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韩国人最爱喝咖啡。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咖啡店,仿佛就是给韩国人续命的补血站。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咖啡天国”里,竟然还有一种店面比咖啡店更加“泛滥成灾”,那就是:课外补习班!
补习班的国度
光是首尔一个市,便利店有8597家,咖啡店有1.7万家,而补习班,足足有2万4284家!不仅比咖啡店多出近一万家,还是便利店的3倍之多。
光是补习班的招牌,就从街头铺到了巷尾,妥妥的“补习班共和国”。
虽然我们总是自嘲中国人太内卷,“双减”之前,中国孩子的周末和暑假,都是在补习班里度过。
但跟韩国一比,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矮了一大截呀。
那韩国的补习班到底有多泛滥呢?
就这么说吧,在首尔467个法定行政单位中,只有152个地方没有补习班,这里面还大多是旧市中心地区。
所以整个首尔,不是有补习班,就是在建补习班。
其中拥有1609个补习班的江南区大峙洞,是首尔的“补习班特区”,也是所有韩国父母眼中的“教育圣地”。
圣到什么程度呢?
大峙洞总人口也就2万多,但补习班却开了1609所,一个班就算只招十个人,都要赶上总人口了。
疫情时期全球经济下行,大峙洞的补习班不但屹立不倒,甚至还增加了228所。
当然,大峙洞不是全韩国唯一的“补习圣地”,还有其他学区,补习班也是遍地开花。
比如首尔阳川区木洞的补习班数量,已经成功破千,新井洞、中溪洞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不过这些都算是老牌学区了,由于大峙洞这类传统补习班街,已经达到超饱和状态,韩国课外培训班的领土,也逐渐开始向附近地区溢出,出现了增加趋势明显的“新兴补习班一条街”。
特别是开发重建后的麻浦区,已经成为继“教育圣地”大峙洞后的第二个补习班一条街,连大峙洞的著名补习班,都开始开分店入驻这里。
不知道开补习班的能赚多少钱,但估计这里的房东们,肯定会数钱数到手软了。
看来“西八声一片”的韩剧,确实挺反映现实。
《黑暗荣耀》里宋慧乔复仇基金的一部分来源,就是去给学生做补习老师。
《浪漫速成班》里郑敬淏饰演的男主,就是大峙洞补习班的金牌明星讲师,想让他给孩子补课的家长,可以排满补习班一条街。
砸锅卖铁去补习
所以别看韩国地方不大,人口也不算太多,出生率年年下降,都快穿破地心了,但家长给孩子补习的心,依旧火热。
2019年-2023年,受出生率的影响,首尔小初高的学生数减少了6万多人,但补习班只减少了18个,甚至还有97个行政区,在持续增加补习班的数量。
可以说,在补习班面前,韩国出奇地达到人人平等了。
甭管你是学霸、校霸、校花校草还是小透明,都逃不了上补习班的命运。
调查显示,有13岁至18岁儿童的韩国高收入家庭,每月支出的补习费超过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537元,相当于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和住房费加起来的总和了。
韩国媒体按照经济收入,将韩国人分成了五个等级,发现花在补习班上的“过度消费”并不仅仅出现在高收入阶层。
比如相当于中产阶层的第4等级家庭,每月平均花费了84.6万韩元的课外补习费,第3等级家庭每月花费了63.6万韩元。
对比之下,第四等级家庭的饮食费,只有56.7万韩元,第三等级家庭是51.8万韩元。
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一收入水平来看,韩国人花在孩子补习的费用皆高于伙食费。
就连韩国最底层的家庭,对孩子补习费的支出,都已经和饮食费持平了。
按理来说,收入比较低的阶层,应该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支出比较高,但现在,低收入的家庭也开始花更多的钱,给子女去上补习班。
无论收入高低,补习班费用都成为了像饮食费一样,无法减少的必需支出。
砸锅卖铁供你上学,也不过如此了。
更可悲的是,随着韩国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人数跟着锐减,补习费用却不减反增。
因为学生人数少了,能交钱的人也少了,很多补习班考虑到租金和讲师的工资,只能从班里学生家长那里提高听课费。
而且在韩国,有一个教学费标准,是韩国教育支援厅为防止课外补习市场暴利,而制定的每分钟教学单价上限的规定。
疫情后的2022年,韩国教育厅以物价负担为由,将长期冻结的“补习班教学费调整标准”进行了上调,直接刺激了补习班费用上涨。
平均每个学生的月平均课外辅导费,从36.7万韩元上涨到了41万韩元。
“教育贫困”绑定“老年贫困”
家长的工资没咋升,但补习费却涨破了天,最后收入的一半都给了补习班,这谁还敢生娃儿呢?
因此,过高的课外补习费,也就导致了韩国如今的低出生率。
调查显示,韩国25-39岁男性选择的低出生率原因,首当其冲就是“过高的育儿及教育费用”。
女性选的第一个原因是“韩国社会氛围不容易兼顾事业和家庭”,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育儿和教育费用。
遍地的补习班、过高的补习费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四五十岁精力最旺盛的壮年时期,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都被大量投入到了子女课外补习班里。
这就让韩国出现了“教育贫困层”。
原本赚来的钱可以尽情享受优质的生活,但因为补习费的大头支出,导致很多韩国家庭入不敷出,降到了“教育贫困层”。
而“教育贫困层”还会导致这些人无法提前准备养老计划,没有存下足够的养老资金,最终又跌到“老年贫困层”。
就像是好好的养老储备金,提前被孩子的课外补习班给吸干了,如果孩子长大有出息又孝顺,那也算投资回了本,否则只能是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
2020年,韩国的老人贫困率达到了40.4%,位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第一位。
“教育贫困层”绑定“老年贫困层”的结构,已经在韩国出现苗头。
有人可能纳闷了,这一会儿是教育贫困,一会儿是老年贫困,怪吓人的,就不能干脆躺平,别补习了?
难道这个课外班,是非上不可吗?
说对了,还真是非上不可。
补习班,无奈之举
韩国和咱们中国不一样,只要孩子认真学,大山里的学生,也能靠高考一跃飞向太空。
但韩国学生,如果只靠在学校里上课刷题,很难考上理想大学。
我们的高考卷子再难,它也跨不出学生十几年的知识积累。
但韩国的高考中,有不少超出公立教育体系范畴的题目,俗称“杀手题”。
这些题目所涉学科范围广,难度高,有些甚至直接从大学教材里出。
如果没有课外补习班老师的帮助,没有高中生能做出这些难题。
比如会让你回答股权资本和风险加权、银行资产相关的问题。
连存钱都存不明白的高中生,谁懂这玩意儿啊?!
韩国高中生考大学,除了要准备相当于高考的学业考试,还有很多课外综合素质类项目。
你把学业考试考好了,也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入学券。
但许多大学的部分专业,还要进行自主面试,看学生的高中平时成绩、社会活动实践、学科比赛成绩等等,只有这些综合素质也过关后,才能真正被大学录取。
而且,考试具体的规则,就算是同一所大学,不同的专业也不一样。
报考信息可谓是五花八门,不懂点儿门路的,很容易和理想大学擦肩而过。
所以,韩国还有一个专门为家长提供考试咨询服务的行业。
主要是帮助高中生规划,如果想考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高中三年,平时成绩要考到什么分数,需要拿到哪些社会活动实践的记录,参加什么学科竞赛等等。
你说对于学生和家长,敢不上这类课外培训班吗?
除了“杀手题”和五花八门的报考,韩国大学每年招保送生的考试,也是严重超纲。
一般这类考试,是通过论述和口试择优录取。
但最近5年,韩国保送生考试,被揭发出题目内容超出高中教纲的大学有19所。
去年首尔大学、庆熙大学等顶尖大学的数学、英语、科学等8道题,都被揭发出超纲。
所以学生只要想参加名牌大学的考试,就必须上补习班。
如果是非首尔地区的小地方学生,更需要提早去补习班,才能接触更深入的讲解。
比如前面提到的“教育圣地”首尔大峙洞,就有专门的论述补习班,按大学分类开设了“首尔大学入学班”、“延世高丽大学入学班”等班级,每月收取数十万韩元的补习费。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保送生的论述考试,已经成为教育界和课外补习班行业间形成垄断的纽带。
在远超高中公立教育知识体系的高考题,和形成利益垄断的保送考试的压力下,不是家长非要补习,而是韩国的教育,推着学生不得不多花钱上补习班。
即便受疫情影响,韩国经济下行,2022年韩国学生课外补习率仍高达78.3%,韩国家庭在补习班上的花费接近2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相当于一个冰岛的GDP了。
高考改革
眼看着补习班泛滥造成的问题越来越多,韩国总统尹锡悦出手了。
就在韩国高考前150天,他表示为确保高考公平公正,决定取消高考长期存在的“杀手题”,降低高考难度,让考生们不用去学习教材以外的高难度内容,也就不需要报补习班了。
但这话一出,全韩国的高考生和家长都炸了:就剩百天冲刺了,你给这说啥呢?
本来大家都是按往年的难度去准备的,卷子难度突然降低,学生是都能考高分了,但整个分数标准都拔高了啊,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了更大的未知数。
这也让高考的不确定性加大,学生对补习班的依赖度反而会越高。
对韩国人来说,补习班早已成了一种生活必需,缺啥都不能缺补习啊。
因为大家上补习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挤进排名靠前的大学,如果政府仅仅是删减高难度题,无法彻底缓解内卷氛围,课外培训市场只会持续火热。
2021年,韩国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升学率为73.7%,远高于美英等其他发达国家。
但这些学生中,只有2%进入了名牌大学。
对于韩国年轻人来说,只有考上三大顶尖SKY高校,人生才有希望,即便考不上,也要留在首尔。
韩国国土面积小,所有好资源基本都汇聚在首尔,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补习班、最好的大学、最有名的大企业等等。
劳动力市场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让韩国普通人的上升通道非常窄。
韩国前十大财阀企业的收入,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是年轻人拼命都想挤入的赛道。
但与此同时,韩国小企业却招不到人,存在严重的用工短缺。
眼里只有财阀大企业,看不见小企业,导致韩国年轻人的就业率,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拼了命的花钱上补习班,和身边人内卷,到最后还要和别人竞争大企业的入门券,每个人都要比其他人更快、更卷,渴望实现一个个阶段的跃升。
但在2022年首尔大学的新生生源中,有30%的学生是来自首尔的江南三区,90%左右来自首尔地区的首都圈。
只有不到10%的生源来自非首都圈地区,这些人里,还不乏复读一次或多次的学生。
生源地理上的分布不均衡,造成韩国教育资源,尤其是补习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结果。
一开始,韩国只是将顶尖大学分布在首都,之后将公立教育推向课外补习班,最后又将补习班聚拢在首都圈,将庞大的教育事业,一点点蚕食到只有少数人才可以享有的优质资源。
这个三足鼎立的完美闭环,不知道阻挡了多少学生的上升之路。
在“补习班共和国”里,几代学生都只能深陷其中,走不出来,最后成为卷生卷死的韩国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