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中国政法大学第十八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百年回眸:从新文化运动到国学热”在逸夫楼刘皇发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沙龙由王心竹博士主持,李虎群博士担任主报告人,黄东、宫睿、罗世琴、赵晶等四位博士担任协同报告人。本次学术沙龙由校科研处、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校长黄进、科研处副处长杜学亮,人文学院院长文兵、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杨军、副院长赵晓华出席活动。
首先,主报告人李虎群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主题阐述:第一,近些年来出现的少儿读经运动,大学成立国学院,孔子学院的创办等都是国学热的具体表征,同时品茶、汉服等则表明国学的日常化的特征;第二,结合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李虎群老师对今天的国学热做出一个文化上的反思,国学应当寻求全民性,而非只是停留在知识界的,传播者绝不能以传统文化代言人身份自居。第三,指出国学的研究在当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当反对个人心灵鸡汤的模式,而要进入经学解释的传统;也应摆脱空谈,追求脚踏实地;抛弃学商结合,学政结合,追求内在充实的文明,寻求国学本身主体性与感召力,为现代世界的形成提供来自中国的一种文明向度。
接着,宫睿老师犀利地指出,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国学为了树立自己的身份,导致单纯地以反西方树立对立面,以至于很多人无法真正理解国学,且拒绝公共话语的交流与论辩,此时身份的需求超越了专业的需求,一味地摆姿态是不利于国学的发展的。罗世琴老师接着两位老师的言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罗老师明确指出,新文化运动实质是对已有传统文化的改造,现在的国学热包含国学研究热和国学教育热,但两个层次的剥离导致国学发展不佳。罗老师深入地对国学纳入教育体系进行了思考,指出没有国学教育的队伍是国学虚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学实质是人的价值反思,而不是制度问题。黄东老师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国学是一种启蒙,包含精英性和工具性两个特质。国学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将时代性和民族性紧密结合,妥善处理好“一和多”的问题。此外,国学热必须发展成为一种运动,深入到民间的群众。赵晶老师则通过三个事例,深入浅出,从自己的法学专业视角,指出国学兴起背后西方的影子,指出国学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通过法律引导行为,真正深入民心。
提问环节,现场的同学反应积极,踊跃提问。老师们也从不同的视角认真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最后,黄进校长进行了重要点评,他给此次活动点了三个赞:一赞人文学院出色地举办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彰显了人文学院的院训——“法大人文,人文法大”所蕴涵的办学理念。二赞这次活动的举办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三赞此次活动的主题,希望国学的复兴能够推进中国人灵魂精神的现代化,通过文化的启蒙使中国人实现精神上的蜕变与提升。黄进校长并高度评价了几位报告人的精彩表现。
在如雷的掌声中,本次沙龙圆满落下了帷幕。从新文化运动到国学热,中国人走过了一百年的艰辛探索历程,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对同学们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国学热,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