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几年尼古拉斯·凯奇被赋予了烂片之王的称号,但是作为尼古拉斯·凯奇的多年影迷,我依然觉得在凯奇这里,没有烂演员,只有烂剧本。
1982年,17岁的他进入电影行业,出演影片《开放的美国学府》。1992年,他凭借影片《我心狂野》中的表演,获得了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96年,他主演的动作片《勇闯夺命岛》,并凭借《离开拉斯维加斯》中的酒鬼一角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哦,对不起放错图了。
很多人都惊叹他的戏路宽广,想一想确实如此,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又看过一些美国电影,那么一路过来,他的片子着实会留下一串痕迹。
当然还有今天这一部——《天气预报员》
高中毕业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片子,记得当年看完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人都还是少年,哪能理解中年人的愁苦。
《天气预报员》的故事,表面上讲的是中年危机,实则却是沟通的问题,以及精神层面的自我成长(如何放下执念)。
长久以来,David与身为“国家财富”的作家患病父亲缺乏沟通,尽管一直在努力尝试模仿父亲(写了很久却又删掉的小说),试图获得父亲的认可(将著名栏目的聘用函放在副驾驶座位上,满心期待父亲的发现)
但依然无法和父亲做到熟络、热切地交谈(片子里的父亲从头到尾都没有对David展露过一丝笑颜,除了最后一番畅谈),日积月累下,David已经习惯了父亲对自己的失望,面对父亲时,始终是拘谨和尴尬的神情。
面对肥胖症的女儿和不谙世事的儿子,David只能利用为数不多的机会去亲近他们,然而生活中,复杂的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在伤害着他们;对于前妻,David始终在尝试复合,但却一次次被自己搞砸。
而面对工作,这恰恰是David内心最深处的恐惧(虽然身为天气预报员,却David并不是气象专业科班出身)
“我他妈也不知道星期三为什么要刮风,它们是风,风都是来回乱跑的”
从David时不时的抓狂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荣誉感。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年男人,有着不满意的事业,糟糕的婚姻,两个看似听话实则问题不断的半大孩子,颇有声望而对自己造成压力的患病父亲。一切都混杂到一起,看似问题不大却百般纠缠,造就了那种典型的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性格特征。
这生活简直糟透了,对吧?
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是David带女儿去购物的时候,父女二人终于寻找到了能让女儿心情明亮起来的衣着。
而诉诸使用暴力解决掉儿子的问题后,手上还渗着血的David揽过儿子稚嫩的肩膀说到“长大以前,别让自己陷入成年人的麻烦里”,表现出强大的保护欲。
影片中David的执念在于,以为人生总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按钮,按下去,一切都会好转。但最后发现,执念似流水有情,落花无意,生命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人生的无常才是常态。
在这部平淡叙事如同白水的电影里,最触动我的就是David和父亲的最后谈话。
谈话中David居然像个孩子一样的,哭了,在自己的老父亲面前。而一生彬彬有礼从不吐脏字的老绅士父亲则眼含泪光的对自己的儿子说出了作为一个父亲的人生感言:“This shit life,we must chuck some things”(在这个操蛋的人生里,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事情)
父子间虽然保持着一贯地拘谨,却让冰封的关系流进了一丝暖流,David解决了自己孩子的问题,而自己的问题,也被自己的父亲解决了。
“你总有儿女,是要你去照顾的”,父亲反复强调的这句话,David和父亲都做到了。
我们是不是都有把曾经最为珍视的东西丢掉的经历,是不是感到追悔莫及,是不是也曾感到不该丢的丢了,而不该留的却留下了。
而关于自我成长,则是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的。
曾经的David年轻气盛,丝毫不考虑妻子和孩子的感受,但人到中年,逐渐体会到家庭的重要,试图挽回妻子和子女。
但影片的结尾,父亲去世,前妻终嫁人妇,与子女一同收看着电视上David的节目,人们各自拥有了自己的生活。David也放弃了尝试,但同时,却也摆脱了牵绊,重新追寻自己的人生。
当David在城市中负箭而行时,喃喃自语中,渐渐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于不断的失去。失去曾经梦想的品质,失去家庭,失去人生的多种可能性,而最终被生活凿刻出的,恰恰就是眼前的自己。
David学会了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环境和内心,也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Weather man(天气预报员)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