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令
包令接任英国公使一职后,三次提出要和两广总督叶名琛在两广总督府会面,但是叶名琛每次都以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而躲着不见。得知美国公使麦莲已经从天京考察回到了上海,包令于是率舰队北上到上海和麦莲商谈。
包令和麦莲见面后一致认为,现在清政府承受着太平天国叛军巨大的压力下,只要英美法适当地施加一些压力,他们一定会按照英美法政府的要求修改条约的。
伊里布(伊里布耆英)
1854年6月21日,麦莲向苏松太道吴健彰表示要求和两江总督怡良会面。他同时提出两个会面的要点:
一,现在长江水道不通,致使许多商人亏损严重,建议清政府开放长江流域的贸易,如果怡良不肯代奏,那么他将率舰队到白河口请直隶总督代奏。
二,中美签署的条约修约期快到了,如果两江总督作不了主,请清政府派一位钦差大臣前来商谈。
怡良对麦莲的回复是:
一,原来签订的条约双方都要遵守,请求开放长江流域的贸易一事和原来签订的条约内容不符,我无法代奏;
二,直隶总督不管你们外国事务,你到天津去也没用。
三,原来的条约内明确规定,修改条约只可以对原有条款作小幅度修改,而不是大幅度修改。
四,天朝的制度,从来不会授予臣下全权。两广总督叶名琛是处理你们外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你们还是找他去吧。
麦莲和包令,布尔布隆商量后回复:
如果你们同意,英美法政府可以帮助你们镇压太平天国叛军,作为回报,中国政府将全国对我们完全开放。
怡良曾任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亲眼看到处理洋人事务的林则徐,琦善,伊里布等大臣的下场。因此,对于洋人,他的原则就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他就这事奏报咸丰皇帝说:
“洋人说可以帮助我们镇压太平军一事不可信,还是让他们去广州找叶名琛吧,叶名琛说他有办法对付洋人。”
看到怡良要他们回广东去找叶名琛的回复,包令于是求见江苏巡抚吉尔杭阿。
吉尔杭阿很爽快地见了包令,他告诉包令说:
“钦差大臣叶名琛已经接到了皇帝的命令,专门处理你们提出的这些建议,你们赶紧去广东找他吧。”
1854年8月6日。包令和麦莲离开上海南下广州。两人一到广州,立刻联合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派人给叶名琛送去一份照会,要求会面商谈修约的事情。
叶名琛看了照会后回复:
会面可以,但不能在广州城内会面,现在有两个地点供你们选择,一个是在珠江边的海珠炮台内,一个是在你们的军舰上。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们,我们只能就条约中的原有条款进行商谈,如果你们有超出条款的要求,我不能做主,必须奏请皇上。
包令,麦莲和布尔布隆一看叶名琛的回复,觉得没有和他会面的必要了,于是率领五艘军舰北上到达天津的大沽口。要求:
一,把三国公使到达白河口的事告知中国大皇帝。
二,英美法使节要求前往北京。
三,请中国大皇帝派全权大臣在京会谈。
咸丰皇帝看了奏报,害怕发生不测,于是派前长芦盐政崇纶到大沽专门负责谈判事务。
见到崇纶后。英美提出了自己的修约要求,英国18条,美国11条,法国没有提具体的要求,他的要求是,他要享受英美获得的所有权利。
因为崇纶离京前咸丰曾经交待他,必须坚持立场,不能退让半步。因此十几天谈下来没有丝毫进展。万般无奈之下,三国公使只能中止谈判,还回广州。
现在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即使再找叶名琛也不会有任何作用。于是三个公使决定分别给各自的政府写信,建议三国组成联军,用武力解决问题。
之所以这次战争没有立刻打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英法在克里米亚和俄罗斯鏖战正酣,一时抽不出兵力。
二,美国的富兰克林·皮尔斯总统深感此时的美国国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反对炮舰外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