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内思想周报|《三字经》养不出大师根底

国内思想周报|《三字经》养不出大师根底

国内思想周报|《三字经》养不出大师根底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

“取消新生长假”院长:现在搞教育,想做一件事太难了

时值十一黄金周,《潇湘晨报》一则题为“长沙数百名大一新生被校方取消国庆长假”的报道经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后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中涉及的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下文简称“物电学院”)被推上风口浪尖,做出这一安排的学院院长唐立军颇受质疑。

据称,9月30日物电学院的一名新生致电潇湘晨报热线称接到通知,今年国庆他们300多名大一新生全部取消放假,并要求不得离校。诸多打算利用国庆假期回家及外出的同学表示无法理解并质疑学校的做法。

面对学生的不满,院长唐立军回应称, 今年新生入学军训完后,到目前为止正式上课的时间只有两个星期,如果又接着放长假,很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学生)休假回来后又要重新适应,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考试,接着又要放寒假了。”

10月1日,唐立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取消”一说不属实,毕竟学院不上课,而且也没有强制学生留在学校,有事可以请假。他表示,截至10月1日下午3点,学院335名新生中,有13名学生履行正常请假手续离校回家,此外,也有学生离校外出游玩。

面对争议,唐立军认为自己的出发点很单纯:“其一,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二,物电学院大一的某些课程基础性很强也比较难,比如力学、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学院想让学生趁着假期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尽快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唐立军坚持该管还得管,因为现在的学生不太懂事,如果(学校)不给他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对他们的学习不利。

多数网友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学校方面滥用权力,违反了国家法定假期相关规定。

乔志峰在湖南新闻综合门户网站“红网”发文抨击这一安排,指出既然不上课,“把学生圈在学校里,又有多少实际意义?”针对学校领导对于出发点是为学生考虑的解释,他指出现在有不少家长和教育者在强制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都拿“为你们好”做幌子。即便他们的出发点确实是为孩子好,这些做法也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而法定节假日强制学生留校,严格来说已经涉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可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诉。

新浪网友知风发布博文,呼吁对“取消新生长假”抨击留点情。知风表示,尽管自己并不赞成“取消新生长假”,但对此的批评不必太狠,因为细究这种做法,“完全不同于企业为了不影响产值而取消员工长假,而更像是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利用假期补习或预习一下功课”。如果仅仅因为对新生教学进程的急切而受到过多舆论谴责,令校方产生“现在搞教育,想做一件事太难了”的畏惧,则违背了舆论监督的初衷。

刘梦溪谈国学热:《三字经》养不出大师根底

腾讯文化近日刊登了对著名文化学者刘梦溪的访谈,主要就当下教育领域出现国学热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回应。

刘梦溪认为,家学是培养大师的土壤。陈寅恪、钱钟书、马一浮、王国维等人为代表的20世纪初的一代学者往往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们的国学根底不是现在从小学开始读《弟子规》、《三字经》所能培养出来的。这批学者又几乎都有海外留学经验,对西学有深入理解,因此在知识结构和学术训练方面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关于儒学的复兴,前景是好的,但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些挫折。比如很多地方让小学生穿上古代的袍服摇头晃脑地读《论语》并不是正统的蒙学,而是乡村和戏曲中出现的“野路子”,正统的读法应当是庄重的念诵。“野路子”国学热跟商业利益相关,容易误读甚至歪曲国学,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教育部门正在尝试将国学跟现代教育结合,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将纳入选编的四书和《道德经》全文。刘梦溪认为,儒学复兴应从《论语》开始,因为《论语》讲的道理宏明正大,举例来自日常生活容易理解,并且着重阐明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子的高深义理对孩子来说难以领会,并且老庄都注重事物的相对性,容易让孩子失去清晰的判断。

刘梦溪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要培养青少年健全、健康的人格。国学教育也要避免文化偏执主义,不能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是好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都不好。

另外,还应当培养年轻人优雅的风度。金岳霖认为,把“平等”和“优雅”结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温和而庄重的仪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愉悦,都是他作为人所应当具有的,这些比其他一切都重要”。

刘梦溪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的国学院定位不明确,和现代学术分科中的文史哲三科存在矛盾。应该接受马一浮对国学的定义,即确定国学是六艺之学,再加上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在内的小学,可以分为经学部、小学部、国学教育部三个方向。其中国学教育部主要研究国学怎样与当代教育结合,如何编国学教材,国学怎样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堂。学制应该是六到八年。

关于学术的目的,刘梦溪说,中国学术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同时这个传统也强调做学问和做人要统一起来。就学问的本义而言,学术的独立比使用更重要。人文学科应该提倡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也就是把学问本身当作目的。

女权论战:到底是不是行为艺术

近日,澎湃新闻()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何中国女权运动如此接近于‘行为艺术’?”的文章,作者白信在文中将矛头对准当下的青年女权行动派,批评她们过分着迷于理论,“沦为一种相对安全的、充满矫情的‘伪激进主义’”。

国学教育有哪些课程_国学教育机构_教育国学

白信的这一论述在国内女权界引发众怒,口诛笔伐接踵而来。白文中提到当下女权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影响时将《破土网》作为代表,而破土网随后以“听说破土是马克思主义女权的代表啦?新自由主义污蔑女权运动的N种方式”为题刊发了署名为治难捱的读者来稿,抨击白文对女权运动存在多重误解以及作者的新自由主义立场。

针对白信对于女权运动依附体制的诘难,治难捱回应称依附体制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范畴,“对右你可以说它依附‘集权体制’,对左你可以说它‘小资’、‘去政治化’”。治文认为,白信将不同女权行动者的复杂实践全部化约为顺从/反抗的二元对立,或行动者与国家的关系,这样的解读显示了作者强烈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

白文还批判了女权行动派“因反男权社会而反社会、漠视基本伦理”的反伦理倾向,治文斥责白信的这一言论是“以道德滑坡的恐吓来否定不同阶级、性向各异的妇女受歧视、受伤害的记忆。”

接着,《新京报书评周刊》就这场争论中的一系列问题与女性主义批评家、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念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以“‘腹背受敌’的女性主义”为题刊发。

关于与体制关系更紧密的女权和民间女权之间的关系,张念认为就公开主张而言并不存在对立,但应该警惕所谓的社会主义遗产中的妇女解放论。对于女权主义可能被公民运动等政治势力收编的困境,张念认为女权主义和公民运动的共同点是对权利主题的认同,由于权利主体的行为驱力是一种征服逻辑,而女性在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征服经验,互联网时代这种父权中心的权力逻辑失灵是导致女权在今天腹背受敌的原因。另一方面,女权行动派不可能组织化,因为“女人不思考‘我意愿,我就能够’,而是‘我认知,我还能够怎样’”,女性理解的政治比男性更宽广,由此导致的收编困难正是活力的源泉。

在张念看来,女权主义的感性逻辑并非在所谓的“左右”政治层面运作,而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有关身体权利的昭示与练习,接近福柯的生命政治概念。白文试图用陈旧的男权中心的政治概念来框定中国女权运动,并带着权威口吻来指导女权运动是毫无意义的。而白信认为接近“行为艺术”的中国女权运动的艺术性是积极健康的,这些街头行动有利于开启人们对身处其中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敏锐感知力,与宏大的政治想象不存在冲突。

对于外界对女权主义常见的几种诟病,张念一一做出了回应。对于新生代女权运动趋于城市、中产道路,底层女性很少出现在视阈之内的指摘,张念认为新生代女性的当务之急是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注意力聚集,在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中改写传统道德的定义;针对女权主义运动“反伦理”的指责,张念指出这是男权逻辑不下的陷阱,必须搞清楚“反对谁的伦理”这个问题;而对于知识界诟病女权运动过度关注身份政治的狭隘领域而不具备政治经济学广泛层面的激进性,张念认为现代权力运作直达人的身体,控制并削弱人的感知力,女权主义意识到了身份与反身份的辩证,“这才是有关自由的冒险”。

上一篇: 国学讲坛|中国易学教育家黄凯林讲述从事易学工作的真实经历感悟
下一篇: 苏州新鸿书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