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示意图)

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示意图)

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示意图)#头条带你乐享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示意图)自古有言:“一岭分燕赵,一山分两国”,这讲的便是涞源紧邻白石山的插箭岭长城。数百年来,这里多次处在战争的前沿,烽烟四起,战马嘶鸣。如今尘埃落定,过往经历让这段古城墙变得更加深沉厚重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示意图)

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长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示意图)

自古有言:“一岭分燕赵,一山分两国”,这讲的便是涞源紧邻白石山的插箭岭长城。数百年来,这里多次处在战争的前沿,烽烟四起,战马嘶鸣。如今尘埃落定,过往经历让这段古城墙变得更加深沉厚重。

浅述古今风貌

说起插箭岭长城,涞源县有这样一句老话:“涞源长城有一怪,敌楼修在城墙外”。《河北省志·长城志》记载,现存的插箭岭长城始建于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建正城,城堡呈圆形,北门城楼称玉皇阁,门匾题“重关”,南门城楼称文昌阁,仅存城墙遗址,南、北两座重门皆条石砌成。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通往插箭岭高处就有这样一条羊肠小道,看起来未经人工雕琢,大概是由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守兵和牧羊人走出来的。有的地方陡峭而尖利,有的地方则是山石风化形成的砂砾和飞尘混合的斜坡,走在小路上,能深切感受到何为上山容易下山难。

因紧邻白石山,此段城墙采用当地的石材凿琢成墙,坚固耐久,与北京等地的青砖长城截然不同。“量其地势,因其形便筑为墩台,就其空隙之地,接连以为边墙,就于其中择一要地设有关镇,屯军守备”,这里位置之重要,关口其险峻,自古为战略要地。据说当年仅驻守插箭岭的士兵就达两千余名,他们同时守护着插箭岭附近的牛班沟、东窑峪、中窑峪、西窑峪、黑石沟、石城庵、白道庵、跌马崖、虎伏沟等大大小小十多个隘口。

再谈战争风云

作为重要关隘和军事要塞,“插箭岭口山狭路峭,北通紫荆关,南达倒马关”,军事地位十分突出。早在辽宋时期,这里就是两国反复争夺的要地。插箭岭又名搭箭岭,也有人用过插剑岭,都与宋朝时的著名爱国将领杨六郎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说辽宋两国连年征战,开始辽国占优,后国力渐衰,无力再战,向宋国求和。于是双方在倒马关前谈判,约定一箭定江山,杨六郎在此搭弓射箭,一箭射出30里,箭插在此地,此地因此名插箭岭。另一说,杨六郎在此搭弓射箭,一箭射到蔚县的飞狐峪,两国从此以飞狐为界,故名搭箭岭。传说真伪难辨,但插箭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可置疑。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插箭岭一带得以和平养息。但仅仅百年,元朝被推翻,退入草原的北元残部不断向南袭扰,边关战火复燃。为保一方平安,明王朝开始修建长城。从最初单薄的城墙,到添加敌台、马面、烽火台、挡马墙等等,这道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然而最初的插箭岭防线仍未免势单力孤,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蒙古人俺答部取万全,下蔚县,走飞狐陉,过插箭岭,一直杀入顺平境,京师震动。两方斡旋后,互市开启。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战争时续时断,互市亦时续时断,插箭岭常常处于战争状态。明王朝不得不继续加强边关防卫。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俺答又入大同,欲取紫荆关。刚到浮图峪和插箭岭,即遇明军强力阻击,不得不败退草原。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明朝赐封俺答为顺义王,边关这才又有了短暂的和平期,明王朝吸取教训,长城再次进入紧张建设期,包括插箭岭在内的诸多军事设施在这一时期得到恢复和完善,至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共建造一千三百六十三丈边墙,一百一十六座附墙敌台、五十一座空心敌台(即敌楼),后来又增建两座,达到五十三座。插箭岭地区终于建成了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三镇边墙,亘连一道,其居然而内部者,城堡也”。由白石山西麓到狼牙山东麓,包括独山城、栓马庄(荞麦茬)段长城全归插箭岭管辖,敌楼统一以“插字”命名。

细数城长楼密

作为涞源长城最重要的地段,也是保护倒马关的重要关口,插箭岭长城有绵延无尽的边墙和串珠般排列的敌台。从东侧白石山林场东山顶起点“天山”石开台至拴马桩,全长45805米,设关城两座,敌台53座,战台6座,烽火台6座,马面5座。

自白石山林场山顶“天山”石起步,沿大山脊转向西直达插箭岭城堡为其中一段。从城堡向南分成两路,一路主干长城直达北城门,另一路向西转向北和主长城在大西梁下山半山腰合拢,组成一座近似长方形的城堡,南北长500米,南北宽300米。此段长城有19座敌台,保存完好的仅剩3座,即:插字1号、2号、7号。

从北城门向西穿越大西梁转向达石城安东山顶的长城段保存极差,敌台和城墙均已成为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占据制高点的长城敌楼,经常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比如插箭岭长城的敌楼,据说抗战时从4号楼一直拆到了27号楼。历经风雨仍得以保存下来的“插”字3、28、29、52、34、43、44、45、49、50、51敌台,除1、2、45、49、50、51号敌台为砖券顶外,其它均为木板顶大回廊式结构,所以大部分顶部也已坍塌。35号敌台开始是一个急转弯,穿越大山兰荆背山,再向西直达独山城城堡的北部山腰,这段长城亦残毁严重。独山城城门现保存较好,城门上方嵌有一青石匾额“独山城”三个字。长城从这里跨过唐河,原西岸有5座敌台,现存完好仅3座,其中45号敌台保存最为完好,其内部结构为回廊式,四角为窟隆顶式,造型精美,结构合理,极为牢固。长城自46号敌台遗址沿山脊直达走马驿镇白道安的拴马桩西山顶部,出现了插字47、48、49、50、51共5座敌台,47、48号台已经残毁,49、50、51现存台号石,基本保存完整。自此,插箭岭长城结束。

走过整段长城,停下脚步回头看,白石山侧插箭岭下,野草与沙石带几分悠远荒凉,城墙之上尽是艺术与传奇,沧桑与悲壮。

上一篇: 三国陈宫(三国陈宫结局)
下一篇: 李孝基(李孝基和李渊什么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