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形式外衣下的 “复古式”国学热

形式外衣下的 “复古式”国学热

形式外衣下的 “复古式”国学热形式外衣下的 “复古式”国学热

开学仪式上,92位小学生身穿清朝“学士服”,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手捧“三字经”,大声诵读,缓步走向“学堂”,为世人演绎了一场现代版的“国学热”、“复古热”闹剧

□ 龚秋晨

在流行文化、大众文化肆行的今天,“国学热”、“复古热”正以天将降大任的姿态豪情现身,各类祭孔诵经、复古尊儒的活动遍地开花……

先是2004年由语言学家许嘉璐、科学家杨振宁、国学家季羡林、哲学家任继愈和文学家王蒙等人发起签署的《甲申文化宣言》。

然后是2005年的国学热,再然后是大力宣扬“儒教国教”说的蒋庆、康晓光等学者身着儒家衣冠很有声势的祭孔。

而国学大师的相继离去,更加速了一种转变,那就是“文化热”的主流从“反传统”到“弘扬传统”的更迭。9月,是学生开学的标志;2009年9月,各种“复古”入学礼正粉末登场。

学生上课or 官员上朝

近日,一则开学仪式的图文消息在猫扑、天涯、凯迪等各大论坛掀起“轩然大波”,针对的就是杭州紫阳小学于2009年9月1日举行的那场声势浩大、古色古香的新生入学仪式。

杭州紫阳小学创建于康熙42年(公元1703年),前身为紫阳书院,至今校址不变,书声琅琅。

新学年开学之际,92位新生身穿清朝“学士服”,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手捧“三字经”,大声诵读:“菊花香,入紫阳,吾七岁,进学堂……勤学习,健身体,知礼仪,善劳动……”缓步走向“学堂”。

紫阳小学复古开学礼被曝后,网友纷纷拍砖,斥责学校让小学生穿清朝的官服,是一场“闹剧”,纯属炒作。名为“丫都席”的网友在天涯发帖炮轰杭州紫阳小学此举,他称自己的儿子就参加了当天的入学礼,“被迫穿了满清服”,让其“倍感受辱”。

“就算是古礼的入学仪式,也不应该穿清朝的服饰啊!唐或宋的服饰都是极好的选择啊!”“可爱的小朋友成了某些人手里的商业道具……”据网上调查,绝大多数网友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入学仪式。“思路飞翔”略带夸张地说:“看了图,着实吓一跳,以为清朝复辟?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场误会。感慨之余感到杭州教育官员把玩笑开得太大了,有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精神。”

除了反对的声音外,更有不少网友质疑学校的做法。网友“晴时小雨”指出,“尊师,是不需要穿着旧朝的衣服和行叩拜礼的,以前我们不是说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的最大尊重吗?”也有网友表示,其实穿汉服,或者穿清朝服装,都是作秀。为何要把小学生都拉入秀场,搞得如此复杂,满足的不过是大人们的虚荣。

网友TR_numen调侃到:“校长这样做事为了炫耀学校的历史,我看应该让校长每天都穿清朝官服上班,校长应该亲自扎起辫子来。”

长辫子“逢场作戏”国学热有名无实

这种长辫子的“投清主义”来自80年代,一反民国以来对“满清”的贬斥,竞相掀起歌颂清帝的浪潮。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以至多尔衮、孝庄文皇后,个个雄才大略,人人奋发有为,圣明君主之多开历朝未有之盛。

上世纪90年代后“大清颂”的调子更是越唱越高,以至出现“满台大辫子”、“五个乾隆闹荧屏”的景观。到电视剧《雍正王朝》可谓登峰造极,为了颂清不惜从“戏说”变为“胡说”。

电视上的古代场景基本都是“辫子戏”已经严重渗透到当今神会,紫阳小学的活动也多是照葫芦画瓢,长辫子、诵经拜孔,大都是从电视剧上找的灵感。

辫子戏反映奴性上不差,只是把皇上刻画的亲民圣明,虽声称“不是历史”,但演得多了,人们也就以为是历史了,对清朝和清朝皇帝的好感在潜移默化中就建立了。

在紫阳小学的诵经仪式上,校长、老师坐在台上,两边是“侍卫”敲鼓,下面红毯铺地,一干“官员”徐徐走来俯身行礼,好一场现实版的清朝野史剧。

有相关评论写到,清朝皇帝,以消灭“读书人”的个性,发扬刀笔吏的奴性为能事。雍正宁用家奴不用名儒,对以道义自负的儒生尤为厌恶,因此惩处了一大批“操守虽清”而奴性不够的儒臣。辫子戏也就是奴才戏,《雍正王朝》里就对举着孔孟牌位上街游行的“天下读书人”极尽贬讽。而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教育小读书人的仪式,灵感取自这种奴才戏的场景,实在讽刺。

“形式主义”危害大过“封建余孽”

事实上,奴才戏并不是真正的中国国学。很多人激烈的批评拜孔诵经,认为中国传统儒学是封建余孽,导致中国专制两千年。但从雍正反儒可以看出事实不是这样。倒是穿清官服有点“封建余孽”的意味,充其量也只是形式主义下的“封建余孽”。

不能说儒学里没有糟粕,但无论是儒学的真正核心——批判现实;还是如今人们所理解的儒学——《论语》等典籍,基本无害。学习后者,教人从善;学习前者,更是理解了儒家精髓,对社会进步有益。

如今国学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某些学者鼓吹的,目的其实是“反西”,即“西方那一套不行”,回归传统才是正道。另一种是部分学校和家长倡导的,即学习论语等典籍。这后一种有益无害,例如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孟母堂。

出现于2006年,持续至今的“孟母堂”便是很典型的形式主义范例。在孟母堂的教学规划中,“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背诵”正是明文规定的教学原则。而注重背经书的教学任务也将加减乘除、自然科学全都排除在外。

正如一位家长说到,现在的孩子就算背通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可他连语法都不会,他算学懂英语吗?私塾作为课外增补教育,是可以的,但如果作为全天教育来取代现有的学校教育,是绝对不合适的。

声势浩大的孟母堂类全日制私塾终被禁止,它用试验者的身份向世人说明了拜孔诵经显然不是真正的中国国学,那么,紫阳小学这场滑稽的复古开学仪式也注定要被脱下空洞华丽的清袍,赤裸裸留下满身虱子……■

上一篇: 《国学小名士》今晚播!五大文化节目冠军上演“人类最长飞花令”!
下一篇: 德国与中国学前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