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什么是不良校园贷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除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的任何机构(包括各类消费分期平台、网络借贷平台等)为高校学生提供的信贷服务均为不良校园贷。
不良校园贷有三大特点:其一,借贷人基本上都是在校高校学生;其二,放贷门槛低,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砍头息”、罚息等,利滚利,翻倍速度极快,让借贷人不堪重负;其三,经常采用骚扰、恐吓、威胁甚至暴力等手段催逼还款。
PART2
如何对待校园贷
01
遇到困难,应主动向学校寻求帮助。国家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可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如学习生活面临经济困难,学生应向学校提出帮助诉求,学校会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资助。
02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务必量力而行,杜绝超出自身承担能力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
03
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当前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广高校学生应主动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辨别合法金融产品的能力,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04
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现阶段,国家正开展校园贷规范整顿,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高校学生提供信贷服务。若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确有合理的信贷服务需求,应选择向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
05
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因前期疏于防范已陷入不良校园贷的困扰中,自身权益正在或者即将遭受伤害,应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情况,寻求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的介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PART3
不良校园贷危害典型案例
01
案例一
“爸,妈,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爸,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2016年3月,高校学生小郑(化名)发给父母的最后一条短信后,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查,由于迷上了网络赌球,小郑先后通过某借贷平台共计借款6万块钱,这笔钱利滚利,慢慢地小郑就无力还款了。虽然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他们巧立名目,偷换概念,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走投无路之下,小郑偷偷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去贷款还债。他先后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借钱,然而,这并没有缓解小郑的还贷压力。同学陆续收到催款电话,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小郑用来贷款。最终,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成了60多万元。小郑不仅要偿还巨额贷款,还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同学的压力。重压下,他最终以自杀来逃避。
这个案例是一个活生生的不良校园贷引发的惨案,正是由于不良校园贷的存在,使小郑能够轻而易举获得贷款,从而无所顾忌的延续其网络赌球的恶习;正是因为不良校园贷的高额利息,导致小郑难以还清贷款本息,只能从不同的平台借钱,甚至偷偷用同学身份证借款,拆东墙补西墙,贷款雪球越滚越大;也正是因为小郑对金融法律法规不了解,在遭遇非法高利贷时,不知道去寻求学校、公安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帮助,正当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致使自己无法承受重压,选择自杀。
这个案例告诉高校学生,要远离网络赌博、远离不良校园贷,万一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要第一时间寻求学校、家长帮助,如遇到威胁、恐吓或暴力催收,要及时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02
案例二
2017年4月份,厦门一所大学的大二女生,选择在泉州一家宾馆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据了解,她是因为深陷校园贷款,在多个平台申请贷款,累计多达200多笔,共计57万多元,期间家人帮她还了大部分,最终还是拯救不了她。那么她一个在校高校学生,怎么能借到如此高额的信用贷款,利息加本金到底如何计算的呢?
据统计,该女生卷入校园贷至少5个,仅其中的“今借到”平台就显示借入累计金额570985元,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金额56455.33元。
熊先生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回忆道,最早在2月22日,他收到一条催款短信,女儿说她大概欠钱21800元。熊先生当即让在晋江工作的大舅哥帮她把钱还了。4月1日,他又接到催款电话,熊先生立即给女儿打去4000元,女儿跟他保证,差不多还清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4月5日,妻子的手机突然收到女儿上半身的裸照。这一次,熊先生又帮女儿还了14000元。熊先生一直问女儿一共欠了多少钱,让她回家面对,家里人一起帮她还,但女儿不愿说出原因,也说不清到底欠了多少钱,执意要在外面兼职赚钱还。
“爸爸,其实我真的好爱好爱你啊,从小到大,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都原谅我了,可是这一次,我真的觉得很累啊。”4月10日晚上11时35分,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在校女学生如梦(化名)用微信给她爸爸发去生前最后一段话。4月11日下午2时许,在泉州城东一高校旁的学生街某宾馆,如梦烧炭自杀,结束了年仅20岁的花样年华。
那么,这名女学生为何卷入校园贷?事发至今,家属也不得而知。但据陈老师透露,在先前交流中,如梦跟她说在做代购方面的微商生意,可能因为亏了钱,从而走上校园贷,最终越陷越深。陈老师说,针对校园贷,他们有多次强调,但因渗透非常大,防不胜防。
这个案例也警示高校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高校学生上学遇到经济困难时,请及时找学校资助部门,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和学校都会提供适当的帮助。
03
案例三
2019年3月30日,广东某学院学生谢某被广州一家公司以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为由,骗其签订9920元的两年期贷款合同。经查,该公司通过联系高校社团组织负责人到学校内部举办免费职业指导讲座、招聘人员在校园周边派发调查问卷、各种微信圈沙龙等方式,获取在校学生的电话、QQ号码等联系方式,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学生做免费的测评,再以讲解测评结果、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由,邀约学生接受指定老师的“一对一”辅导。在明知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培训教育费用的情况下,该公司以“蓝海计划”是官方支持项目(前6个月免费,后期每月只需700元)、公司介绍工作就业岗位(利用假期兼职可赚取还贷费用)、不满意培训可申请退费等口头承诺,诱骗学生在公司内签订蓝海计划项目协议书、教育分期贷款双方协议、教育分期还款计划等系列合同,打着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名义,诱骗学生贷款,使学生深陷校园贷陷阱。
这个案例也警示广高校学生,要加强金融政策学习,提高对不良校园贷的警惕,牢记只有银行机构才能为学生提供信贷服务,一旦遇到要签订贷款合同的情况,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以防上当受骗。
★ 温馨提醒
随高校录取通知书附有一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助。为了让大家少跑路,从今年开始不需要在表上盖章了,改为个人承诺并签字。但是,盖章可以省,诚信不能丢。填报虚假信息的,一经发现 ,会被取消受助资格,留下个人诚信不良记录。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可将相关证件材料复印件带到学校,方便入校后申请资助。
★ 咨询渠道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