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教育】
1.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学在官府
2.学在官府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
3.西周的教育制度--|小学教育
|大学教育
|国学与乡学
4.六艺教育
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
详细知识点(重要)
1.教育历史特征:学在官府(非常重要)
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之为“学术官守”,并由此而造成“学在官府”。
2.学在官府的原因:(非常重要)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3.教育制度:
奴隶主根据维护贵族专政的需要确定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他们接受礼、乐、射、御、书、数等所谓“六艺”的专门训练。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从七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西周的贵族家庭教育已有较大的进步,能按男女儿童年龄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家庭教育的过程有较明显的计划性。
(2)小学教育:西周有小学的设置,小学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3)大学教育:进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才能享受大学教育。入学资格的限制,体现西周教育的等级制,大学的学程为9年。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大学学大艺履大节,不仅内容增加,而且程度也已提高。大学的教学已具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
(4)国学与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在行政组织的基础上,相应地设立家塾、党庠、州序、乡校等不同名称、不同级别的地方学校。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其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内容以德、行、艺为纲,基本要求和国学是一致的。乡学实行定期的考察和推荐,把贤能者选送至司徒,经司徒再择优选送至国学。所以,乡学与国学等级有别,但存在一定的联系。
4.六艺教育:(非常重要)
西周不论是国学还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层次的不同。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礼仪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1)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上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礼的内容极广,包括了政治、伦理、道德、礼仪,以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不能没有礼。乐教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在其中,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2)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
(3)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