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在心里问过自己,我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又或者,我每天都坚持学习一点国学知识又有什么用?
我想,当你以“有用”或者“无用”这种思维来判断学习国学的目的与意义时,其实你已经带了功利性去看待阅读这件事。学习国学没有目的,它就是甘霖,慢慢地润泽你,让你变得越来越丰富有内涵。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与意义不是因为暂时的头脑发热就去学,而是终生学习,毕竟国学不比其他知识,学个三两年就搞定了,国学是严肃的、神圣的,它需要你一点点去探索与发现,正如老子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国学文化亟待复兴,学习国学便是复兴传统文化的方法之一。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学习、传播国学,那么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了解一点国学知识,都在传播国学里经典的名人名言,那么,社会的浮躁气息都会慢慢减弱,相反一股纯净雅正的风气流淌着,滋润我们下一代孩子的心灵。
学习国学,应该从学生抓起,甚至从孩子做起。当家长、老师、社会在告诉学生要谋生立足挣钱时,也别忘记告诉他们也要学会用一套思想法则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在花花世界中迷失自己。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去学习国学,我想斩钉截铁的告诉你,学习国学就是为了让国学走进我们现代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让大多数人都认为,国学和今天的经济文化建设有了距离,今天的快餐文化是时尚,国学是老土我才不去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国学的修身养性来告诫自己做一个温柔慈悲的人。
简而言之,学习国学的意义与目的不是为了重现古人的生活,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更是以古人的思想法则警醒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不知道其他人学习国学是为了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有三点:
一是为了传承,北宋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余谓之曰:立志于时代,留名与千古。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弦歌不缀、薪火相传,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人,把真理和知识传播下去。国学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是告诉你从何处来,该往哪里去的一个东西。
当今的中国,因为很多历史原因,包括屈辱的近现代史的影响,很多国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弃之如敝履,失去对自己文化的自信。而转身投入日、韩、英美等文化的怀抱之中,一提到国学,就认为那是迂腐的。其实,国学从来不迂腐,迂腐的是那些以陈旧眼光看待国学或者学而迂腐的人。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适用于新的时代,这才是学习国学的方式方法。比如今天,日韩东南亚,远至欧洲,很多人都在研究阳明心学,觉得他的哲学,很有价值。
作为中国人自己,却对阳明心学,知之甚少。年轻人,都喜欢日韩文化,喜欢那些表象的东西,虽然个人喜欢什么文化,是自由。但是我希望,每个中国人,能够正视的民族文化。我们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它曾经灿烂过、辉煌过,影响世界过。我们有过屈辱,但我们挺过来了,靠的是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兼并包容的博大胸怀,我们既要包容外来的文化,同样也不能丢失自己的本色。
如果有一天,我们彻底丢弃了自己的文化,那么所谓复兴不过是昙花一现,空中幻影,是无木之本。
现在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博弈是非常剧烈的,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层面,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层面。我不是那种高呼“文化入侵”的危机论者,但文化博弈的确存在。当每个国家的特色文化都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如日本动漫和二次元文化、韩国的娱乐明星、美国的好莱坞文化等,而中国的特色文化在哪?我们拿什么向其他国家传播自己的文化精粹?
是我们没有吗?我们有,而且更多,更辉煌灿烂。诗词歌赋,棋琴书画,汉服茶道射艺,儒释道的哲学,还有中国人的美学和精神......
不是我们没有,是我们自己遗忘了自己的文化。像书法在日韩,从小学抓起,我们的国人反而没有。
国学不是过热,相反是不够,因为很多热衷国学的人,太浅薄浮躁。都是打着国学去赚钱和博取名利的人。比如什么女德班、什么国学班,像弟子规被奉为国学经典,这些传播的不仅不是国学正道和精粹,反而是糟粕。
所以,第一个意义就是传承,一个人精力有限,而国学是个很广博的学科,涉及文学、哲学、美学、音乐、艺术等诸多门类。每个人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解,学习。就好比我,主攻诗词、文学、美学,次之是儒老哲学。
二是为了陶冶性情,我以前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当我接触并深入学习诗词和阳明心学后,这一点得到了改观,内心开始归于平静。诗词让我对于自然更多热爱,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对于我来说,都是生命与诗意。当你看到美景,怀念故人,思念亲友,抒发志向,你可以赋之于诗,把生命中悲伤与喜悦,都用诗词记录下来。
三是热爱,如果非要问,选择学习国学能得到什么回报?我此前也考虑过。我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之于对此的热爱,更之于把它当成了我毕生的事业,如你如我如他,和尘世中的每一个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同,只是选择的事业不同而已。就像有人热爱音乐、有人热爱建筑、美术、物理、程序、设计、经商一样,这都是彼此的理想。
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尽力去完成它,什么为国家为民族为传统文化继往开来,那是大命题,我想私心的说一句,只是完成自己的,个人的理想,其次它的成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给人们留下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
以上,就是我学习国学的意义和目的。我也衷心希望,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行业,都能够把它当成毕生的事业。这也是中国哲学里面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国学,绕不开孔、孟、程、朱;这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
八十年代读书热的时候,身边的哥们姐们都头悬梁、锥刺骨一本正经、假模假式的研读,我也随大绺发了一回愤,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
我读完《论语》,闭目就胡思乱想。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他老把自己那几个学生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似个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有"犯色"。总的来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背上干粮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至于他特别强调的''礼'',我以为和仪式差不多,什么早请示晚汇报,整个一文革时期早请示晚汇报的翻板,没什么大的''意思"。
《孟子》我也看过。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了。我一点也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战国,见了面也不会和他握手。
我就是这么读孔孟的,用我师兄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了驴耳一般''。我的这些感慨招得身边的哥们姐们很生气,所以我到现在还是他们的小弟。
按现在的标准,孔孟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似乎都用不着特殊的思维能力就能想出来,琢磨得过份,还有点肉麻。这方面有一个例子:记不清''二程"里那''一程",有一次盯着刚出壳的鸭雏,才体会到圣人所说的"仁''的真意。这个想法里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不过仔细一体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在内。毛茸茸的鸭子固然好看,但再怎么看也是只鸭子。再说,圣人提出了"仁'',还得让后人看鸭子才能明白,起码词不达意。我虽然混蛋的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我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豆腐,我爱吃豆腐。
我还看过朱熹的书。朱子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虽然阴阳五行包罗象,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我还是以为多少有点失之于简单。
举个例:朱子说,往井底一看,就能看到一团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井底至阴之地,有一团阳气,也属正常。我相信,你往井里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团白气,还能看到一个人头,那就是你本人。不知为什么,这一点他没提到。可能是他观察得不仔细,也可能是视而不见。对于学者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一点,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没有浅一点的井吗?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大可能,也许一定要用到几何光学。虽然要求朱子一下子推出整个光学体系是不应该的,那东西太过复杂,可往那个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说,朱子是哲学家、伦理学家,不能用自然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我到是同意的。奇怪的是,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火药、豆腐都出得,怎么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学家呢?
!胡喷乱侃一通,欢迎吐槽!
“国学”是个宽泛之名词,不论如何分类,都会将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之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是老子与庄子,这四位古人最主要之身份是哲学家。
哲学家之文章有三点特色: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孔子一再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之心得,用以掌握生命之真实本质。
国学对现代人之意义归结为“价值观”之塑造与补强。简单说,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在言行上没任何改变,就不能算学过。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任何民族,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之强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对本民族之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岂不汗颜?
目的和意义其实很简单,让我们树立起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觉,过好自己的生活。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国学培训,国学讲座,国学著作,其实都是一种复古思潮的表现,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
一个时代大兴的前奏,就是文艺的复兴。新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已经提升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而文化艺术方面,则明显滞后。
可以说,国学之所以会有热度,并不是因为政府提倡,而是因为人心所向。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心向国学,或清晰或朦胧的想要凝聚华夏民族自己的热色文化的话,政府就是再怎么提倡,也是无济于事的。
而此时国内的“国学复兴”思潮,实际上是这么多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我们很多普通人都有体会,但难以得见全貌。
具体的讲,这种身处新文化中的体验是这样的:觉得身边很多人在讲道理,说道理,一开始听起来很对,但实际上觉得并没有什么实践意义。
这种感受,是不是很熟悉?对了,这就是每天充斥在我们耳边的各种鸡汤!
各种鸡汤现在对30岁以下的人群已经没有了市场,大部分人都对它们感到厌烦,因为觉得都是正确的废话,进而专注于各种个人技能的提高,专注于具体实务层面的精进。
大部分的80后90后都是这种状态。
产生这种体验的理由很简单:我们已经从心里认同鸡汤里讲的道理了。换言之,就是这些鸡汤,已经渗入我们的世界观了。所以下一步我们需要的,不是道理的堆砌,而是技能和实务的精进!
正如很多年以来,一直有人问“学哲学有什么用?”一样,现在面对不知何时悄然兴起的国学,开始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学习国学有什么用?”
实际上没什么用!国学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在各领域体现的综合体,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其实都是我们传统文化内核的表现。换言之,我们每天都在学国学!
也许很多人说,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多么的欧美风。那么容我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在欧洲和美国的中国菜是什么样的吗?老外认为的“中国风”,和我们中国人眼中的中国风,真的是一样的吗?
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自己认为的欧美风,其实是中国化了的“欧美风”,就和欧美化了的中国菜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地域化差异呢?很简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一直都存在,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每个华夏子孙的思想和生活!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实就是国学。
我们总是对“国学”有这样一种意见:它应该是一个严丝合缝的严密体系,是一种学科。
其实不是的,那种严丝合缝的体系,是科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探索。而国学,是一种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现在的国学热,其实是民族文化觉醒的一种表现,之前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刚出生却没有名字的婴儿。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体系和名字:国学。
所以学习国学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的精简回答:
中华文化千年寒,文脉断层已百年!拆解“西方中心主义”神话,建构中国思想!
目的与意义
打通中华文化任督二脉,清理从近代以来“西洋木马病毒”对本土文化的毒害,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根植于华夏易道文明活水源头的中国文化,反对西方文化对我们的精神殖民,要保卫我们的文化圈!打好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文化超限战!
1.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一路向西”已走不通!所以,“去西方化”之后的现代化,需要从本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新的滋养、能源、力量,精神动力和文化身份的认同,讲好“中国故事”!历史证明,西方的那一套所谓“民主”体系,不适合亚洲和中国!因此,要回归华夏文明母体!
2.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传统,在世界上硕果仅存,我们有自己的“华夏易道文明”承传信仰体系,“复性立命”之学,既不能陷溺于物欲,沦为拜物主义的奴隶,更不能蛊惑于异端邪说,充当殖民文化的急先锋!必须推行全民国学普及教育,刻不容缓!
3.“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当然是我们的诸子百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我们要每天咀华嚼英、口角噙香,用美文金句受用我们的身心,体验与华夏文脉巨系统的“谐振共鸣”,在这个众神狂欢、物欲横流的末世,修养定力、强大内心,乐活美一天!
乐活一家之言,共勉!
学习国学的目的和意义:想了解和熟知传统文化,并且传播给下一代,学习的过程也会让自己内心变得丰富有内涵,所以学习国学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去学习,中华名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让圣贤的智慧润泽我们下一代孩子的心灵!
一、弄清文化基本概念。
二、了解历史,学习智谋,经世致用。
三、朗诵诗词美文,感受语感之美,提升文学境界。
四、了解前人世界观和生活情怀,增加生活情趣。
五、感悟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
六、静心。
说句好听的,这是社会上有的吗?人人真的有学过国学!大部分人生活安不居业,只为生活,也就是为了钱,国学不就是这样吗?有些钱后才能说其他,先看基础,然后再看这些是否能做到,超越先贤,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古代先贤是没有钱传播知识,现代哪一个不是为了钱才能办事,唉。
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让我们体验到其中具体基本精神内在的美。对于画中的基本技法运用,而表达的语言情感能让我们体验到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方法。因这样一些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思想方法而能够懂得中国文化精神究竟是怎样一种具体的学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画中所运的技法与笔墨则能够更多的让学习者认识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这些具体的感性认识则可以从中学到怎样对待生活的人生态度。因为画国本身就是古代学人对待生活的人生态度的精神表达。作为传统文化,国画又不仅是生活中的艺术,还是对待学问的基本精神。所从国画讲究意境,讲究境界。而这些都是对一个平常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涵。学国画未必一定是成画家,但懂得其中的学问更应受到重视。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多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