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口小学演唱校歌《儒雅风》
农场小学表演功夫扇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加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平江县安定学区坚持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诵读活动”三结合的原则,持续推进“国学经典走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从4年前刚开始只有一、二所学校参加,发展成覆盖白毛、益海、爽口、官塘、农场等20所学校的庞大规模。他们将经典国学注入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认识国学,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的大氛围熏陶中提升自身修养,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多元化“国学”办学
近日,该学区官塘中心小学邀请了《蝈蝈先生与130个孩子的约定》的作者邱国权先生和学区的优秀语文教师代表,就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推进和执行“国学”办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动学区各学校的教师多看国学相关的书本,观看相关的视频,相互交流国学教学的优秀经验,建立一个学区学校“国学进校园”联盟队伍。同时,创建“国学推广”微信群,便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每个月各学校将本校老师的国学心得体会、优秀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弟子规》编写的故事以及国学活动安排等相关内容通过编辑推送至微信公众号里。
从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四个层面设定课程目标。学生方面列举了兴趣、言行、礼仪、能力、志趣、意志品质多个要素。教师则强调热心国学推广、国学素养、教学能力三个要素,组织学生开展晨诵、午读、暮省、课间表演及背诵内容安排。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把人物史的挖掘、整理、研究结合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同时,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
为了营造国学氛围,学生们在教室周围张贴了有关国学诵读内容的宣传字画、图片,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古代竹简,这些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大增,更加积极地去背诵。 单纯的背诵印象不会深刻,老师们还想出了很多办法:让学生表演,几人在台上表演,其他人背诵;独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唱,击桌子,摇头晃脑地读,用竹板打; 排练《弟子规》舞蹈,学生们载歌载舞。这些形式多样的表演,让学生渐渐在朗诵时有了感情,学会了抑扬顿挫,在娱乐中掌握了经典文化。
各学校制定出合理的诵读目标。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国学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
教师代表杨老师告诉记者,当我们告诉学生要背会上百首诗词时,同学们那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表情我们都看到了。当时,我给学生算了一笔账,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学过的已不下几十首,另外再加上自己背的,上百首不过是“毛毛雨”,成为状元指日可待。在杨老师的”攻心术”下,同学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情。
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段时间的诵读之后,效果很好。首先,培养一种诵读诗词的好习惯,其次,学生们的热情高了,学生背诵也比之前快了,并 深知要想读好书,还得下功夫的道理。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4年前,由农场完小和爽口小学自发组织、牵头的十多所学校联合举行国学诵读、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已经连续坚持4年。平江安定学区多为农村学校,在活动开展、教材创编、师资培养方面,经费从哪里来?学区和学校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
安定学区办公室张娓先主任告诉记者,在“国学”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人心不齐、意见不统一、后续发展方向迷惘、师资力量不专、活动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课程缺少系统规划,活动的内涵和质量尚处于较低水平,不够有品位、上档次。后来,争取到学区重视,将国学活动开展作为学区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项目,由学区研训室统一组织,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校长研讨会,加强教师自身提升,组织老师参与国学教师培训,每年安排1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同时继续争取县民宗局等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已有20所学校参与进来,参与的学校不断扩大,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影响力更是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学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岳阳日报记者 陈 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