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信息种类和渠道的增多,幼儿的国学教育成了一件让家长们头疼,甚至迷茫的事情。为了解答家长朋友们在少儿国学教育方面的困惑,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于1月8日下午邀请国学专家柴斌老师开展了一场现场咨询活动。四组家庭带着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先后和柴斌老师一起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整场活动共持续了约两个半小时。
国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浓缩,充分开发智力,培养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著名哲学家汤恩比说过,“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人是社会的、文化的动物,不论新时代的潮流如何发展和变迁,中国社会的传统习俗、规范和思想依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关键。正是如此,四组家庭才会来到活动现场,提出对国学教育的诉求,和现场国学专家展开讨论。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四组家庭虽然背景各异,但是在面对幼儿国学教育这一问题上,有着以下三个极具共性的困惑和问题。
困惑一:国学如何入手? 国学博大精深,少儿启蒙尤其需要注意学习顺序,避免学习伊始就遇到“难啃的骨头”,从而让孩子丧失对国学的学习兴趣。柴斌老师将国学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就是针对少儿群体的国学蒙书教育阶段。他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国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向孩子们进行“真育”“善育”和“美育”。真育的推荐读物是《三字经》,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善育的推荐读物是《弟子规》节选,《弟子规》中虽有与现代社会认知相悖的部分,但仍然可通过阅读其优秀节选部分来向孩子展现善的传统文化。美育的推荐读物是《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无论是在文字韵律方面,还是在内容描写方面,都可以提高少儿的审美观和审美力。 另外,书法也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柴斌老师建议书法练习从楷书入手,而且孩童时期优先练大楷,随后再学习小楷。
困惑二:选择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当孩子在国学教育问题上面对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抉择时,柴斌老师建议可以选择侧重于学校教育。柴斌老师首先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智慧——“易子而教”。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古时候的人互相易子而教,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否则就会导致亲情淡泊,日益疏离,这是更大的不幸了。在古代,皇子们有太师、太傅,普通的世族家庭也有私塾先生。在教育过程中,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教育更容易培养专业人才。 此外,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将国学教育寄托于家庭的话,会极大地消耗家长的时间和精力,高压的教育者发挥最佳的教育作用,教育效果也会事倍功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完全可以脱离其中,将教育任务全部丢在学校头上。柴斌老师尤其强调,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家长为孩子提供健康家庭环境和优秀家庭教育的不二法则。
困惑三:孩子易厌倦,如何坚持国学学习?
现场有家长表示,虽然带着孩子每天打卡学习国学,但是孩子很容易感到厌倦,而且虽然每种类型的国学内容都有涉猎,比如文言文、诗词、声韵等等,但都是浅尝辄止,难以坚持更深入的学习。柴斌老师认为,首先要坚持学习。孩童时期,身体素质、心智意识都还没有发育健全,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易被分散、专注力难以集中是孩子的特点。作为家长,就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意识,每天坚持国学学习有助于在家庭中营造好的学习气氛,为孩子养成好的学习惯性。其次要注意学习方法。家长要为孩子量身定制好合适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长、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学习时间切忌过长,学习形式应该多样,学习内容建议从诗词入手。遇到浓缩精深、一时难以理解的国学学习内容时,反复诵读即可,多余的解释对孩子反而还是一种累赘。最后,家长要陪伴着孩子一起学习,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借此,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一举多得!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柴斌老师再三强调,家长们对国学的理解不应该单一地将其定义为一门学科,而是要拔高视角,把国学当作一个整体的学习系统来看待,在少儿的国学教育中,达到“观事、观物、观相、观心”的效果,培养孩子对文字、历史、逻辑,乃至人生哲学和人文科学的思考力。四组家庭都表示满载而归,柴斌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很好地解答了他们在国学教育方面的困惑,打开了他们育儿的新思路。让我们持续关注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成长导师”系列活动,“思接千载”,了解丰富信息,“视通万里”,提高教育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