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难以入睡。
索性,起来敲篇文章。
赵一贞(赵一贞原型)
想写写刘老三这个人,《恰同学少年》中的一个溺爱儿子的老父亲。
刘老三,一个不起眼的底层小人物,靠着卖臭豆腐讨生活,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好有出息。
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无权无势的人,不但讨生活很难,而且被人看不起。刘老三吃过社会的苦,挨过社会的打,知道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只能成为人下人,被人鄙视,永远难以出头。
所以,当儿子刘俊卿出生后,他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
从他给儿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他的殷切希望和美好希冀,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人中俊杰,封侯拜相。
只要儿子有出息,他就是当牛做马也在所不惜,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刘俊卿也很给力,是个读书的料,书念得非常好。这让刘老三很是欣慰,然而靠摆摊卖臭豆腐是撑不起儿子的未来的。读书是需要花钱的,需要花很多钱。为了给儿子提供最好的读书条件,他将自己的闺女卖给了王议员家当丫环,父女俩一个卖臭豆腐,一个当使唤丫环,努力地供着刘俊卿读书。
刘俊卿在家里什么活都不需要干,连衣服都是刘老三帮他洗。这倒不是刘俊卿不愿意干,而是刘老三觉得这种粗活不是他儿子应该干的。剧中有一处场景可以表现出这一点,刘俊卿在写完第一师范的入学考试作文后,来到父亲的臭豆腐摊子,想帮父亲炸臭豆腐,刘老三一看,立马阻止,将他推到一边,说:“这哪是你做的事啊,又是油又是火的,莫烫着你。”刘俊卿见父亲不许,又要帮父亲擦桌子,刘老三又阻止:“不用不用,你怎么能做这种粗活呢?你这是写字的手,莫做坏了。”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刘俊卿一时间无所适从。
从这一场景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刘老三太溺爱儿子了,什么都不让儿子做,生怕儿子累了苦了。第二,刘老三给儿子灌输一种不好的思想,劳动不是光荣的,而是一种耻辱,只有下等人才做粗活。刘老三疼爱儿子可以理解,但是过分溺爱和错误三观的灌输,会在无形之中让儿子走上歧路。刘俊卿后来走上绝路,刘老三负有很大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好的榜样。父母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刘老三想让儿子有出息没有错,错就错在教育的方法不对,后来刘俊卿出卖校长孔昭绶,刘老三痛心疾首,大骂自己的儿子:“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他可曾想明白,刘俊卿的今天,都是他往昔溺爱造成的。
刘老三虽然有一子一女,但是对于自己的闺女,他一点不疼爱。他非常重男轻女,为了儿子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好学校。就不管闺女的死活,将其卖到大户人家做丫环,连闺女辛辛苦苦当丫环赚来的钱,都要过来给自己的儿子读书学习用,实在没有父女之情可言,闺女就是他赚钱养家的机器。他本该心有愧疚,哪怕在爱上给予一份弥补,可是呢,他没有,也从来想不到。当闺女将辛辛苦苦赚来的工钱,送到他的臭豆腐摊上,他连一碗臭豆腐都不舍得给闺女吃。还当着闺女的面说:“这几块臭豆腐留着给你哥吃,你哥读书辛苦!”这真是没把闺女当成外人啊,幸而闺女是个懂事孝顺的人,对他的行为一点不介意。
闺女如草,儿子如宝。听说儿子要报考法政学堂,刘老三满是欢喜。当儿子说学费要30块大洋时,刘老三虽然怔了一下,但还是满口答应儿子,让儿子放心读书,自己会想办法,实在不行便去三堂会借高利贷。三堂会的马爷,自然不会借给刘老三这种小民的。但是说出来的一番话,回过头来看,倒是颇有几分道理:“你看看就为供你这傻儿子读书,这些年你起早贪黑,都过的什么日子,连闺女都押给人家当丫环了,你值吗你?”刘老三自然不会考虑自己值不值,此时的他一门心思就是借钱,于是对马爷说:“我儿子会读书,他真的会读书,他在学堂年年考第一的。”马爷对此却不屑一顾,刘老三眼看借不来钱,儿子的法政学堂梦便要破灭,于是跪求马爷。但到底还是没有借来钱,一心想考法政学堂的刘俊卿,希望落空,非常失望。
刘老三看着失落的儿子,内心比儿子还要痛苦。儿子是他全部的希望,如今儿子的希望落空了,他的希望也将破灭,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30块大洋,在那个年代,对于底层人来说,是个不敢想的数字。刘老三根本没有能力筹齐,即便动用了一切能想到的资源。一想到自己没能力供孩子读书,刘老三就痛彻心扉,他痛恨自己,他骂自己,他扇自己耳光:“我没用,废物,我怎么这么没用,我真用我,我怎么这么没用,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就供不起他读书。”
刘俊卿虽然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他还是很孝顺的,也是心有不忍的。他非常想读法政学堂,他想当法官,他想出人头地。可是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父亲没有能力满足他的志愿,他只好放弃。但是刘老三却仍不愿意放弃,当听到儿子要放弃法政学堂,他立刻从地上起来,劝说儿子:“你这么会读书,不读怎么行呢?读书才有出息,你要当法官,不读书怎么行。”刘俊卿情绪复杂,呛声说道:“反正也读不起,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刘老三看着失落的儿子,又自责起来:“都怪我这个当爹的没用,害了我的儿子。”
每每看到这一段,替刘老三可怜,又替刘老三可悲。他想让儿子读书是好事,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觉悟,很了不得了。但是他又没有从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出发,在那个年代,贵族学校不是穷人能够读得起的。放眼现在,也是如此。读好学校,固然更容易成材,但没有与之匹配的经济实力,只能将自己拉向绝望的悬崖。
父子俩唉声叹息之际,刘老三的闺女回来了,拿着第一师范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报纸回来了。当她劝说哥哥报考免费师范时,刘老三说了一句:“这家学校连学费都不收,能是什么好学校?”从刘老三的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他一直让刘俊卿读的学校都是高价学校,在他眼里只有收费高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只有上了这样的学校才会有出息。当闺女说毕了业当个教书先生也不错时,刘老三很不认同:“当官总比教书有出息。”干粗活没出息,教书没出息,只有当官才算出息,难怪宁愿借高利贷也要让儿子读法政学堂,因为当法官又体面又有前途。放到现在的父母身上来说,就是让孩子当公务员,稳定又有体面,没有什么工作比公务员更好更有前途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刘俊卿报考法政学堂的愿望落空了,只能去第一师范,虽然他很不甘心,但无可奈何。没钱,谈什么梦想。梦想大多时候都是钱堆出来的,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不想打工,想当老板,想躺平,可是创业没有资金,躺平没有资本,也只能继续勒紧肩膀上的绳索,继续当个孺子牛,向生活低下高贵的头颅。
刘俊卿报考第一师范,刘老三虽然觉得可惜,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他依旧努力赚钱,给儿子做好后勤保障,让儿子可以毫无顾虑学习。刘俊卿的确很优秀,很会读书,刘老三没有吹牛,这一次在第一师范,他的儿子考了第六名。刘老三对这个成绩很满意,高兴之余还免费请毛泽东、萧植蕃吃臭豆腐。但刘俊卿对于这个名次很是失落,这个在别的学校每次都考第一名的尖子生,在第一师范第一次受挫,让他难以接受。但此时的他可能没有想到,此后的他再也没有拿过第一名。
办理入学的那天,他两手空空,走进了校园,替他挑行李的是他的父亲刘老三。当老师问起挑行李的是谁时?刘俊卿支支吾吾说道:“这是我雇的挑夫。”儿子居然这么看不起自己,刘老三有点心酸,但还是帮助儿子圆谎。由此可见,刘俊卿的虚荣心有多强。而这一切,都是刘老三宠溺的后果。明明自己的儿子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却当成富人家的少爷来养,这无形之中,就会让刘俊卿变得虚荣、自卑、敏感而又自私。
偷萧子升的文章,是不自信。偷穿王子鹏的皮鞋,是虚荣心。羞辱蔡和森,是趁机报复。鼓吹帝制,是投机主义。出卖孔昭绶,是怀恨在心。投靠马爷,是自甘堕落。不管他扮演何种角色,他都是不快乐不开心也不甘心的。也许他人生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就是跟赵一贞在一起。可是,这个他唯一觉得最有机会抓住的女人,最终也离他而去,让他彻底回不了头,最终将自己逼上了绝路,想胜天半子,却最终一败涂地。
“我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上法政学堂当一名法官。因为我想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在学校里我拼命读书,就是为了能出人头地,可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付出的努力,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灾难,砸在我自己头上。我知道我自己曾经有机会可以回头,可以停下来,可是我停不下来。我总是在想,总是期望。我再往前一小步,我就可以够到我的目标可以改变我的命运。可我突然发现,我冲进了一片泥潭,我不敢动,我想悄悄地退回去,可是它却紧紧地吸着我,我挣扎,我拼命地挣扎,可是我感觉,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
可以说,刘老三亲手毁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在他的溺爱下,没有成为人人艳羡的法官,而是成了人人唾骂的过街老鼠。可以说,刘老三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如果他能像蔡和森的母亲教育蔡和森那样,他的儿子最后也不会落个惨死的下场。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陶斯咏邂逅毛泽东,对他产生爱慕
《恰同学少年》孔昭绶:孔子第71世孙,将毛泽东的文章定为第一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