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暑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最快乐的假期;但是对大人们而言,却显得那么的漫长,因为在暑假两个月中,没有一个小长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不过还好,大概在每年的八月上旬,仍有一个传统佳节可以让成年人放松一下心灵,这就是“七夕节”。
其实在汉朝之前,七夕节是没有固定时间的,因为那时七夕还不是作为一个节日出现,而是人们对九天星辰的崇拜。这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黄帝时期,当时人们在从事耕种生活时,都是按照天上的星辰变化而操作的。
乞巧节的由来(乞巧节的由来跟民间故事什么有关)
在这些星辰中,“牛郎星”和“织女星”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颗,这两颗星辰的位置在一天中会变化七次,其变化路线交结成的形状就像一个纺布用的杼轴。而当时人们又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便因此对这两个星辰进行命名,一颗命名为织女星,一颗命名为牛郎星。同时也产生了“牛郎织女”这一传说。
后来民间便根据这一传说故事,而确定了七夕这一节日,但是在最早的时候,七夕节不是在七月初七这一天,而是在初一日。因为在上文说过,织女星最早是用于观测时令的,而织女星第一次在初昏时出现在正东方,是在七月初一日这一天,所以在汉之前的七夕节时间应该是七月初一。
不过相传在正月初七这天是女娲造人之日,于是就把“初七”这天定为“人日”,于是到了汉朝时,人们又根据七夕有乞子的习俗,遂把七月初七定为了七夕节的节日时间。
七夕节又被称之为“七姐节”、“乞巧节”。许多人对七夕节的最早认知,是来自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相传在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可以破例见面相会。
而七姐节的由来也和这个传说有关,因为常说的“织女”就是天上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相传是她把纺织技术传给了民间女子,为了感谢她,所以就把织女授艺的这天成为七姐节。至于乞巧节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天,女孩子们可以参与各种“乞巧游戏”,然后向七姐乞求到织布的技巧或其他适合女孩子学的手工艺技巧。
七夕节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乞巧,因为只有在这一天,织女才会摆脱王母的约束而出现在鹊桥上,虽然人们看不到织女,但是织女却能看地上的“凡人”。于是女子们都参与各种比赛游戏来确定输赢,因为织女只会把技艺传授给最聪明的女孩子。
而这些游戏就称之为“乞巧游戏”,常见的乞巧游戏有这三个:
一、穿针乞巧
在七夕这天晚上,女孩子们会到户外借着月光,把五色线依次穿过有七个孔的针,率先完成的获胜。因为是晚上,光线很弱而针孔又小,外加微风的影响,想要顺利穿过七孔针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快速完成的女孩子不仅会受到一起游戏的姐妹的赞赏,也会成为获胜者而乞得七姐的技艺。
二、葡萄树下听牛郎织女悄悄话
这是一个很惬意的游戏,本人小时候在姑姑的带领下也玩过。具体玩法就是:七夕晚上在葡萄树下放一盆水,然后坐在旁边静静的听,相传与织女心思连接最紧密的女孩子,是可以听到织女和牛郎说的悄悄话的。
虽然本人是男生,但是当时年龄小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和最小的姑姑一起玩这个游戏。听了一会后,姑姑问我听到了什么,因为之前姑姑说认真听是可以听到的,所以我不好意思说什么都没听到,就编了一句小小的谎言:“只听到织女和牛郎互相喊对方的名字,后来声音太小,就听不清了。”刚说完姑姑就笑了起来,现在想来也着实为当时的童真感到好笑。
三、蜘蛛结网乞巧比赛
在古代,织布技艺是鉴别女子是否持家的主要标准,所以谁的织布技术好就更受到丈夫和婆家的夸赞。所以女子们就努力提高自己的织布技术,当然也不会放弃向七姐乞巧的这一机会。
因为蜘蛛结网很像女子织布,所以在七夕前一天,女孩子们就会抓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然后等到七夕到来再打开盒子。看谁的蜘蛛结的网最匀称而周密,那么谁就获胜,当然就能得到七姐的技艺。
以上三个乞巧游戏是古代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常见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塑蜡人乞子”、“晒衣服”、“吃巧果”。不过这些游戏或习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女子参与的,所以七夕节其实是古代的“三八妇女节”。
有许多人都把七夕节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西方的情人节是为了赞颂爱情,它的主要意义就是歌颂和纪念纯洁的男女之情。而中国的七夕节,最早诞生是处于对天上星辰的崇拜,即使后来与牛郎织女传说结合在一起,但这也只是反映当时的男耕女织生活。
到了后来渐渐引发的各种习俗也无一与爱情有关,比如穿针乞巧是为了求得织补技术、塑蜡人是为了求子,这些游戏和习俗虽然多样性,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歌颂爱情的。因而七夕节在古人们看来,意味着乞巧、乞子、乞寿和乞福。
好了,看到这里你对七夕的起源、习俗和意义都有所了解了吗?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七夕习俗,欢迎在下方和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十三经注疏》、《汉书》、《清嘉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