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一生寄情于山水田园之中,几乎决意于仕途,当然他并非一点也不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奈何他命运不济,年轻时始终未尝一第!
孟浩然(孟浩然的诗)
蹉跎到中年之后,他好不容易在40岁的那年被唐玄宗召见,凭借他的才华,获得玄宗的赏识简直易如反掌,奈何他恃才傲物,说出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
结果犯了玄宗的忌讳,觉得他竟然将仕途不顺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于是将他打发出宫,从此仕途的大门算是彻底对孟浩然关闭了,好在孟浩然早就习惯了仕途上的打击,于是更加寄情山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仕途不顺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试想如果他仕途顺遂,还有哪有时间寄情山水,写出那麽多好的作品呢,而也恰恰是他仕途的不顺,他才能把人生大部分的时光放在诗歌之中,才给我们后人留下那么多的精品!
2.
但比起他飘逸洒脱的人生经历,和那些精彩纷呈的诗歌作品,孟浩然的人生结局多少显得滑稽,甚至有点搞笑,究竟有多滑稽呢,那就是他最后是因为嘴巴太馋,为品尝美食而亡身。那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740年,也就是唐开元二十八年,此时的孟浩然已经51岁,过了知天命之年,虽然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病,但也身体有了一些隐疾,他的背部长了一个大的毒疮!
幸好经过郎中的细心诊治,他的背疮已经得到控制,只要按时吃药,细心调养,过上几个月就能痊愈,恰好此时,他的好友王昌龄因为贬官路过襄阳城,多年未见的好友来到襄阳,让孟浩然欣喜若狂!
他赶忙将王昌龄接入自己的家中,摆下盛宴款待好友,宴席开始了,家仆们做了许多新鲜美味的食物,其中就包含当地有名的一道河鲜——查头鳊,查头鳊肉质鲜美,是当地的特产,孟浩然之前也经常食用!
但是由于得了背疮,郎中特别叮嘱孟浩然要忌食河鲜海鲜,因为这些都是发物,食用后容易加重背疮的发作,孟浩然自然记得郎中的叮嘱,但是他今天太高兴了,看到好友大快朵颐的品尝这道美食!
作为美食家的孟浩然他无论如何也忍不了,于是怀着侥幸心理放开胆子也吃了起来,他心里想:虽然有忌口,但是偶尔吃一次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吧,他边想边吃,没过多久,就吃了整整一条,吃完了还摸着肚子对王昌龄说,这鱼是真美味啊!
3.
就这样孟浩然吃了鱼,喝了酒,又和王昌龄彻夜长谈,直到第二天,王昌龄要继续赶路,于是就和孟浩然告别离开了,眼看着王昌龄的身影渐渐远去,孟浩然内心十分不舍,怀着伤感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结果当晚,他就感觉背疮又发作了,这次的发作比以前更严重,连请来的郎中都直摇头,觉得自己是束手无策了,于是家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孟浩然在背疮的折磨下日渐消瘦,他生命的气息也渐渐衰弱!
直到有一天,孟浩然彻底闭上了眼睛,告别了他赞颂了一生的大千世界,而造成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那一晚他的纵情宴饮,食鲜疾发,因为太过贪恋美食的味道,加上好友的到来,让他高兴得忘乎所以!
最终孟浩然忘记了自己背疮要忌口的规矩,没有抵抗住美食的诱惑,选择了以身尝鲜,结果乐极生悲,因为河鲜导致背疮加重,最终不幸离世,而这一天距离他刚刚过完五十岁的生日并没有过去多久!
从我们后人来看,孟浩然的死多多少少有点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的感觉,但也充分体现了孟浩然洒脱飘逸的个性,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摆一盘河鲜在他的面前,估计他还会一如既往的宁尝美食,不要性命!
所以看似滑稽的死法背后,其实反而体现了孟浩然的真性情!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面临美食和生命的选择,你又会如何做出选择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