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盘点2023:中国学校体育10大“热点新闻”

盘点2023:中国学校体育10大“热点新闻”

盘点2023:中国学校体育10大“热点新闻”2023年是疫情后复苏的一年,中国学校体育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归纳、总结和梳理学校体育关注热点,既是对过往的系统回望,又是对现实焦点问题、实践问题的聚焦与关注

2023年是疫情后复苏的一年,中国学校体育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归纳、总结和梳理学校体育关注热点,既是对过往的系统回望,又是对现实焦点问题、实践问题的聚焦与关注,我们总结提炼出“2023年中国学校体育10个‘热点新闻’”,以此表达对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憧憬。

1、首届学青会

2、北京中考体育

3、最严体育校规

4、疫情调整体育中考

5、高水平运动队停招

6、第二所体育大学

7、脆皮大学生

8、课间十分钟

9、学校配备教练员

10、男生引体向上

一、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

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15日晚在邕江之畔的南宁闭幕。这场继往开来的体育盛会成功举办,意义非凡。由全国青年运动会与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而来的学青会,为两万多名青少年运动员铺就了一条青春赛道,包括港澳在内的101个代表团齐聚广西,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360名运动员参赛。大赛期间,组委会成功举办了学青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由教体双方紧密配合,经各省级教育、体育部门审核推荐,共收到论文2423篇,评选出获奖论文928篇,其中176篇为案例专题论文。推动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学青会应体教融合改革而生,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舞台。学青会更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引领带动体育运动的普及提高,切实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也体现在理念融合。

二、北京中考体育

从2024年开始,北京中考体育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现场考试内容,分值由原来的40分提高至70分,占中考总分530分的13.21%,其中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考项目。2023年4月7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现场考试场地器材设置规范及项目考试规则(试行),考试项目的场地器材等进行了明确,在考试组织上,将更加突出严谨性、细致性,各区将准备专门的考试场所(考点)进行考试,按照“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项目、统一考试规则、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场地器材设置及仪器设备标准”的原则组织实施。11月24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新颁布的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进行调整。2024年体育中考开始适用。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考试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数,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有机会用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项目参与考试,以此来激发孩子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把孩子的健康、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考出来,同时也倡导学校和家庭积极营造运动锻炼的氛围,家长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北京市这一做法一定程度引导着全国体育中考的导向,值得思考的是,“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是否能够真正有利于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实现强化校园体育的初衷。

三、最严体育校规

两年前,云南大学出台了“最严体育校规”登上热搜。2023年12月6日新华社一篇《两年前上热搜的“最严体育校规”执行怎样了?》再次爆火网络。——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始,要是哪个学年体质测试不及格的话,将拿不到毕业证。这一体育新规还要求,本科所有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其中大一、大二共144学时,大三48学时,大四8学时,总计200学时(注:国家要求为144学时)。不仅课时增加,每学期体育课考核内容也更为综合:50%运动技能+40%体质测试+10%平时成绩。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后,学生的锻炼主动性提高,从两年成绩看,学生们每学期都有进步。从整体数据看,2018年至2022年,云南大学体测合格率在大幅提升,从68.6%提高到90.3%。2021年体育新校规施行后,合格率达到91.9%。2022年底由于疫情提前放假,测试成绩受到影响,但仍然达到90.3%。2023年预计合格率能达到92%。为了把这一“严格”的体育校规执行好,云南大学出台了配套政策,如:创建男女合班选项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每次体育课都含体测项目;增加体测次数和补测机会;建成了近10万平方米的学校体育中心;按照本科生300:1配备体育老师;真正实现体育老师同其它学科同工同酬,薪酬系数由0.7提高到1.0等。

四、疫情调整体育中考

2023年2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当前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级统筹、地市组织实施的工作体系,协调安排好本地体育考试工作,可结合属地学生新冠病毒感染比例、感染高峰时间、疫情形势变化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安排学校体育考试时间、组织形式、考核项目、考试方式、赋分方式等。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考核项目。因疫情影响调整学校体育考试,要组织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领域专家进行综合研判评估,广泛征求并听取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等群体意见,及时向社会公布,回应社会关切。全国各地近50%的省市作出应对,一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合格考,由各区统筹,各学校组织集中测试,参与即合格、合格即满分。二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三是以江苏等地为代表的耐久跑项目暂停,该项按满分计入总分。四是以浙江等地为代表的将长跑类项目从必考调整为选测。而考试时间均相应往后推迟至四月底到五月中旬。

五、高水平运动队停招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办法将从2024年开始进行重大改革。2023年初很多高校已经提前开始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进行主动调整,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一些知名高校宣布从2023年开始停止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截止2023年底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学校也陆续发布公告停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与此同时,参与体育单招的普通高校数量继续增加,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14所高校已经在2023年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可以在2024年开始招生。教育部官网今年9月发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又有50多所高校申请开设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中包括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院校。更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保持和不影响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的连贯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申请开设“体育教育专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的实施,会有更多高校从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转而加入体育单招的大军。11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将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此后相关考试招生举措将更加完善和规范。

六、第二所体育大学

2023年6月16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的函”。至此,上海体育学院历经多年的“更名”努力终于达成所愿,这个也在1993年北京体育大学成功更名后,时隔30年后迎来了第二所体育大学。两所体育大学的更名,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四大早就提出教育要同经济发展结合,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北京体育学院是全国体育院校的标杆,责无旁贷的成为中国第一所体育大学,目前,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行动”“体育强国纲要“先后颁布,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需要一所体育大学去推动上述一系列与体育相关的国家战略的落实,国内进入体育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只有两所,故而,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大学也是实至名归。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体育人才的内涵外延的扩展,国家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这不是单一的学院就能做到的。大学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已经开始了紧跟时代的教学和科研创新的探索。无论是服务健康中国,还是服务系列重大赛事,均发挥出重要作用。

七、脆皮大学生

2023年下半年,“脆皮大学生”一词迅速走红网络,在各大社交平台成为备受热议的新词。“脆皮大学生”是指那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生活节奏紧张,缺乏锻炼和休息的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学习,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各种离奇受伤故事应有尽有:“伸个懒腰,脖子扭了。”“刷搞笑视频肺笑炸了。”“没等到猪脚饭难过到进医院。”“共享单车骑多了尾骨错位。”“脆皮”一说,源自大学生自身群体,或许是现在大学生群体的一种自嘲,但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群体逐渐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专家呼吁,学校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开展健康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每天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倡导饮食均衡和营养合理,特别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加身体体检和心理体检频率。

八、课间十分钟

2023年11月,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山西晋中一位老师发布视频称,有七成的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老师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不少家长和学生反映,学校要求课间不要下楼,不能高声说话、跑跳,被抓到还会扣分。事实上,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除此之外,2021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教育部相关人员表示: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同时,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现实中一些学校确实存在空间逼仄、楼层过高、班级众多、安全考虑等问题,有学校限制学生去操场,有专家认为,破解“课间十分钟”问题,要化解学校的安全顾虑,找回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急需要有合理的保障机制,用法律为学校撑腰,也要有敢于担当的学校管理者,更要有通情达理的家长。

九、学校配备教练员岗位

1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工作。文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学校教练员,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部门各级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员,按照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不同于学校体育老师,学校教练员并不一定需要教师资格证,衡量其执教水平的是教练员职称体系;也不同于体育系统的教练,学校教练员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学校,是教育部门正式工作人员。四部委的这个《实施意见》是对以下两个文件的有益补充与推进,一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里提出: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二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里: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在设置学校教练员岗位,是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把一部分有能力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到中小学担任专(兼)职教练员,能有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量,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并破解体育教师数量短缺的和体育特色不鲜明等难题。《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各地因地制宜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支持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任教提供了政策支持。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把好选人关、用人关,让德能兼备的退役运动员走上学校教练员岗位,教得好并且留得住,以及明确的学校教练员聘任细则、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空间的体系与细则。

十、男生引体向上

2023年11月2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发表文章:“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部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象调查。文章开头指出:在单杠上晃来晃去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5分多钟跑完800米上楼两腿直哆嗦……,山东某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说,“我校40%的男生体测引体向上项目拿不到分,很多男生一个都做不了。体测优良率每年都在下降。而十几年前大部分男生都能拉到10个甚至更多。”这里说的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实际折射出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薄弱的问题,包括大中小学生,若干年来,“男生引体向上”成为了记者长久的关注焦点,“这届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普遍不及格”“初中生引体向上全军覆没!祖国的“花朵”身体素质又堪忧了?”“引体向上全军覆没这届初中生到底怎么了?”等等标题新闻时时见诸报端,记者调查发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既有学生不愿锻炼的原因,也和一些学校对体测不重视、体育课设置不合理相关。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多所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表示,出于各种考虑,这一规定在不少高校并未严格执行,有的甚至直接忽略,导致学生心理上对体育锻炼、测试产生松懈。实际上,这一举措在基础教育阶段更未严格执行。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更是规定: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体育锻炼所具备的内在教育价值可转化为社会生活中所提倡的优良品质,这将令学生终身受益,让学生积极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仅需要学生“自我加压”,更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联合推动、共同发力,从而破解男生“引体向上”这一长久的难题。

(杨 浩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宗平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往期推荐

出品 |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

策划 | 动商新媒体中心

图片 | 微信图片库

上一篇: 会议速递|2024 ASPEN学术年会中国专家高峰论坛
下一篇: 都挺好:多少中国家庭,被这三个字拖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