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投降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1937年这里成为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东院则是以喜多为首的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
一、华北方面军,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一支军队,前身为,日军称之为北支那派遣军。部队通称号:甲。1938年以后,人数大约稳定在20万人左右。为控制华北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亿左右的人口和中国军队(主要是八路军)作战。1937年8月31日,日军大本营撤销中国驻屯军番号,编成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辖第1军和第2军,直辖第5师团(坂垣征四郎)、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第11旅团(铃木重康)、临时航空兵团。1945年10月10日,司令官根本博中将代表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等部向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
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中)日军华北方面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右)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田俊六大将
第1军首任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6、第14、第20师团;司令部驻地山西太原
第2军首任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4、第16、第108师团;司令部驻地山东济南
该方面军的作战地域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及绥远、察哈尔、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第1军司令部驻地山西太原,司令官澄田赉四郎中将,1945年9月中旬,在中国太原向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投降。
下辖:第114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歩兵第10旅团、独立歩兵第14旅团、第5独立警备队
第12军,1938年7月后组建,1944年初为打通平汉路南段,日军第十二军调河南地区作战,这时军司令官为内山英太郎中将,后军部设在郑州,下辖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六十二师团、一一○师团、二十七师团、战车第三师团等部,共148000人,是进行河南会战的主力。1945年该军司令官为鹰森孝中将,9月20日,该军在中国郑州向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投降。
下辖:第110师团、第115师团、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第6独立警备队
第10独立警备队、第13独立警备队、第14独立警备队
第43军,司令部驻地山东济南,细川忠康中将为军司令官接替第二军防务,1945年10月25日,该军在中国济南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投降。
下辖:第47师团、独立混成第5旅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独立歩兵第1旅团
第9独立警备队、第11独立警备队、第12独立警备队
驻蒙军,司令部驻地河北省张家口,根本博中将任司令官。担负内蒙古、察南及晋北地方之警备任务。1945年10月10日,根本博代表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等部向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
下辖:第118师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阿部规秀中将曾任旅团长)、第4独立警备队
方面军司令官由陆军大将或陆军中将充任;方面军参谋长为陆军中将或少将,参谋副长为陆军少将或大佐。
三、兴亚院
1938年12月成立。首相近卫文麿任总裁,外相、藏相、陆相、海相兼任副总裁。
设第一部辖政治,第二部辖经济。该院设联络委员会。在中国北平、上海、青岛、汉口、广州、厦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日本政府于公元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十二月第一次近卫内阁时,为对华政策一元化,倡议对华中央机构设置论,而设立兴亚院。因当时外务省认为,军部对华占领地区,不仅有支配权,且握有对华外交权限,起而反对,以致引起广田弘毅及宇垣一成两外相,发生辞职问题。于是兴亚院执行对华政策时,外交除外,办理有关政治、经济及文化等事务。并监督在华特殊公司之营业。于北平、张家口、上海及厦门等地,设置联络部,担当指挥现地工作。为决定处理中日战争之最高方针,有兴亚院会议之组织,由于兴亚院之设置,军部除全面参与对华政策外,且有多数军人直接担任行政事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由于大东亚省之设立,兴亚院无存在之必要而废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