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九江
张一湖
自咸丰三年攻占九江,至咸丰八年,太平军在首领林启荣的率领下,坚守九江达六年之久,期间无数次挫败了清军的进攻,将曾国藩打得跳水寻死,数年间一蹶不振,趁着老父去世一走了之。
杨载福(杨载福康福)
九江,“据江湖之形胜,实南服咽喉,而湖广江南之腰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太平军占据九江,即可控制江西,牵掣安徽、湖北,拱卫“天京”。九江不克,无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都如梗刺在喉,寝食难安。故曾国藩虽然吞不下九江,但始终都都不敢松口。无奈之下,曾国藩只好挖掘长壕数层,将九江城团团困住。
左宗棠组织湖南援江湘军在江西南路得势,基本切断了九江太平军南路援军,使得九江更加孤立。这时候,胡林翼已经将湖北境内“太平军”肃清,随即派李续宾、杨载福水陆合进,进攻九江。
咸丰八年二月,李续宾、杨载福、彭玉麟等向九江城发起进攻,未能得手。李续宾等不肯错失良机,挖地道、炸城墙,用尽所有办法,死伤无数士卒,连攻两个月,最终于四月初七日将九江城攻克。被围坚守九江城达六年之久的太平军自林启荣以下将士一万六七千人全部战死,无一降者。天国悲壮,令人动容。就连死对头曾国藩,也不由得感慨:“林启荣之坚忍,良不可及,但惜做贼耳。”[1]
此役,胡林翼推李续宾(时官浙江布政使)为首功,朝廷降旨加李续宾巡抚衔,出境后准其专折奏事。李续宾是罗泽南的弟子,罗泽南战死后,李续宾接统罗泽南所部。罗泽南当年战死,就是因为要急于救援九江。李续宾攻克九江,也算是对恩师罗泽南的告慰。
咸丰四年,曾国藩栽在九江城下,从此一蹶不振数年。胡林翼部署“克复”九江,曾国藩则在家丁忧。
攻下九江后,胡林翼即奏请布置防守事宜。胡林翼认为,九江得之难,守之亦不易,主动提出由湖北派兵五千代为驻防,建议在九江设立转运粮台,并建议调沈葆桢办理。李续宾一军则自九江北渡长江,至安徽作战。湖北“肃清”,九江收复、江西大局清晰,胡林翼不禁遐想:此时再加上一把力,把安徽收拾干净了,那么,攻取金陵、铲除“贼巢”也就指日可待了。
九江“克复”之后,适当太平军进入浙江。李续宾本来顶着“浙江布政使”的头衔,故而朝廷首先想到调李续宾入浙。而此时,胡林翼正在部署安徽“围剿”战役,调集各部形成对于安徽境内太平军的进攻态势,李续宾所部的去留,关系到战役的成败。故胡林翼急忙上奏,请留李续宾部在安徽作战。
此时,太平天国内部,石达开出走,在浙江、福建、江西交界地带打圈圈,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年轻将领成为天国栋梁。陈玉成本衔命赴援九江,但他还没赶到,九江已败。陈玉成于是转屯于湖北、安徽交界处的黄梅一带,相机而动。
湘军胡林翼、李续宾和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等,都盯上了安徽,双方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1]《曾国藩全集》第22册,书信,538.《致郭崑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