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填一个类似家庭地址登记的表格,室友看到我填的信息之后,“嗯?你家是......‘吕’县?”
“嘿嘿,你知识不足了吧,这叫,莒(jǔ)县。我们以前还是莒国呢!”
今天的莒县,在日照市管辖范围内。
莒国古城(莒国历史简介)
鲁东南地区默默无闻的一个县,却是先秦时期盛极一时的莒国都城。
说起山东,想必大家想到的是齐鲁大地。但其实,莒国也曾在这里分得过一碗肥羹,一度拥有与齐、鲁、晋会盟的实力,是齐鲁大地上妥妥的“第三者”。
历史地图册上处于边缘地带,任谁把它忽略,仿佛也不忍心责怪。
考考大家的眼力
夏朝的时候,这里是原始的莒部落;商朝的时候建国,称为姑幕国;周朝则成为了莒子国。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少昊族后裔兹舆期为莒国国君,国都介根,即今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遗址。
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王室衰弱,各国纷争不断,许多诸侯国多次迁都。莒国也于春秋初自介根迁都至莒城,今天的莒县,自此成为莒国都城。
之后,莒国国势不断强盛,与齐、鲁鼎立,疆域辽阔:
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相当于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
简言之,几乎是整个鲁东南地区。
但俗话说,盛极则衰。莒国从抛物线的顶点开始滑落。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一缩再缩。战国公元前431年遭灭国,成为了齐国的一部分。齐后来还在莒地修建了齐长城。
秦朝统一后,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治在莒城。自此莒国成为历史,莒县、莒州登上舞台。
直到1992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莒县由临沂划归日照市辖区,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值得说道的事情有这么几个。
首先,莒县有个镇,叫东莞镇,东莞出了个人,叫刘勰,刘勰写了本书,叫《文心雕龙》。以至于人家别的地方学校里都拜孔子,而莒县一中拜刘勰,校园里立着醒目的刘勰雕像。
(可能有人在想莒县的东莞和广东的东莞撞名这个事儿,我高中的确有个老师认为,刘勰是广东人。没考证过,这里就不予置评了。)
而且高中的升旗仪式上每个班要轮流登台齐声背诵《文心雕龙》里的段落,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背得出一些华丽丽但后来才解其意的句子......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得嘞。打住。
其次,这里出土过文物。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稀罕的?
但物以稀为贵嘛,于是这件带着日、月、山的寓意甚好的文物,就成了博物馆里的宝贝,学校校徽的设计灵感,公交站台的设计灵感,甚至戴上了电视台台标的桂冠。
可能这就是小城市的浪漫吧。就像在大城市泯然众人的大多数,受到小城市的重视。
日、月、山
不过最近这里的大事是城中心冒出了一座古城。
经过好几年的工期,复建莒国古城正式面向社会开始营业。就冲这梦回春秋的氛围,如果搞个汉服文化节之类的活动,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古城商业街首期
不过比氛围更重要的是,古城的营业作为新近一系列变化的代表,意味着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在为知名度而努力的台阶上又迈进了一步。
古城总会有新生机。
————
莒州共言欢:
欢迎来到银杏薯的小天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