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书院之市场初探:一个文化与商业的边界地

​国学书院之市场初探:一个文化与商业的边界地

​国学书院之市场初探:一个文化与商业的边界地国学教育是“骨子”中的东西,是从“敬畏”而引发的,而不是从“事件”而引发的。

“国学”一词并非新造,其含义也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迁。从民国初年至今,学界通常将之定义为“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国学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落沉寂后,又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悄然兴起。EduMax认为,作为文化现象的“国学复兴”,这是个非常复杂的且归为另外一个领域的话题,在此,我们仅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对这一可能会在政策的导向性之下成为投资热点的细分领域,进行初步的研究,以便于此领域投资或创业者参考。

素质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而基于人文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家长们的选择之一。随着政策导向的变化,政府在文化领域提出了指导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学教育更是快速发展起来,不论是托管制的国学书院,还是短期的培训班、游学项目,各种培训机构早已屡见不鲜,崇拜喝彩者有之,批评质疑者亦有之。不管怎样,国学教育领域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变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

当代的国学教育可大体分作两类:一类是托管制的国学书院;一类是短期或业余时间的培训班、夏令营、游学项目等。从教育本身而言,书院是最符合国学教育规律的学习模式,也是“国学教育”领域里最具代表性的形态,也是我们开始研究国学教育市场的切入点。

一面对抗体制,一面迎合政策———国学教育之生存尴尬

中国的传统书院历经朝代变迁,绵延1300年之久,至晚清改革书院为新式学堂。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学教育的兴起,书院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书院里的学生一般从5岁到20岁不等,所学内容主要为以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典籍,又根据各家书院不同的办学理念,有的教授武术、古琴、书画等传统技艺,有的也兼以英语、数学等科目。

但是,书院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层面,是与现行的教育体制不相容的。作为对抗教育体制的模式,书院始终生存在一种灰色地带中。对于一般的国学书院,教育局不审批,这类机构需经由工商部门登记审批,由属地教育部门负责把关机构教师资质。但目前许多书院都没有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其老师的教师资格和从业经历也是监管空白。大部分书院的孩子由于没有接受数理化等科目的学习,而难以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对接。

但是,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引领,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又成为政策之下新的教育热点领域之一;书院所教授的内容,比体制内教育及“辅导班”所教授的内容更具备体系性、完整性,并且更具有“传统中国”的味道,这使得书院在某种程度上又踏在了政策导向的浪尖之上。

因此,书院,这一作为国学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学教育模式,一方面在努力迎合政策变化给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一方面又在实战中天然地对抗现行的教育体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书院的几种“流派”和形态

一、“读经派”书院

读经派,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类书院的教学思想流派。1994年,台湾学者王财贵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历经20余年,其“老实大量读经”的思想体系被大量拥趸所追捧。2012年9月28日成立的文礼书院更是成为了读经界的最高学府。

想要进入文礼书院,学生需要通过“包本”——即对着录像机,一字不漏地背诵20万字中文经典和10万字英文经典。严格的入学条件催生了一批专门帮助学生包本的读经学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近200家这样的读经学堂。

读经学堂推崇老实大量读经和滴水不漏读经教学法,让学生有计划地读完经典并包本背诵,以进入文礼书院为最终目标。这也是王财贵为老实读经的学生规划的“十年读经,十年解经”的成才蓝图。

二、新式精英教育的私立学馆

另一类全日制书院则以探索新式精英教育为办学理想。如云南的今日学堂,创办人张清一是今日电器的创始人,为解决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办了一家小型私立学馆,立志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模式。

今日学堂高薪聘请优秀师资,采用多元化课程,引入西方重视讨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除读经外,学堂里会用大量时间讲解和讨论经典,也有外语、武术、音乐甚至数理课程。

学堂每年面向社会办一次夏令营,通过夏令营进行入学选拔,尽管录取率大约只有20%,仍有许多家长孩子趋之若鹜。

三、国学幼儿园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学书院因对抗体制而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质疑,致力于学前国学教育的幼儿园则没有这一困扰,蓬勃发展起来。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书院一样,国学幼儿园也是私人办学,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全取决于创办人的理念与眼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传统派,主要教导幼儿读经诵典,弹琴作画等;一类是国际派,以中国文化为底蕴,更重视体验性实践性教学的国际双语幼儿园。

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之外,教学系统不成熟、部分创办人教学理念偏执、优良师资严重匮乏是现今国学教育所面临的三大困境。

书院的经营状态

从国学书院出来的学生对过去的学习经历褒贬不一,可以说每一个书院都有其自己的理念和风格。国学教育机构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极大地依赖于创办人自身的理念与学养。而家长在选择一个书院或短期学习班时,只能通过圈子里的朋友四处打听,搜集来自网络或其他家长的评价,来判断这个机构的教学质量是否优秀,其教学理念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在书院的运营上,书院的生存还是比较艰难的。普通全日制书院、私塾的学生一年的学费为3万元左右,个别如今日学堂学费至一年十余万元,其中包括吃住等费用。大部分的书院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难以实现盈利,甚至还有亏损。

窘迫的财务状态下,虽然不乏具有深厚文化情怀的老师坚守在书院,甘守清贫,但还有许多老师却是“被情怀党”,被商业性创办人的文化复兴理想裹挟着,依靠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

一般来说,短期或业余培训机构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财务状况,因此,一些书院一方面做传统的全日制托管式国学教育,一方面也开设周末班、寒暑假班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亲子活动,在增强机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实现盈利,以平衡全日制教育的财务困境。

某些书院则全然脱离市场机制,例如文礼书院作为读经圈的最高学府,则主要通过募捐的方式向家长和社会筹集善款办学。

国学教育的其他模式

一、依托于体制的国际经典实验班

这类国学实验班和当地教育部、以及学校合作开办,教学内容与师资问题都由创办人全权负责。如鞍山市艺术学校国际经典实验班,其教学模式包括背诵经典原文、阅读估计、修身、劳动习作、主题教学和户外体验等。由于依托于体制学校,因此班级里的同学都拥有高中学籍,在高三时再进行文化课的教学、补习,以便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大学。也许这一模式能够解决书院所面临的尴尬问题。

二、短期培训

周末、节假日的短期国学培训班、夏令营等,由于投入少,成本少,受众广,成为现今国学教育最常见的形态。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政治背景下,这一类的培训机构也更容易获得来自官方的支持。其呈现形态包括读经班、大班讲座、书法培训、古琴培训、武术培训、寒暑假游学甚至一些单日的亲子活动。

EduMax观点

观点一:如果从教育本身而言,在当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国学教育归根结底只能算作素质教育的范畴,其“国学”的精神尚无法动摇教育思想基础。因为在教育内容上,国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文”“史”“哲”三科的教材重构,重构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现行教科书的主导思想。笔者认为,真正的国学教育,是要站在历史和人文的视角,去传达给学生“文化的中国是多么美好”,而并非“古代的中国多么强大”;去告诉学生传统文化之精神,而并非讲述朝代之更迭落后之挨打。换言之,国学教育是“骨子”中的东西,是从“敬畏”而引发的,而不是从“事件”而引发的。

因此,如果不在这一层面进行深刻地变革,国学教育也许在商业上会取得短暂成功,但其内容最终只能是“作品阅读;服装服饰;古代礼仪”的皮毛而已,随着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国学教育成果也会被社会环境所稀释。

观点二:国学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师资的问题,口碑好、教学质量好的机构通常依赖于创办人或个别老师极强的个人能力和深厚的国学涵养。但是,真正具备深厚国学基础的人本身就少,而同时还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且愿意到培训机构学习的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托管式的全日制书院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运营模式,尽管收取了高昂学费,但仍然难以实现盈利。而要求学生放弃体制内学习转而全身心投入国学学习,极高的机会成本决定了这类书院的受众面不会太大。因此,全日制书院不论从规模化复制还是扩张的角度上看,都难以健康地实现。

观点三:国学教育机构虽然面临诸多的政策、经营、市场难题,但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政策导向上或许会有较强的助力。因此作为短期的投资或创业行为,仅从商业本身去考量,也未见得不存在机会。

上一篇: "蓝星最大圣母",实至名归
下一篇: 失踪百余小时仍无音讯 在美中国女学生下落牵动人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