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其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是一种散文体。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在五四时期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先秦两汉的散文,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质朴自由,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而魏晋南北朝以来,骈文盛行,堆砌词藻,言之无物,从而流于浮华。早在北朝时期,后周的苏绰(ᶜʰᵘò)便站出来反对骈文,倡导学习先秦文章,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作为文章的标准体裁,被当时的人称为“古文”。
到中唐时期,这种变革文风的努力经过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提倡,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这场漫长的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的统治,使古文成为唐朝以后各朝的主流文体。韩愈、柳宗元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提倡“文以载道”,反对六朝空洞浮荡的文风。他们既是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韩柳二人创作出大量清新流畅、形式自由、思想充实的散文,引领时代风潮,吸引了大批追随者。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後》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後世所沿用。这种名为复古,实则包含革新精神的变革,为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继承和发扬,并最终扭转了古文的发展方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