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河南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河南入口地址是什么呢?为了方便大家快速的登入系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官方入口地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来,特别是2012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准备工作通知》印发,以及2013年初在贵阳召开的电子学籍系统建设启动现场会召开以来,在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悉心指导下,教育部础教育一司会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统筹部署、大力推进,指导各地全面动员、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建成了电子学籍系统,并全国联网运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付出很多努力。这是“金教工程”的核心项目,是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志工程,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奠之作,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一是电子学籍系统全面建成。按照小金教工程“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体系架构,电子学籍系统已在32个省份进行了部署,个对接省份已完成联调接入中央系统。从教育部到学校的五级应用系统已经全国联网并稳定运行。截至20141.6亿学生信息入库。从月起,学籍系统迎来第一个应用高峰期,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学籍系统初步经受住考验,各省已完成中小学生的升级和毕业工作,近期正在开展学生升学、跨省就学等工作。
二是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电子学籍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上位制度保障。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确定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的本原则,要求各地具体制定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条件和要求。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份印发了实施细则或工作通知。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具体需求,我们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规范数据导出、使用和管理,研究制定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导出使用管理规则》,从制度层面保障系统数据安全。另外,还针对办理跨省转学、管理无学籍流动学生、做好升级毕业升学、自建系统对接等工作印发专门文件,逐项建立具体工作制度。三是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为提高系统应用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建立了月报和通报制度,从2013月份开始,已经发出15期通报,在交流工作情况,督促、指导地方工作,及时解决各类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应对系统运行和应用问题,我们建立了问题解决制度。通过建立专门的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为学籍管理员提供在线实时咨询服务。在学籍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在司内成功建立了调研、例会、培训、全司通报等制度,力争做到人人遵守、常年坚持,为学籍系统科学设计、顺利实施提供了切实保障,有效避免了“拍着脑袋办事、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四是应用队伍建立并不断壮大。各地普遍建立了应用队伍,形成了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学籍管理员与技术支持人员网络。为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我们建立了培训与考核制度,并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既解读政策,又安排上机操作,还进行严格考试,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督促各地全面开展区县和学校管理员培训,将培训情况纳入月度通报。截至2014月底,全国多数省份已经完成区县和学校级管理员培训工作。五是转学等核心业务成效突出。学生毕业升级、招生注册、转学是系统的核心业务,也是推动系统应用的抓手。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点,各地顺利完成了毕业结业操作,电子学籍系统已11日顺利完成全国非毕业年级学生统一升级。电子学籍系统高速便捷的特点,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广东至河南的一例跨省转学仅用12小时便全部完成。截至月20日,系统共完成省内转学206万例,完成跨省转学22万例。同时,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核准,逐渐加快推进了与统计数据有效衔接的步伐。六是潜在综合效益不断涌现。电子学籍系统采集学生50个字段个体信息,能够实时更新、为决策提供动态支持,有效解决了原有的数据管理模式层级多、耗时长、信息滞后等问题。2014月,国务院领导要了解分年级随迁子女数据,我们依靠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提供了详细数据,这在以往很难实现。
各地对运用电子学籍系统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贵州应用系统监测学生考勤,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北京利用系统分配生源,控制义务教育学生跨区无序流动;福建依据系统提供的名单配发免费教科书,节约了办学经费。要充分认识电子学籍系统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矛盾,以应用为导向,不断深化建设应用。一是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电子学籍系统采集的数据不仅量大,而且涉及环节多,各地都下了很大功夫,绝大部分数据都已入库。但仍然存在少数学校漏填漏报、个别字段不全不准、问题学籍还未处理等情况。对接省份普遍存在数据项不完整、对接数据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影响了数据质量,限制了学籍系统功能。二是运行维护不够顺畅。电子学籍系统采用两级部署,各省的运行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全国系统的运行状态。当前,部分省份数据中心建设进度缓慢,缺乏必备硬件及管理人员。部分省份电子学籍系统出现系统运行较慢、向中央传输数据困难等情况,导致电子学籍系统运行不稳定。少数技术支持人员对相关政策和操作流程不熟悉,难以支持电子学籍系统顺利运转。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处在研究制定或征求意见阶段,本省学籍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地方在学籍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不及时、处置随意等问题。
个别地方不落实学籍管理政策,甚至不为学生建立学籍或把学籍作为转学条件,导致个别学生无学籍或学籍转接不顺利,引发家长到教育行政部门上访事件。四是功能应用不够全面。建设电子学籍系统,核心是为了总体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就现有功能来讲,各地应用并不充分。控制班额、校额,控辍保学等重要功能还没有被普遍应用。就实施综合评价、服务就近入学等特色功能来讲,只有少数地方开始了探索。从总体上看,电子学籍系统还没有实现广泛应用、深入应用和全面应用,还不能成为教育决策的本依据和主要依据。因此,部署和推进全面建设应用工作是巩固当前建设成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电子学籍系统建设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电子学籍系统应用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深化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的关键载体,不容退步,不容懈怠,不容错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进全面应用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紧迫感,牢牢抓住当前1年建设关键期,有针对性解决各地不同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和任务,明确机制和责任,锐意突破,狠抓落实,尽快赢得电子学籍系统建设的决定性胜利。一是抓紧提高数据质量。拥有高质量的数据是电子学籍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数据质量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各省份要对以学生身份本信息为核心的数据进行核查,确保数据质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省份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督促其尽快核查处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要求和提示,认真对问题学籍进行逐一核查处理。要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工作。同时,教育部将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或国家础人口信息库,对各省上传的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并向各省份反馈问题学籍清单。目前,我们要求各省份省内问题学籍处理工作,原则上应于2014年秋季开学前完成。全部问题学籍处理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此前,贵州省和广东省已经率 先获得全国学籍号。为支持各地做好核查工作,教育部正在制定 科学算法,设计有效模块,核查数据字段缺失情况,为各地查遗 补漏提供参考。 二是充分用好电子学籍系统功能。为贯彻《义务教育法》确定的分级管理、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小学生学籍 管理办法》将制定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的权限 赋予了地方,各地要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明确办事的规矩和 程序,利用电子学籍系统做好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建立和学籍 正常变动、学籍异动的管理工作。
在此础上,全面掌握和用好电 子学籍系统的延伸功能,服务决策和管理。要应用电子学籍系统 监测学生上学考勤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完善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做好学生资助 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情况,提高平等接 受义务教育水平。在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快推 动高中阶段教育公平。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建立动态登记监测制 度,提高关爱和服务水平。为招生入学提供支撑,控制义务教育 学生无序流动,遏制超大规模高中学校,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和办 学行为。认真将全国学籍系统有关数据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进行 比对分析,积极推进电子学籍系统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逐 步在教育经费管理中运用电子学籍系统有关数据;逐步在教育事 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建设中运用电子学籍系统有关数据,提高科学 决策水平。 三是开发完善特色功能。各地采集的数据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都应该属于各地。教育部将逐步开放全国学籍系统有关数 据,并初步建立数据导出使用管理制度,支持各省份以全国电子 学籍系统为础开发满足地方管理需求的特色功能。各地要根据教 育事业发展情况及早着手,结合以往应用础,拟定业务需求,做 好顶层设计,进行开发应用,尽早发挥效益。
自建系统对接的 个省份要尽快过渡到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为础开发完善特色功能的模式上来。教育部将对各地特色需求功能开发工作及时跟进, 总结肯定探索力度较大、功能成熟完善、应用效果明显省份的经 验,并进行全国推广;还将对工作积极、有需求但技术力量相对薄 弱的省份给予技术支持。 一是继续提高应用管理水平。应用好电子学籍系统的关键是行政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各级学籍管理员的政策水 平和工作能力。各地要按照要求尽快完成区县和学校相关人员的 系统应用培训,做到不漏一县、不漏一校、不漏一人。还要逐步 建立动态培训机制,对于新增功能、新进人员都要培训到位,不 留死角。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实现先培训、后上岗。要对 现有学籍管理员定期培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学籍系统不断发 展的需求。要健全考评制度,构建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各级教育 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学籍管理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网络,明确岗位职 责,将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纳入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 提高学籍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电子学籍系统是管理平台,是服务平台,是我们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窗口,服务做不好,学籍系统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要实现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既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 又需要各项政策切实有效执行。
建设电子学籍系统是为了更好服 务,不能增加关卡和麻烦。各级学籍管理部门和学籍管理人员要 深刻理解政策,厘清学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避免因政策把 握不准做出错误处理,损害群众利益。 二是继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电子学籍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不同业务部门的配合,各省要由厅(委)领导牵头,“一盘棋”统 筹考虑,指导础教育、发展规划、财务、教育信息化等部门各司 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应用电子学籍系统是行政工作和信 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育部门是应用主体,信息中心是技术服务 主体,只有两个部门相互配合,加强沟通,才能用最好技术实现 最佳应用。现在础教育一司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就形成了 很好的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例会,坚持重要问题及时沟通, 坚持各项任务共同部署,坚持突发情况共同应对,这种各司其职、 各用其长、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对学籍系统的顺利 建成和广泛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省可以参照教育部的 模式,或者结合实际形成本省的工作模式,让电子学籍系统真正 服务于教育管理,让信息技术成为助推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