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DoA.《公冶长》
B.《公孙丑》
C.《告子》
D.《尽心》E.《为政》
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ABDEo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C.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E.杀一
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
大师”。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ABCE_O
A.梁启超
B.陈寅恪
C.鲁迅
D.季羡林
E.冯友兰
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ABCDE—o
A.五十步笑百步
B.始作俑者
C.出类拔萃
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默写(名句填充):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
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孟子认为,那些在
政坛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并不是大丈夫。大丈夫之“大”,不是指外
在形貌,也不是指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甚至也不是指学问高、
能力强,而是体现在做人的修养、理想抱负、人格操守。一个顶天立
地的''大丈夫",就是要坚守做人的准则,立身行事,能伸能曲,能
上能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这便是伟
大的大丈夫精神!大丈夫的精神核心是“大公无私”,认识到正义在
己,从而坚贞不渝,不因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不为外力的阻碍而放弃,
甚至可以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
它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的
“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
这种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长虹。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
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服从真理,刚直不阿,坚忍不
拔。
3、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应该珍视的。
但是,如果生命与正义不可两全,二者必须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就不
能苟且偷生,而只能舍生取义。因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为
正义而牺牲生命,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
的最高人生准则。
五、论述:
1、简要论述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孔子首创仁学,孟子继承并发展成为仁政学说,这是孟子政
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具体表现在:在政治上,
仁政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反对兼并战争。孟子认为,王道
是重视道德教化非强权的政治观,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依靠仁德
的感召力使天下来服,使百姓心悦诚服。霸道是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
观,霸道就是“以力服人”,依靠武力、刑罚压服百姓,通过兼并战
争统一天下,因而就会失去民心。孟子认为,兼并战争是造成人民困
苦和各种祸乱的根源,因此必须制止兼并战争。孟子反对兼并战争,
但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对于商汤、文武领导的推翻暴虐王朝的
正义战争,孟子是支持和赞扬的。
在经济上,仁政主张减轻赋税和制民之产。孟子反对统治者对人
民巧取豪夺,认为取之于民应有一个限度。主张“省刑罚,薄税敛”,
减轻人民负担;主张关卡与市场只稽查不征税,开放水域、山林,以
利人民。什么是制民之产呢?就是国家分配给每家农户百亩之田,五
亩之宅,让他们吃穿自给自足,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育妻儿。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人
民有了土地,有了固定的产业,才会安居乐业,才不会去触犯刑律。
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没有“恒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
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轻则违法,重则造反。
在思想文化方面,仁政主张兴办学校,加强教育。兴办教育的目
的是“明人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引导人民向善,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道德情操
高尚,和谐安定的社会,这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社会。
2、简要论述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答:孟子认为,人向善的本性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客
观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只是人们不曾领悟罢了。《孟
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
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
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银我也,我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人人具有先天的“四心”,人
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孟子举例说,当人们突
然发现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会产生一种惊骇怜惜的心理而想去
救他。这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他要同这个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为
了在邻居和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这个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
而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善心",亦即''不忍人之心
当人们看到小孩将要落水的瞬间,这种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促使他赶
快去救人。如果没有这种不忍之心,就不是人。孟子认为,在人性问
题上,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当
然,先天的“四心”是成为尧舜的必要条件,能不能成为尧舜还要看
后天人们对“四心”的扩充和发扬,包括人们主观的努力、道德的教
化、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人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孟子的论题;孟子
论述的是人的道德属性,而道德属性是社会的产物。当然,不同时代
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四端”,
其内容是两千年前的封建道德原则。
孟子是中国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哲人。当然,在
我们今天来看,所谓人性,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巴蜀文化首次辉煌于()。B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2、汉武帝时蜀郡太守()创办了“石室精舍”,这是全国第一所
地方官办学校。CA.李冰
B.班固
C.文翁
D.司马相如
3、“汉赋四大家”中,不是蜀人的是()。DA.王褒
B.杨雄
C.司马相如
D.枚乘
4、严君平的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BA.《易
经》
B.《老子指归》
C.《潜书》
D.《鹤山集》
二、多项选择题
1、宋代,蜀学是中国三大学术主流之一,其中代表人物有()
ABCDEA.苏洵
B.苏轼
C.苏辙
D.张栈
E.魏了翁
2、下列是蜀籍作家的有()oABCDA.陈子昂
B.司马相如
C.杨慎
D.郭沫若
E.陶渊明
三、简答题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域文化?
答案: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内部逐渐
成长起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关东文化、齐鲁文化、秦
晋文化、海派文化、京派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巴蜀
文化等成员。(2个20%,5个50%,8个80%,全对100%)
2、巴蜀神话与远古传说中主要蕴含了哪些哲学、史学内容?答
案:A、对生命永恒的想象和具体实现办法的设计;(40%)B、对创
造美好生活的记录;(30%)
C、大蛇崇拜(蚩、禹、蚕、蜀、巴等,都与蛇形长“虫”有关)。
(30%)
四、论述题
试述汉代巴蜀文化的辉煌成就?巴蜀文化的首次辉煌于汉代
(10%)1.大汉声威与巴蜀。(50%)(1)汉代时代精神的文化言说代
表。(2)巴蜀物质文化的发展盛况。
(3)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产床与摇篮。(4)道家哲学的中
继与整理。(5)“西道圣人”扬雄。
2.蜀籍作家的辉煌崛起和对中国文化美学新开拓。(20%)(1)司
马相如的成就(2)扬雄(3)王褒3.魏晋时期文学状况(5%)4.史学
在蜀。(10%)
5.国家视野下的巴蜀。(5%)
习题4
一、单项选择
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
(1)陆贾(2)司马迁(3)董仲舒(4)司马相如(标准答案:
董仲舒)
2、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
(1)汉高祖(2)汉文帝(3)汉景帝(4)汉武帝(标准答案:
汉武帝)
3、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
(1)孔子(2)孟子(3)墨子(4)老子(标准答案:孔子)
4、朱熹是的集大成者。
(1)文学(2)史学(3)哲学(4)理学(标准答案:理学)
5、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
中注释。《四书》是指:(1)《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标准答案)(2)《诗经》、《礼记》、《春秋》、《大学》
(3)《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老子》、
《庄子》、《墨子》、《孙子》
二、多项选择
1、董仲舒先后担任过两个国王的相,一个贵盛,一个骄横,但
他们都很尊敬董仲舒。他们是:
(1)吴王(2)赵王(3)齐王(4)江都王(5)胶西王(标准
答案:江都王、胶西王)
2、以下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涵的正确表述是:(1)对
其他学派及其学说并未禁止(2)但在官学里只尊崇儒家学说
(3)只有研究、传播儒家学说的人才会在政治上得到重用
(4)既有对先秦儒家学说的继承、弘扬,也兼容杂糅了其他学
派(如法家、名家、阴阳家等)的合理成分。
(5)是为了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不利于汉朝的长治久安。(标
准答案:前四条)
3、在我们的教材上,专门提到了朱熹对南宋的两个名人的重大
影响。这两个名人是:(1)文天祥(2)辛弃疾(3)程颐(4)苏轼
(4)(胡宏)(标准答案:文天祥、辛弃疾)
4、以下名言,哪些是朱熹表达的:
(1)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而不知恤民。(2)民富,
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3)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
而夫子尤恶之。(4)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5)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标准答案:前四条)
四、简答题:
1、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此处的“罢黜”和“独尊”,不是指禁止
其他学派的存在,而是在官学中只以儒家为尊。(40%)此处的“儒术”,
已经是根据汉帝国长治久安的需要,兼容了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
派的合理成分的新儒学(40%)这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政治文明一次成
功的转型(20%)o
2、董仲舒学说和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以革除“秦敝”,
重振王道,追求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40%)
第二、在阐述其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时,充分尊重孔子思想的原
意,并从历史(纵向)和现实(横向)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揭示汉
朝健康发展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40%)
第三、其学术、思想在理论和运用两个层面都深刻而系统。但理
想主义气息过重,所以使他曲高和寡。(20%)
3、朱熹是如何论述“民富”与“君富”的关系的。(1)“民富,
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孔子弟子)深言君民一
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民富具有逻辑上的
优先性。(60%)(2)“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
批判鞭挞那些为了满足君主私欲而恣意搜刮百姓的官员。(40%)
五、论述题:
1、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普遍具有民本主义情怀,
请论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1)宋朝官无世守,民无常贱的社会格
局。(25%)(2)顶尖士大夫“得君行道”、“致君泽民”的需要。
(25%)
(3)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朱熹生活的南宋时期统治阶级
除了少数特别有良知、抱负的士大夫之外,从总体上来看恰恰恃别蔑
视底层人民的利益和疾苦。在以天下兴衰为己任的朱熹看来,这是宋
朝的心腹之患。(25%)(4)朱熹本人的出身和经历的影响(25%)
2、民本主义思想在朱熹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思想中有何鲜明体现
1、朱熹的“天理”所欲去的“人欲”首先是针对以皇帝为代表
的上层统治阶级而不是广大民众的。
2、朱熹为官始终注重民生疾苦,注重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司法活
动的公正合理。
3、朱熹最痛恨和一有可能便予以制裁、约束、引导的都是那些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观念上对普通民众巧取豪夺、滥施淫威的社
会阶层(贪官污吏和豪强、奸商)。
4、朱熹的教育活动全面体现孔子的“有教无类”原则。
5、朱熹的教育思想中的富人教育观十分珍贵。这是实现他的民
本主义愿望的一种内在要求
6、宋朝皇帝普遍滥用大赦,朱熹对此表示反对。但其出发点主
要是体恤贫弱民众的疾苦。
7、朱熹为官的风格是“亲民"和''爱民"。当然民众也敬爱他。
(评分标准:前三条各占15%,后四条各占14%)
习题5
《现代新儒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宗师是()A、梁漱溟、马一浮B、张
君励、熊十力C、冯友兰、贺麟D、梁漱溟、熊十力
2、现代儒学三圣是指()A、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B、马一
浮、冯友兰、贺麟C、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D、熊十力、马一浮、
冯友兰
二、多项选择题
1、被成为当代新儒家的有()A、熊十力、梁漱溟
B、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C、蒋庆、康晓光D、刘述先、蔡
仁厚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新儒学?
2、现代新儒学思潮大致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3、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六个时期?
4、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5、“复兴儒学”的含义是什么?
6、什么是“儒家资本主义”?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
2、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分析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新儒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二、多项选择题
1、BD
三、简答题
1、现代新儒学,是指五四以来,在强烈的民族危机刺激下,一
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之慧命自任的知识分子,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
位和主导地位,在现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之下对传统儒学进行重新诠释,
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
“中体西用”式的思想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
它主要是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政治的内容。
2、一种是狭义新儒家,以接续孔孟道统,复兴儒学为已任,以
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梁漱溟、
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等人;
另一种是广义新儒家,以冯友兰、贺麟、钱穆为代表;甚至一些
不公然承认自己是新儒家,但其思想信仰已大部分认同儒家学说,力
图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融合西方哲学,谋求中国社会和哲学文
化现代化的,也可宽泛地归入其中。
再一种则是儒家解释学者,他们已放弃道统观念,从不同的视角
诠释儒学的现代学术价值。
3、儒学大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6个时期:先秦为儒学的形成
和初步发展时期;两汉为儒学经学化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为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
宋明为儒学理学化的时期;清代为儒学的综汇期。
五四以后为儒学的重构时期,亦即现代转型时期。
4、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是:
1920—1949: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950—1979:现代新
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1980—2004: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2004
一至今: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
5、所谓“复兴儒学”,是指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代
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因而通过弘扬、复兴儒学,
不仅可以解救中国,甚至可以解救世界。“复兴儒学”的主张奠定了
现代新儒学的总基调和总方向。
6、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针对
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
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
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地区的
总称和概括。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要点:
(1)现代新儒学的思想理论颇为丰富,就其根本观念而言,不
外乎“儒学复兴”、“返本开新”、“儒家资本主义”、“民族复兴”
四个命题。从这个四个命题,大体可以返映出儒学四代人的思想轨迹
和新儒学的基本内容。
(2)复兴儒学,可以算作现代新儒家的共同理想。所谓“复兴
儒学”,其宗旨就是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代表了中国
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因而通过弘扬、复兴儒学,不仅可以
解救中国,甚至可以解救世界。“复兴儒学”的主张奠定了现代新儒
学的总基调和总方向。(3)“返本开新”是指返传统儒家之本,开
民主、科学之新。“返本开新”的命题主要是由现代新儒家第二代提
出并加以着力阐发的。(4)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
的经济学概念,针对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
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
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
香港、台湾和地区的总称和概括。
(5)儒学内通心性,外透天道,旁彻物情,合内外,一天人,
是天人性命一贯之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培养基,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曾经起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也不一个西化
的过程,我们必须特别突出现代性中的传统,从民族自身资源中开发
出自己的现代性的问题。近年呈现的儒学复兴势头,绝非眼下的偶然
性事件,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事情。这是当今中国的''现代性诉求
的民族性表达”。
当然,民族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在当今
时代,我们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需要从传统儒学中
吸收精神营养,还特别要有现代新儒家与时俱进的创造转化传统的能
力。
我们研究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发展,正是为了捕捉他们提出的具有
普适性的问题意识,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理解自己的
生存状态,形成超越现代新儒家的新结论。
2、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分析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趋势。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论》这一门课程,在这门课上
我接触到了国学的魅力,被国学经典深深的迷住了。国学是中国独有
的国粹,其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这学期的学习,
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让我感受到国学的那种源远流长的
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国学》为载体,我们应将《国学》
的学习薪火相传,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论语》作为国学经典中的经典,两千多年来,它为不同时期、
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
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论语》教给我们如何
在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定位个人坐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
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我们孝顺
父母,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诚实,博爱众人,亲近仁德的人,去学习
《诗》《书》等经典。”论语蕴含的人生道理非常的多,它在教我们
如何做一个善良孝顺有礼貌的人。可以说,论语里人生道理仿佛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路灯,传承发扬中华的优良传统。
《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认为一个
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益
者三友,损者三友”。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
交朋友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教人弃去偏
执,让人持守美德。我们应该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
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是要牢记
不忘。而《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的确,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
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
阅读《国学经典导论》,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展现着中
华民族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国学经典自
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
人生。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
晨星的瑰宝。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我被国学经典深深迷住吸引,
绝对会受益匪浅。
虽然我们学的仅仅是导论,但《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
的基石。导论的学习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国学经
典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尽情的汲取营养。我很幸运遇
见了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
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第二篇: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今年大一下学期应学校要求,学生都要选修《国学经典导论》,
刚开始时觉得没啥意思,可是后来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
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
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让我感受到国学
的那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细品《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
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
人坐标。《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
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
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
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
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
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
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
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
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
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
错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是要牢记不忘。而且《论语》中给我留
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
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
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
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
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
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
有回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
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
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
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
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
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
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
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
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
阅读《国学经典导论》,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
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并且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成为一个祖
国的可造、可用之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