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的坚定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知识,启迪智慧。“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心不在焉”是什么意思?心是最为灵动之物,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简单地把捉住它。比如上课,有的学生坐在这儿,可是看着他就知道他心已经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一旦你心灵不在这儿了,你就看不到你该看到的东西,听不到你该听到的东西。“敬畏”是心灵保持在这儿的一个前提。
其实,“国学”经典记载着古代先人感悟的人生哲理、治国之道、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值得大家学习和探讨。比如,《诗经》堪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儒家的大同思想、修齐治平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诸子百家思想与学术,如:《墨子》的“兼爱”、“非攻”,《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都具有世界意义,对当代文明构建也有重要价值;“二十四史”是治理国家的一面镜子,应深入学习和借鉴。
诚实守信,至诚至善。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是国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儒家看来,至诚至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依据个人的利益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教导人们,君子要严格要求自己,知错必改。
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子曰:“饭疏食之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吃着最粗糙的食物,喝一点冷水,曲着胳膊枕在自己的头下,这样简单的生活中也有至高的享受跟娱乐。什么叫快乐和幸福?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同,说到底是人心中的感觉。大学生都是文化人,应该有高雅的情趣。现在,我们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马可?奥勒留——这位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他说:“生活是由思想形成的。”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然后才有作为,才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有强烈的幸福感了。这种思想体现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在路上看到了一口棺材。一个秀才说:“可真够倒霉的,赶考的路上竟然会碰到棺材,看来这次考试我是没希望了!”另一个秀才说:“棺材,棺材,是升官发财之意。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我一定能高中状元!”他们的心态不同,所以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他们的努力程度也就不一样。结果正如他们对自己的预测,第一个秀才名落孙山,第二个秀才则高中状元。之后。他们都对自己认识的人说:“那口棺材可真是灵验啊!”这种消极以及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思想,是放弃,还是坚持。我们要胸怀宽广,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善于自我调节,能够承受挫折。用一颗善良和包容、宽容的心与其他同学相处,相互帮助,久而久之,你会忽然发现,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易被同学接受和老师喜爱的人。而现在有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打牌、上网聊天,为什么大家喜欢在网上和自己不认识的人聊天而不愿和同学交流呢?大家都知道电视新闻形势一片大好,网络新闻一片灰暗,那与其烦恼为什么不多看电视,对社会现象从正面多加理解呢?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告诉我们,快乐跟幸福都不在远处,就在你的生活最近处。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父母双方都健在,兄弟姐妹都没有什么麻烦,这个是第一种快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一个人上对得起天地良心,下对得起身边所有的人,这是高境界的快乐。第三种快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将来大家当了老师,当了领导、老板,会有深刻的体会。
保家卫国,勇于担当。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天下》)当今世界,西方对中国政治上进行和平演变,经济上打压,文化和价值观念上西化。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从中国“责任论”到中国走向“不确定论”,对中国的打压与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感到了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我们的GDP已升为全世界第二。但是我们也要存有忧患意识,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军事上对我国实施了C型包围,也叫新月型包围圈。如果一旦发生战争,我们所需的国际上各种物质的输入,如石油、天然气、军事物质等等,就无法从这些C型包围圈的线上获得物质运输输入的通道,都将被他们轻易切断。在如此态势下,中国要获得来自国外的物质补充,只有通过上合组织(确切的说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上获得帮助。因此,当前大学生要心存忧患意识,以修身、齐身、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好好学习新知识,勤于思考,多加锻炼,勇于担当,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凝炼精华,影响世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其生命力也不会久远。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民族叫党项族,因为没了文化载体,失去了民族的凝聚力,致使民族消失。1913年,英国人庄士敦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我们欧洲人开始惊异地发现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中国的伦理道德、中国的艺术和文学都有崇高价值的时候, 中国人自己却开始学着把他们文化中这些伟大的产物加以不耐烦的鄙视,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现象。我们传承国学,应该重在保留和传承中华文化,这是保证我们民族自强不息、不可战胜的最强武器。当今世界,西方国家把他们的自由民主奉为一种图腾让全世界顶礼膜拜,把西方的自由民主作为一个灯塔指引其他国家发展,通过影视、网络、游戏等形式和载体向其它国家不断渗透,从而达到主导世界的目的,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中华国学典籍中,爱国主义永远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对外展示了历代先人拳拳的爱国之情,对内则能团结和聚集仁人志士。近年来,老子热、孔子热、养生热、中医热、书画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是对“国学”推崇现象,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把国学精粹提炼出来,结合时代精神,加以推广,让世界逐步理解和普遍认同,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影响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