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内容手抄报材料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手抄报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内容手抄报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但黄主张先作“国学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二、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国学经典诵读有什么好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4.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9.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10.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1.加强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设――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有的人会对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国学内容
(一)、关于“仁”的教育内容(属于孔子四教中的“忠”)
一、仁的概念认知教育:要让小学生知道,所谓“仁”是指能够自觉向他人传递幸福(即“爱人”)的人或者相互亲爱的家庭(即“一家仁”)、社区(即“里仁”)和各民族大团结的国家(即“一国仁”)以及“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全天下(即“天下仁”)。--使之符合“爱人的感性实体”的“仁”定义。
二、仁学基本思想路线育:要让小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中的每个人通过修身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仁者,并影响周围的人,使仁体不断扩大,而实现“一家仁”、“里仁”、“一国仁”乃至最终实现“天下归仁”。
(二)、关于“义”的教育内容(属于孔子四教中的“忠”、“行”)
一、社会成员的家庭和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教育:要让小学生知道孔子仁学中“孝(尊重长者)”、“悌(兄弟爱护)”、“忠(效忠国家)”、“敬(敬业)”、“钟(夫妻独钟)”……的概念涵义。
二、社会交际普遍原则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只有尊重别人,自己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权利人人平等。--知道孔子仁学中的“忠(己欲立而立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三)、关于“礼”的教育内容(属于孔子四教中的“行”)
一、文明礼貌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教育:要让小学生知道,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实现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克己复礼为仁”的含义。
二、学用符合文明社会需要的常用礼仪,其中包括现代礼仪和恢复优良的传统礼仪,如对长辈行叩礼或鞠躬礼,对朋友行揖礼或握手礼,夫妻可行亲吻礼……使小学生的视、听、言、动尽可能地做到有礼貌,如上课要坐正、有话要举手……
(四)关于“智”的教育内容(属于孔子四教中的“文”)
一、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教育:要让小学生学习现代小学文化知识,如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可谓学习新时代的“六艺”。
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技巧锻炼、意志力锻炼……“智者利仁”,实现仁的事业必须要培养有能力的人才。
(五)关于“信”的教育内容(属于孔子四教中的“信”)
一、信用教育或生活作风、学习作风教育:要让小学生习惯于说实话,守信用,作风正派,行为端正,注重个人优级良作风的树立……
二、培养组织工作能力。“信则民任焉”。从小就培养领导或组织能力,是培养英才的需要。
国学教育小学生应当学什么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讨论的话题。现仅提出如上意风,冀有抛砖引玉之效。
【国学经典内容手抄报材料】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手抄报内容09-17
经典国学手抄报设计内容07-18
诵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201711-04
简单又漂亮的国学手抄报内容08-29
读国学诵经典手抄报内容11-25
关于国学经典的手抄报内容资料08-30
安全手抄报内容材料08-14
小学毕业手抄报内容材料08-14
关于生物的手抄报内容材料09-0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