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曾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但留下痕迹的却仅有那么几个。赤狄、犬戎、北胡、匈奴、鲜卑、沙陀、柔然、契丹、鞑靼、回纥、蒙古、女真等一些民族轮番上阵,既有战争,又有交流。其中匈奴是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特殊印记。
日逐王比(日逐王降汉)
早在战国时期,匈奴人就在今山西北部、黄土高原上活跃着,并且时常侵犯秦赵燕边境,这些诸侯国为了抵御匈奴,在边境线上的重点区域建了一些防御工事,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区域庞大但没有经济地带,除了先秦融合之后的匈奴部落,许多地方尚处于原始社会形态,因此需要经常掠夺中原诸侯的财产。
始皇帝
后来始皇帝统一天下,差蒙恬将军防御匈奴,将各个防御点连成一片,做成万里长城。过秦论有云: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从这以后北方能和平很多。蒙恬守北方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公元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幸得周勃军团及时赶到,匈奴见汉援军已到,毫无取胜把握,才顺水推舟同意撤兵。之后刘敬向刘邦提出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从此,匈奴与汉和亲,很少发生冲突。
冒顿单于与手下
冒顿单于幼时做过人质,后将所在国灭掉,政变上位,征战四方,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其在位时匈奴最为强大。汉武帝时期,武帝雄才大略,不甘屈人之下,决心训练军队,征讨匈奴,洗刷白登之战的耻辱。恰时冒顿单于传到第三代,这名君主名叫伊稚斜单于,夺了哥哥的位子,因为内部矛盾重重,本身力量又不及先祖冒顿单于,因此很难抵抗强大的汉军。武帝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之后匈奴帝国国力急剧下降,再无力渡漠南下。
公元46年左右,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南匈奴人在与汉族的交流融合中逐渐汉化。
公元1世纪末,东北地区的鲜卑人打败了北匈奴人,无法立足的匈奴人只得向西逃去,寻找更加适宜生存的土地,还有一部分匈奴人与鲜卑人杂居,被鲜卑人同化。到了3世纪,时处西晋八王之乱,鲜卑已将领地范围扩张到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北区域。而中亚又有当时世界上十分强大的安息帝国与贵霜帝国,匈奴人在亚洲已无任何容身之处,便不得不向欧洲进发。
公元4世纪,南匈奴人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称汉王,后称帝,灭西晋。后来刘聪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328年,羯人石勒擒杀刘曜,赵亡,史称前赵。
汉赵高祖刘渊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今甘肃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北凉。后被鲜卑人所灭。这时鲜卑已与匈奴相差无两。
西迁的北匈奴经过黑海进入伏尔加河和沌河一带,组成匈奴联盟。
这些人继续过着游牧生活,并继续西进。当这群人闯入东哥特王国时,看到了这里的富饶,他们便立即决定要占有这片土地。由于北匈奴人善于骑射,使得东哥特人对这群不速之客感到十分害怕,但仍旧英勇作战,坚守城池。东哥特人压根不是北匈奴人的对手,国王绝望自杀,民众向西逃窜。
接着匈奴人发现了西哥特国,那就拥有它吧!西哥特人与东哥特人的战斗力对于匈奴人来说都很弱小,于是西哥特国也被灭了。西哥特人无可奈何,只得向西罗马帝国求助。罗马皇帝认为放西哥特人进来也未尝不好,不仅可以强大自己的军队,而且可以增加税收,于是同意了。不料,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后,很快灭掉了西罗马帝国。
但是匈奴人的欲望也是无穷无尽的。击败了西哥特人,匈奴人开始沿着多瑙河流域挺进东罗马帝国。当匈奴人到达君士坦丁堡城下时,东罗马帝国很快就屈服了。东罗马帝国同意每年向匈奴进贡950千克黄金,并割让了巴尔干半岛。
公元444年,北匈奴人在多瑙河流域建立了匈奴帝国,从此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再也不用流浪了。他们先后征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
后来匈奴铁骑继续扩张,打败了西哥特人、高卢人、法兰克人、伦巴人、图林根人。席卷了高卢,打败了法兰克、西哥特与西罗马帝国的联军,一直到意大利。
最终,罗马教皇与匈奴人签订合约。匈奴人的阿提拉帝国时代就开始了。
公元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阿提拉与他的匈奴骑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