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笔者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主题为《拿什么拯救被"国学热"烫伤的世道人心》。文章得到大部分网友认可,也有个别提出质疑。比如,有评论说:"孔老二的儒家思想就是培养这些人的,圆滑,狡猾,世故,没有血性,风吹墙头草,只为私利而无大局。"这其实就是笔者认为世道人心被"国学热"烫伤的地方,"学虎不成反类犬"。
因为社会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有必要就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下面以儒家经典中关于"仁"的论述,看看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究竟是圆滑还是血性、是利己还是利他,也以此说明世道人心是如何被"国学热"烫伤的。
下文的主题是《仁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近百年来,经过多次批儒反孔,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儒学是中国人"奴性"的根源,甚至斥之为"犬儒""迂儒"和"腐儒"。这是对经典儒学的无知和误解。
没有系统学习儒家经典,很难了解先秦儒家光照千古的人文精神。
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生死选择的时候,对劝降者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首先考量的,就是儒家的仁义原则,体现出杀身成仁慷慨就义的高尚情操。
明代大儒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强权,宁愿赴汤蹈火被诛九族,也不为虎添翼,被强权所利用。
真正的儒家,把"仁""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历史上像文天祥、方孝孺那样具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的儒士,数不胜数。
儒家论人德"五常","仁"排第一位,"义"排第二位。"仁"与"义",跟"道"与"德"构成了"仁义道德"这个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口头禅",只可惜自古以来明白其中真谛的人不多,真正按"仁义道德"要求行事的人更少。
吉安文天祥纪念馆
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段话,一方面揭露了人类的伪善嘴脸和兽性本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仁义道德"并未深入人心。
为什么总有人要残害同类——"人吃人",因为缺乏"仁义道德"的教化。事实上,许多人满口"仁义道德",但对什么是仁与义、什么是道与德,几乎一无所知。
有些一知半解的人,由于兽性难泯灭、人性未至善,发起狠来"吃人"更厉害。无知者害人害个别,自以为是者害人害一片。
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明什么,就是仁与义;至善止到什么程度,就是要追求完美,消除一切邪念。
正因为儒家的愿景很美好,要求很高,格局很大,所以很少人能够做到。司马迁评价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司马迁讲的是大实话,但如此美好的理想信念,我们不向往、不追求,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如果畏惧艰难,不站起来走路,那永远是低级动物。全世界庞大的教育系统有什么用,归根到底四个字:"学以成人"。在中国,学以成人学什么?必须学"仁义道德"。
你要真正成为人,不一定非要高深的科技知识,但起码要存仁心、讲义气、懂道理、守德行。媒体报道一个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在机场拿刀刺杀接机的亲生母亲,大家说,他是人吗?
儒者,人之需也。儒学就是做人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德,核心为仁。在《论语》中,孔子谈仁的次数最多,除"里仁篇"专门论仁外,其他篇章均有涉及。那么,什么是"仁"呢?我们来看看孔子如何说:
Confucius portrait on Chinese fan (clipping path!)
学生樊迟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回答说:"爱人"。在另一个场合,孔子说:"仁者,人也"。
"仁"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资质,是做人的根本。一个区别于动物、稍有人性的人,起码要有仁爱之心。反过来说,你如果没有爱心,你就不具备做人的资格,你就不是人。有两个成语叫做"麻木不仁"和"为富不仁",你虽然活着但没有人的灵魂,你虽然有钱但没有爱心,这就是不仁的表现。
现代社会提倡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爱岗敬业、与人为善,践行的就是儒家这种"仁者爱人"的精神。好多人在研究儒家学说的现代价值,这就是最浅显、最平凡也最伟大的价值。
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跟有仁德的人邻近相处,是好的选择。如果不跟有仁德的人相处,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缺乏仁德的环境中生存,你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良禽择木而栖,仁者有所不从,这是自古及今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又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仁人。有仁德之人,不会胡乱说话,不会言过其实,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轻诺寡信。那些老说甜言蜜语,投技取巧,故作姿态的人,其实少有仁德。
许多网友抨击中国人的"奴性",认为是"腐儒"造成的,其实恰恰相反,儒学是反"奴性"的,坚决反对"阿谀逢迎"和毫无原则那一套。道学也反对曲意奉承说好话的行为,老子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现代人趋炎附势、好话说尽的语言腐败,实质上跟缺少"仁"的精神有关。
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要真正做到仁,必须自己修为,身体力行,别人代替不了。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你自己必须有仁的思想、义的行动,不能光要求别人做好事,自己却纹丝未动或干起了坏事。现实社会中,那些贪官在台前唱高调,要求别人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台后却不洁身自好、严格自律,结果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犯的就是孔子说的这一条。
儒家提倡"修身",关键在于"慎独",一个人在人前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态并不难,难的是在私底下独处时能够拒绝犯罪诱惑,按照"仁"的要求守住底线。
孔子从修身角度说"仁者无忧""仁者寿",孟子从治国角度说"仁者无敌",说明小到个人心情、大到国家兴亡都与仁有关。
《大学》开篇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这里的"知",并非简单的获得知识,而是知进知退。笔者在《道与德》一书中提出儒道一家的观点,因为儒道的根本宗旨和重要思想是一致的。比如"知止",儒家推论"知止能安",道家强调"知止不殆",根本宗旨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体现"仁者寿""道乃久"的思想境界。
道德经竹简书和圣经(配图资料)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别以为儒学讲中庸,就是教人圆滑做老好人的思想,其实不然。孔子说,只有"仁"者,能够明白是非,爱憎分明。
一个有仁德的人,为人处世讲求原则,判断事物讲求标准。孔子解释说,每个人都有追求金钱和权力的欲望,关键看是否通过正当途径获得,非正道获取的富贵,仁者不屑一顾;每个人都不愿过贫穷和低贱的生活,但如果是不仁造成的,就无法改变这种境况。君子离开仁德,也会有恶行和恶名。因此,君子一刻都不能违反仁的原则,遇事仓促时必须这样,身陷困境时也应该这样。原文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还说:讨厌和远离不仁之人,其实就是仁的表现,只有这样做,自己才不会沾染不仁的坏思想。原文为"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加乎其身。"
孔子的这些观点,对于现代人的教育和启示作用,完全不亚于古代。市场经济的今天,"仁"的思想不但不过时,而且越来越重要。
现代社会有一种现象,富与穷判若两人,边界清楚,而好与坏混为一体,含糊不分,缺的就是"仁"的是非判断标准。假如大家都以仁为则,富贵之人不胡作非为而获利,贫贱之人不抱怨不公而泄愤,则社会不至于"仇富""仇官",贫贱也不会被鄙视,社会自然和谐稳定。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起体现仁人的两种精神境界,一种是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不强加于人,另一种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自私独占。
人心长在自己身上,人的心理活动影响人的外在行为,所以儒家讲修身,其实就是修心,修心的目的在于树立仁的思想。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端。
现实社会中,羡慕忌妒恨,幸灾乐祸,妒贤嫉能,仇富贱贫等坏心眼,都是内心不仁的表现。仁,要求人们襟怀坦荡,不自私,不自利,凡事换位理解,先利他后利己,是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情操。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仁的思想。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除了有爱心、不自私,有原则、明是非、识好歹属于仁人外,刚正不阿、坚毅不拔、大智若愚、少说多做,也是仁者的表现。
概言之,儒家的"仁",相当于现代人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见义勇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实干诚信等优良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古代仁人,被孔子称为"君子",被孟子称为"大丈夫"。
因为仁德非常重要,所以孔子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为人之道有两大选项,不做仁人,便是不仁者。对于不仁者产生的后果,孟子的结论是:"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那么,"义"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义就是仁的外在表现。
孔孟之道,总纲为"德",统领"四维""五常""八目"。仁与义,是德的核心内容。"德"内化为仁、外化为义。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一个人的心态,义是一个人的行为。心态决定行为,仁人必有义举,不仁者则不义,古今皆然。
公民社会,最需要的就是仁的精神。仁者爱人,要旨在于利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人人独善其身,人人自危自保,人人为自己而活,就没有人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就没有人挺身而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没有人为真理而奋斗!
儒家和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一个"仁"字就包含如此深刻的内涵。大家说,某些国学大师把儒家思想误读为"圆滑,狡猾,世故",是不是在污染世道人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