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儿子三周岁,9月份就将开始他的求学生涯,所以我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当前异常“火热”的“国学”教育却让我感到困惑,“国学”的填鸭式教育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教育?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来源于百度百科“国学”)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对待国学的态度基本上是全盘否定的。白话文的兴起,反“孔”运动,到学生的教材的改编和繁体字简化等一系列措施来看,几乎就没有给国学留活路。历经近百年的时光,3代人的遗忘,当代中国人对与国学的了解,除了历史书中可怜的陈述以及语文课本中必考的文言文之外,再无一丁点了解。以致于到了现在,2000多年来赖以传承的“国学”文化已将近消失殆尽,“国学”也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圣人圣言”,让当代人萌生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之感。
“国学”到底是什么?抛开封建统治阶级赋予的特殊意义外,“国学”就是传统美德,提倡“国学”本质上就是传播传统美德。如今让人担忧的老而不尊、长幼无序、诚信缺失、老无所依等社会问题也促使了各方面对“国学”回归的期盼。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父母秉承着“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的想法,为了让孩子紧跟时代的潮流,赢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送孩子投入“国学”教育的怀抱,让教育培训机构赚的盆满钵满。可是让孩子诵读佶屈聱牙的古籍,强迫孩子死记硬背,真的能够改变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家教家风落末等一系列问题吗?我看未必。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文化中“德”的重要性无可取代,“德”也不可能是靠死记硬背学来的。如今各方大力提倡国学教育只是对过去几十年教育成果反思之后的变革,但这也只是探索的开始。要将国学真正转化、融入生活,成为陶冶道德的良药,恐怕非“一阵风”能够做到的,非得靠几代人手口相传才能得以实现。
以家训为例,凡能流传至今的家训无不是历经几代,十几代人共同协作,以传统道德基础为根基,以自身人格榜样为支撑,重德持家才逐步形成指导族人修身、齐家的准则。一般要经过,初代人形成雏形,后代人完善,代代相传,直至开枝散叶,成为融入生活的习惯。最终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以此也可以看出,被奉为经典的“国学”并非是一人一时之突发奇想能够实现。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换而言之,除了孩子们需要学习“国学”外,真正需要学习的是为人父,为人母的这一代人。只有这一代人认真学习,以身作则,将国学精华言传身教给下一代,才会有国学真正繁荣的一天。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自身毫无建树,只会一味强求孩子,只不过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罢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