州、莱州、青州、衮州、济南五府人多地少,东昌则地广人稀,虽曾迁闲民开垦,而地之荒闲者尚多,乞令五府之民五丁以上不及一顷,十丁以上不及二顷,十五丁以上不及三顷并小农无田者,皆令分丁就东昌开垦闲田,共计6689户。”朝廷准奏,先后分两批迁徙。东昌府即今天的山东聊城地区,与同样地广人稀的河间府相邻,并都在大运河畔,五府之民。沿运河北上,一部分人经东昌到河间府的吴桥、东光、南皮、盐山、景县、阜城等地安家落户。

永乐二年朱棣下令从山西和山东莱州府、登州府向该地区移民,山东登州府和莱州府的移民主要分布于河北和山东交界地区。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山东即墨一带遭遇大旱,麦收过去又发出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把大旱劫后的庄稼吃了个精光。同时,这一年山东浦台县妇女唐赛儿组织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即墨,打营州,占安丘,搅乱了山东半边天。面对天灾人祸,山东百姓纷纷逃亡,有一部分人举家逃到了沧州这一带。

根据东光和吴桥县的资料记录,建于1404年移民大潮中的即墨移民村非常多。东光县永乐年间建立的有384个村,其中即墨移民所建村庄有266个,即墨移民村庄占全县村庄的70%。吴桥县有253个村庄为永乐初年即墨移民所建,即墨移民村庄占全县村庄的56%。南皮县即墨移民应诏分九批建立55个村。

可见,在沧州移民比重中,山东即墨籍的移民占比是比较高的。

三、内蒙古移民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扫平北方后,迁徙北平山后之民35800户,197207口,分散到北平各卫府,凡为军户的,政府给粮食,凡为农户的,政府给地和粮食。又以沙漠民32860人,屯田北平周边各地。据考证,明政府这次迁移的“山后之民”和“沙漠遗民”,有一部分人迁到了沧州一带,以青县、任丘、河间、肃宁、献县为主。

四、江浙等南方移民

明朝初年,朱元璋下旨将江浙一带富户,迁移河北屯田。朱棣做皇帝后,为了营建北京,充实畿辅,又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下令再次迁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以及南直隶的苏州、松州、常州、镇州、扬州、庐州、淮安、太平、宁国、安庆、徽州等府“无田粮并有田粮不及五石的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这些南方的一些富裕人家,被迫迁到我们这一带来开荒屯田,历史上叫做“徙大姓”。这些移民由于家境殷实,善于经营,且都崇尚读书进仕,所以大多成为“耕读人家”或“书香门第”,明清两代沧州考取的官员中,有不少属于这些人的后代。

五、承德小兴州移民。小兴州,即今承德市滦平县兴州乡。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这里兼置宜兴卫,三年改卫为守御千户所,属北平府。据史书记载:“洪武中小兴州屡遭侵患,诏尽徙其民入内地。”永乐初,移卫入内地,继续向内地移民,这里面包括人少地多的沧州一带。沧州以任丘、青县、河间、献县、肃宁为主。

明朝除了朝庭政府统一的较多规模成批移民外,沧州应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小股移民。比如江苏淮安、河南尉氏、陕西渭南以及海南岛等地移民。

我们可以断定,沧州的移民主要在明朝前期完成,这是无置疑虑的。沧州一带移民,多系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前后迁此占产立庄。今沧州地区的聚落地名6290条中,有4297条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占总数的68.3%,基本上形成了沧州地区聚落地名的现状。如河间现在的557个村落,元末以前,2000余年所建村落仅占现有村落总数的9%,而在1368年至1423年的55年中建村438处,占总数的78%,从1424年至1992年的568年间所建村落也只占现有村落的13%。

但是,准确地说清楚,我们祖先是来自大愧树,还是其它地方,真的不容易,加之明嘉靖以前不允许民间修谱,祖先只能口口相传,久而久之,从哪里来真的记不准确,说不清楚了。

民间歌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流传甚广。不少来自其它地方移民的后人,可能也有不少附会成了大槐树、老鸹窝移民了。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沧州移民我们只能说个大概。不准确不对的地方,请朋友们指正。

上一篇: 自出心裁(自出心裁的意思)
下一篇: 溥仪的弟弟(溥仪的弟弟溥杰活了多少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