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激励全省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省科协、省文化厅决定联合举办山东省青少年“国学与科学”素质大赛。
一、大赛主题
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思想。
二、主办单位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文化厅。
三、承办单位
山东科技报社、山东教育电视台。
四、协办单位
山东省科技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化馆。
各市科协、文广新局。
五、参赛对象和分组
参赛对象为全省青少年。大赛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组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高中组比赛。
六、参赛内容
(一)初赛。时间为7月1日-7月15日。
参赛者通过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入大赛报名端口,完整填写报名信息后,网络系统即根据其年龄、年级等信息自动生成其所在组别,并出具相应的练习题和初赛题供参赛者网上或微信答题。每个参赛者共有三次竞赛答题机会,取三次得分的最高分为其最终得分。个人得分与名次可在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查询。
(二)复赛:时间为7月30日-31日。在初赛中,各市各组别得分前10名的选手参加复赛。复赛以笔试、面试和技能与才艺展示方式在济南举行。
(三)电视决赛:时间为8月1日-8月3日。各组别在复赛中得分前10名的选手参加电视决赛。
电视决赛以笔试、面试和技能与才艺展示的方式在济南举行。按照选手笔试、面试和技能与才艺展示总得分排名,确定决赛的冠、亚、季军和优秀选手。
决赛实况由山东教育电视台录制,卫星频道播出。
七、竞赛内容
基本范围:包括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农学、艺术、民俗、宗教、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历史、文物古籍、法制、经济等。
(一)小学组。1.学习掌握小学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掌握常用汉字、成语故事、经典诗文、科技发明的基本内涵;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节气、神话等专题的常识及其文化内涵;熟悉基本传统礼仪、传统体育、经典民间艺术、著名的文化古迹、脍炙人口的励志教育故事、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基础内容。3.国学及古代科技经典书目中适合小学生学习掌握的常识性、基础性内容。
(二)初中组。1.学习掌握小学组上述内容。2.学习掌握初中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科学常识。3.初步掌握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基本的文言文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中国历史、科技发明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对书法、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有基本的欣赏和操作能力。4.国学和古代科技经典书目中适合初中生学习掌握的内容。
(三)高中组。1.学习掌握小学组、初中组上述内容。2.学习掌握高中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3.理解掌握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等内容。4.国学和古代科技经典书目中适合高中生学习掌握的内容。
八、竞赛规则
(一)全省青少年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大赛,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报名参赛者须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有个人信息填报不实者,一经发现,大赛办公室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参赛者经网上报名后,网络根据其年龄、年级等信息自动生成其所在组别,并出具相应的练习题和竞赛题供参赛者网上或微信答题。各赛段成绩和结果均在网上公示。
(四)复赛、决赛面试和技能与才艺展示,由各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综合打分,现场亮分。选手总得分为笔试分、面试分和技能与才艺表演得分总和。
(五)鼓励选手在技能与才艺展示环节进行创意创新,对策划设计新颖、有独特创意的科技、文化作品或表现形式,评委会将视情况给予加分或颁发科学创想特别奖。
(六)按照决赛中得分多少确定各组别冠军、亚军、季军和优秀选手,其中,进入决赛但未获得冠、亚、季军的,均为优秀选手。
(七)复赛和决赛的竞赛细则,分别在比赛前由大赛办公室向选手公示。
(八)为确保大赛的公平、公开、公正,大赛办公室将委托公证机构对大赛过程进行公证。
九、奖项设置及颁奖
(一)本次大赛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设置冠军、亚军、季军、科学创想特别奖和优秀选手奖;
(二)先进集体奖:颁给获得各组别冠军、亚军、季军及科学创想特别奖选手的推荐单位;
(三)优秀组织奖:颁给各组别冠军、亚军、季军所在市、县(市、区)科协、文广新局,以及宣传组织工作做得好、参赛人数较多的市、县(市、区)科协、文广新局;
(四)优秀导师奖:颁给冠军、亚军、季军选手的指导老师或家长。
省科协、省文化厅将专门下发表彰决定,向获奖个人和集体颁发证书或奖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并择优推荐选手参加全国性同类大赛。
参加方式
全省青少年均可通过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报名,并按照组别参加网上初赛。
报名参赛网站:山东科技网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