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祖父是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出生在于这样的家庭,王勃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才华,不只是他有这样的基因,他的几个兄弟个个才华横溢,把他们的爹爹高兴的时不时的就要给朋友夸耀一番,朋友听烦了,就说老王,你这是啥毛病啊,听说过人有这样那样癖好的,就没听说有夸儿子这样的癖好的。王老爹见他不服就把自己儿子们的文章寄给朋友,朋友一看也无语了,好吧好吧,你儿子们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怪不得你总是要夸他们了。王老爹这么赞许自己儿子不无有期盼他们能把祖父的声望继承发扬的想法。可是常言道父不夸子,王勃兄弟们的悲剧未尝就与这毫不掩藏的夸耀无关。
王勃生平简介及趣事(唐朝王勃生平简介)
为什么父不夸子呢,因为容易让孩子产生傲气,王勃少年天才,备受赞誉,让他养成了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性格。王勃十七岁就中进士,官授七品朝散郎,写的《乾元殿颂》连高宗也大为赞赏,更因当时王勃年未弱冠,高宗惊叹为奇才,一时之间王勃誉满京华,风头无两,被列为四杰之首。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四个少年前途无量,有一位叫李敬玄的吏部官员非常看好他们,曾经问吏部侍郎裴行俭这四人将来前途如何。裴行俭是大唐名将,打仗特别神,看人也特别准,裴行俭见了四杰之后说,一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器量见识,王杨卢骆四人飞扬浮躁,嚣张浅薄,哪里是能享福禄之人,杨炯还稍微稳重一点,可以做个县令,其他三人能平平安安活到寿终就已经是万幸了。裴行俭的确是眼光毒辣,四杰都被他不幸言中了。沛王李贤喜欢王勃的文采,邀请王勃到他的府邸作修撰,有这样的天才少年在皇子的身边,高宗当然是很乐意的。结果王勃好死不死的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让高宗勃然大怒。人家兄弟俩斗个鸡玩,你为了讨好主子就发个檄文,不是明白着把事情往大了整吗?要说王勃就包藏啥祸心倒不至于,但是写这个檄文想卖弄卖弄文采肯定是有的,结果被罢了官,所以说这是小聪明大糊涂。高宗再爱惜人才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窝里斗啊,他爸爸和他大爷的事才刚过去多久啊,骨肉相残怎能再次上演,王勃因此被赶出王府。
这次罢官对王勃来说其实也未见得是坏事,离开了李贤李显兄弟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天,因为这对兄弟后来被他们娘武则天整的一死一流,待在他们身边说不定就要吃瓜落。离开长安,王勃就到蜀地去溜达了几年,倒也过的自在逍遥,要是能这样一直下去说不定能够善终,但是在蜀中瞻仰诸葛亮的功绩之后,文人心中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思又开始萌动。后来听说虢州药材丰富,就谋了虢州参军的小官,到虢州上任去了。王勃的医术也挺高明的,曾经跟着一个叫曹元的名医学了几年,把曹元的拿手绝技都学到了。但是到了虢州王勃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毛病还是没有得到收敛,无论是上司还是下级都被他得罪了个遍,惹得许多人都对他心怀嫉恨。就待在这么个小地方也能让谁都不待见,王勃的行事风格可见一斑。更严重的是他还窝藏了一个犯罪的官奴曹达,后来怕惹祸上身又把人家给杀了。窝藏事小,杀人事大,摊上了人命官司是要抵命的,王勃被判死罪。结果好运气再次降临,眼看要被砍头,皇帝大赦天下,王勃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这次之后,仕途他是再也走不了了,而且他父亲也受了他的牵连,被贬到交趾当县令去了。
被赦之后的王勃想要到交趾去看父亲,路过南昌留下了那一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这文章,即便是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谁要是第一次读不感到震撼心魄,唇齿留香我敢说他肯定是不咋认字。古文之中让人惊艳的不多,王勃的《滕王阁序》绝对够惊艳,有时候甚至觉得这都不是凡人能写的,大概是神仙下凡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滕王阁序》在京城被人口口相传,高宗读了也被这天才的文字震撼了,急忙命人传召王勃,身边的人告诉他王勃已经死了,高宗呆立良久,口中连连叹道可惜可惜。王勃和曹植很像,同样的才高八斗,天才少年,但都失在一个狂字,纠其深一层原因是真糊涂,为自己的盛名多累。文人分两种,一种像孔雀,一种像大鹏,孔雀羽毛漂亮,沾沾自喜,却飞不了多远多高,曹植王勃,甚至后来的李白杜甫就是这样的孔雀。大鹏则不同,羽毛是用来飞翔的利器而不是夸耀的装饰,一旦羽翼丰满,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扶摇万里,韩信,诸葛亮就是这样的大鹏。
王勃掉海而死原因说法不一,有说风浪太大掉海,有说是王勃见父在即,想到父亲因为自己的缘故,被贬到蛮荒烟瘴之地心中愧悔难当,一时羞愤跳海寻死。我其实更倾向第二种说法,王勃是个骄傲的人,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尤其是从小被父亲寄予了厚望,现在这样落魄觉得实在没有颜面见父老亲人。也许王勃注定短命,那场天下大赦就是要留着王勃的命来写这篇文章,写了这篇文章大概是王勃的使命也就终结了,可以归位了。王老爹也许会后悔,不该那样喜不自胜的夸赞自己儿子们的,让他们养成了恃才傲物的性格,王勃死后没几年,王勃的哥哥和弟弟也因为牵连谋反罪被武则天诛杀了,多才的儿子们终究都没有好的结局。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明确表示那些讥讽初唐四杰文章的人都算个屁,死后都不用时间的冲刷就被人忘的干干净净,哪能像四杰一样留名千古。的确王勃在文学史的确是一座高峰,这一点谁都不会怀疑,只是他的人生悲剧也的确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为人父母要是看到自己家孩子学习好也不要过于开心,觉得以后一定就成人中龙凤,人生路漫漫,教孩子以平常心,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才是真正要紧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