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上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民族文化圆梦宝贝项目文儒书院国学教育基地在福州市文儒书院举行了启动仪式。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原主编、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原台长李勤;中华儿慈会圆梦副主任李青;中华儿慈会民族文化圆梦宝贝项目负责人王利军;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群;孔子第七十五世孙、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先生;省委办公厅原副巡视员郑开训;山东省德州市扶贫办原主任、驻福建招商办原主任高福清;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福建频道运营中心副主任孟建清;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陈晓凤;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黄鑫;福建省礼仪协会秘书长廖晓燕;福州市政协专职常委邱香英;晋安区文明办副主任 桂五洲;福州市孔子学会会长牛康;福建启初文化传播公司 (党建超市)董事长施乐;稠州银行总经理林有基;《福建教育网》编辑储志强;内蒙古工业大学福建校友会会长刘雪松;孔子第七十六世孙、文儒书院法人孔令鹇;文儒书院常务院长陈强;文儒书院副院长黄惠娟;文儒书院副院长吴锦文女士等。
中华儿慈会民族文化圆梦宝贝项目以“民族文化圆梦,增智慧助成长,守护民族文化瑰宝,传承民族精神命脉”为宗旨,以“培育少年志,铸造未来梦”为使命,对全国各民族少年儿童及在校的中小学生开展救助和关爱活动。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此次为弘扬国学文化的精髓,促进国学经典的发展,与福州市文儒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成立国学教育基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增进各行各业的交流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
活动上,中华儿慈会圆梦副主任李青表示,要让孩子们在民族文化的教育里成长,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促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群先生为本次活动致辞,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为民族文化教育传播力量!
中华儿慈会圆梦项目副主任李青与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签约
活动现场,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教授向中华儿慈会民族文化圆梦宝贝项目捐赠了国学经典图书10套,为1000名孩子提供5年免费国学教育线上课程学习,总价值95万元。
中华儿慈会民族文化圆梦宝贝项目负责人王利军表示,我们的国学教育基地要传承红船精神,初心不忘掀热浪,使命担当启巨轮。希望在文儒书院的助力下,用国学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文明薪火永续,代代相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圣贤文化的无穷魅力,成为传统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
文儒书院代表吴锦文女士在发言中指出,文儒书院国学教育基地一定会影响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和市民,增强广大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教授表示,我们将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希望和重托,以实施德教、彰明德行为己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专家团队为依托、以组织联合为手段、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最终目标,办好基地,办出特色,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活动结束后,举行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与会领导和嘉宾就弘扬传统文化办好国学教育基地各抒己见,献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愿各尽其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真正播种下去,陪伴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早日成才,为成就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华儿慈会是2010年成立的具有民间性质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开辟民间救助通道,对社会上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等进行救助。
中华儿慈会圆梦基金主要针对英烈后代及困境少年儿童心理、医疗、助学、生活(资金和物品)、技能五个方面展开救助工作,并组织开展或参与公益演唱会、公益电影拍摄等活动,通过媒体传播等方式,让社会感知温暖,了解慈善,唤醒每个人的善念,爱在人间,圆梦童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