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海外留学人员‘打全场’,而我就是‘打全场’的选手之一。”回忆起两个多月来发生的种种事情,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留学的孙瑶瑶感慨地说,“虽然身处这样一场波及全人类的疫情之中,但我们不是单打独斗。我们身边,还有中国驻外使领馆、中国学生社团、华人华侨组织……每个人看起来只是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微不足道的事,但这些举动足以给人带来希望。”
像孙瑶瑶一样,疫情发生以来的两个多月里,众多海外留学人员挥洒汗水,以各种形式支援国内和所在国家抗疫行动,书写着大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历经磨难,我们更加坚强”
随着疫情在国外愈演愈烈,“回不回国”这个问题让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陷入纠结中。
“祖国已遭受过病毒侵扰,回国一定要做好防护和隔离措施。”刚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学成归来的徐庆蒙说,“动身回国前,我先是认真查看、了解回国入境的相关政策和防疫规定,做好了回国后隔离的心理准备;接着仔细查阅关于长途旅行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并在飞机上不吃不喝不去厕所,尽最大可能把被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
更多人选择了暂时留在海外,尽最大努力做好防护措施:在西班牙留学的小郑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尽管“非常想回家,但担心在飞机上传染别人,所以最终打消了回国的念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的王诗涵相信,做好个人防护是当下最重要的,于是,她照着母亲列的清单,采购了足够两个月使用的日用品……
身在异国他乡,海外留学人员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形象。有的留学生从国内返校回到留学所在国,他们会在驻外使领馆指导下,自觉接受医学隔离安排。面对一些外国人的误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各种宣传活动,向更多人普及关于疫情的知识,努力维护祖国形象。
一封封来自国内、驻外使领馆的慰问信,一个个来自祖国的“健康包”,带给了海外学子温暖和勇气,激励他们把隔离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序。
遥隔千山万水,亲人难免挂念。家书、照片、视频里,游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宽慰着远方焦虑的亲人——
打开女儿从伦敦寄来的邮件,一位身在武汉的母亲既心疼又欣慰。“我调整了很多安排,快速进入自我隔离的状态。我列了每天要完成的课业表,保证早睡……”信里,女儿还告诉她,在中国驻英使馆工作人员的敦促下,学校已妥善安排了学生宿舍,当地超市、药店、医院也都在正常运转;
“储备物资,勤洗手、多通风、减少外出频率,你们说的我都照做了。”一名在荷兰的留学生在信里让爸妈放心;
……
一封封家书,记录着疫情下无数海外留学青年的成长。
“看到驻日使馆将为我们发放口罩的消息,很多人的眼眶湿润了。正如每一个母亲不会忘记她远游的孩子,国家也不会忘记每一个身在海外的公民。历经磨难,我们更加坚强。祖国母亲,我爱您!”在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留学的迪丽尼哥尔·迪里夏用这样一段话深情告白祖国。
“这里情况紧急,也需要我搭把手”
筹集医疗物资、募捐善款、拍摄鼓舞人心的视频……随着全球疫情阻击战打响,很多留学生努力为所在国的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里情况紧急,也需要我搭把手。我要继续留在英国,和其他留守的中国留学生一起互助抗疫,让大家能安心求学。”3月16日,一年多未回家的英国利兹大学康复医疗机器人中心博士生吴林连线家人,宣布了自己的这个决定。当天,吴林与伙伴们自发成立了守望相助公益小组,发布各种抗疫信息,组织领取由使馆发放的“健康包”。在他们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留学人员消除了恐慌,转而主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当医生的父母正无所畏惧地在国内帮助同胞们,我也应该做点什么。”在使馆工作人员指导下,留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张津瑶,带着同学们制定口罩分发方案;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国学联主席罗子峻组织志愿者,把口罩送到当地中国留学人员住处。在欧洲、非洲,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自发捐款捐物、采购物资,支援所在国抗疫。在罗马,中国留学生将口罩分批装入信封,挨家挨户投递到信箱中;在东京街头,中国留学生免费向市民发放口罩……
还有很多海外留学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抗疫。在驻德使馆教育处工作人员指导下,孙瑶瑶作为德国华人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发挥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特长,和协会成员一起整理完成了《留德疫情安心手册》,把自己疫情期间的许多切身体会传递、分享给在德留学人员。
自3月5日起,在英国利兹大学留学的吴芃,每天都会用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的信息制作疫情图表发布在推特上,帮助大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这个不经意间的做法,给当地防疫工作带来不少便利。如今,他的粉丝中不光有普通民众,还有医生、政府工作人员、议员,英国卫生部工作人员甚至特地打电话向他致谢。
“请放心,做好居家隔离,减少人员接触能大大降低感染几率。”正在法国克莱蒙奥凡涅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的翟若阳加入了全法学联医疗咨询小组,每天都要这样安抚和帮助大量情绪低落的同学;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醉与重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刘秀云,与当地学者共同建立了网络问诊平台,定期举办网上医疗讲座……像这样守望相助、心手相连的故事,每天都在海外留学人员中上演。
“疫情,正改变我们每一个人”
“对祖国除了感恩,还是感恩。”由于学校关闭宿舍、舍友防疫意识弱等问题,一些海外留学人员近期回到了祖国。在网络平台上,他们分享的回国经历里,“感恩”和“遵守隔离规定”,是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全副武装”、主动申报、自觉隔离……对于沿途防护,留学人员不敢有一丝松懈。
春节期间,留学生赵奕霖在韩国大邱总是挂念着身处国内防疫一线的母亲,随着国内情况好转大邱疫情暴发,全家人转而更担心他的健康。3月10日,经慎重考虑的赵奕霖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套,“全副武装”启程回国,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在N95口罩外多套了一只医用口罩。经过34个小时的颠簸,衣服早已泡在汗水中,他直到坐上前往隔离酒店的车才脱下防护服。
“祖国的战疫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安心隔离就是在助祖国抗疫”“感激所有防疫工作人员,我能回来感到特别幸福”……在网络上,不少回到祖国的留学人员写下了他们的心声。
“疫情,正改变我们每一个人。”很多疫情发生时在国内的留学人员选择了站在抗疫一线。2019年12月底,在悉尼大学留学的方梓烨回到老家东莞准备过年,没想到疫情突然来袭。几天前,家人把社区正在组建翻译组的通知转发给他,他毫不犹豫报名参加。
“你从哪里来?在哪中转过?”“你的航班号是什么?联系方式是什么……”方梓烨每天用英语、日语询问需要集中医学观察及居家医学观察的境外人员。由于航班时间的不确定性,他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是常事。
在山西太原,在南非留学主修英语教育的李锐鹏正查阅相关医学资料,翻译一份来自山西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英文紧急文件。他所在的“防疫情翻译志愿者服务队”里,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有50多名,翻译语言涵盖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多个语种,通过线上、线下,为海关、机场、车站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翻译服务。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联合国”。
在社区入户调查的队伍里、在免费线上英语课程里、在居民心理辅导室里……大量留学人员活跃在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之歌。(本报记者 柯进 林焕新 《神州学人》记者 刘晓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