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文坛领袖。按说他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韩仲卿曾官至秘书郎,总能过几天好日子吧?可是,他家道中落,并且每况愈下,所以他不仅没有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还寄人篱下,靠兄嫂抚养长大。
一开局,韩愈就握着一手烂牌。
尝过人间疾苦的韩愈特别想出人头地,但他的考运不佳,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好容易当了官,晋升之路一直不顺。
柳子厚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全文翻译)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剧情终于反转,悲催了半辈子的韩愈“咸鱼翻身”,赚到了钱,在长安买了豪宅,为家人改善了经济条件。
这都是因为韩愈墓志铭写得好。
在唐朝,有钱人家请人写墓志铭是刚需,很有市场。有资格替人写墓志铭的,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二是要有文采的。但偏偏很多有身份的人不愿意干这种事。
韩愈就不同了。他在国子监工作工资不高,连房子都是租的,家中老婆孩子都等钱用呢。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啥钱不是挣?再说,他是文坛大V,写文章就是小菜一碟,看那篇《师说》就知道,一出手就是10万+爆款,于是他成了墓志铭写手的不二人选。
50岁那一年,他接到一个大单。公元817年,唐宪宗派裴度、李愬评定淮西叛乱成功后,把撰写碑文的重任交给了韩愈。这是韩愈所书写的第一块碑,跟这个碑文相比,之前写的墓志铭都是小儿科。
韩愈一点也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花了七十天时间写出千字的《平淮西碑》。果然,碑文给他带来一大笔润笔费,他不禁感概道:“贫穷的确限制了我的想象!”一篇碑文获得绢五百匹,换算一下,相当于10万斤大米,折合人民币约20万元。
不过,尽管《平淮西碑》水准很高,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韩愈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功劳,却将功劳最大的李愬一笔带过,以致于李愬之妻上告到朝廷,后由翰林学士另写碑文了事。
这件事给韩愈带来不小的教训,但却使得韩愈在墓志铭写手圈名气更大,简直无敌了!
而韩愈写的墓志铭真是不同凡响。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他为好友柳宗元写的《柳子厚墓志铭》,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诚挚委婉,完全打破了传统碑志文的形式,是难得的创新,后被收录到《古文观止》里,成为后人争相拜读的名篇。 如此一来,韩愈的润笔费就水涨船高,京城达官贵人争相邀请韩愈出手,有的非韩愈不写。据历史记载,韩愈当时写一篇墓志铭的定价是“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虽未达到一字千金,但价格绝对不低。 眼看韩愈写墓志铭发财,一些文人开始眼红,有人模仿他,但他们发现这是“挑战不可能”。难不成韩愈有啥秘诀?
这是因为当时的墓志铭千篇一律,都是套路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夸张到有的只需人物姓名换一下就行,一般人根本玩不出花样。
唯独韩愈能够做到“私人定制”,一人一样。比如,他为亲侄儿韩老成写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泥于形式,就像叔侄面对面对话,边诉边泣,表达了自己的悲痛、悔恨的感情,无比凄惨,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唱”。
当时的人总结说,韩愈的墓志铭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如话家常,促膝谈心,自然随便,无所拘束,上到80岁老婆婆,下至8岁小孩都能听得懂。
不得不服。 当然,在韩愈的墓志铭中,最耐看的还是小人物传,是他为落魄文人和地位卑下的小吏写的。《圬者王承福传》就是韩愈为泥水匠王承福写的,表现出他对自食其力劳动者的赞赏。
这也难怪,韩愈原本身世坎坷,又能够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出素材,刻画出的小人物栩栩如生,他写不好,谁写得好?
但韩愈的墓志铭并非每一篇都赚钱,时常分文不取,有时竟要倒贴。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是韩愈的好友,他穷苦潦倒,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听到孟郊去世的消息,韩愈哭着说:“我哪里忍心写我朋友的墓志铭啊!”后来,他拿出100贯私房钱给孟郊安葬,并为他写了《贞曜先生墓志铭》寄托哀思。
正如绝大多数的文人一样,韩愈性格耿直,有时免不了一根筋。一次,他为一个叫王适的读书人写墓志铭。当他了解到王适年轻时曾经骗过婚,认为这是一段很真实的经历,对后人有借鉴意义,就照实写进了墓志铭,让人哭笑不得。
也有人攻击韩愈写墓志铭是昧着良心说话,甚至是阿谀奉承,惟利是图,但他写的墓志铭有三分之一被《旧唐书》、《新唐书》收录,成为“正史”的宝贵资料,从这一点上看,绝对多数应该是实事求是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烂牌在手也不用慌张,怕就怕你没有干货。至于韩愈靠写墓志铭到底增加了多少收入,已无据可靠。不过,他另辟蹊径,因写墓志铭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劳动所得,无可厚非。就连著名学者陈寅恪都对他的行为加以肯定,说这些墓志铭是传世杰作,得到报酬是应得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小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