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三大亨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尤其数杜月笙最出名,常被后人夸赞是做人典范,为人处世样样精通,从小哈喽逆袭成黑帮老大,完成人生大反转。
有一说一,杜月笙不是个好人。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原则,在鱼龙混杂的旧上海,他没有像拜把兄弟张啸林一样成为汉奸,而是严守住自己的底线,未做出丝毫妥协。
杜维藩(杜维藩简介)
年轻杜月笙
在教育儿女方面,杜月笙也秉承着爱国主义教育,临死前还不忘嘱咐儿女: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1951年,杜月笙这个一生都惊心动魄的传奇落幕了,将由他的儿女们继承他的意志,为祖国添砖加瓦。
杜月笙共有八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大多数都隐姓埋名过着低调平凡的生活,因为杜月笙生前一直强调,千万不要沾染黑道。
而杜月笙的众多子女中,有这样一个人,无偿为国家捐献18亿元文物,遵循父亲的教导,将自己一生所获成就,大多奉献给了国家。
他就是——杜维善。
杜维善
杜维善出生于1933年12月16日,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由四姨太姚玉兰所生。
据杜维善回忆,父亲最宠爱大哥杜维藩和大姐杜美如,甚至为大姐修建了一条杜美如命名的街道,而杜美如也是姚玉兰所生,所以杜维善从小没少沾姐姐的光。
杜月笙去世后,杜维善和母亲姚玉兰带着父亲的灵柩坐船到台湾,定居于此。
那时生活困难,遗产本就不多,打点好父亲的墓地与他们的住处,钱财所剩无几。
姚玉兰为了他们的吃穿用度,坚持行走于“上流社会”,为富太太们唱堂会挣钱养家。并且时常教导他们,当年父亲两手空空打下上海滩半壁江山,如今他们两手空空也依旧不要气馁!
读完中学后,杜维善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学习地质学。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做过矿工,钻过矿井,完全看不出曾经杜家大少爷的娇气,因为他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终杜维善回到台湾,成为了石油公司的一名地质工程师。虽然生活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但是有了自己的爱妻和家庭,已很是满足。
可能是遗传父亲的非人才能,很快杜维善抓住了商机做起了自己的生意,赚到一笔不小的财富。
杜维善
没多久杜维善离开台湾,选择到加拿大温哥华安家落户。但他从未想过更改国籍,一直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生活在异国。
因为他从未忘记父亲的教诲:永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在工作之余,杜维善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古铜币。他也不是财大气粗地乱收一起,而是专门收集那些可能流亡海外的古玩。
揣着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杜维善在1991年回到了故土,踏上了上海的土地,还参观了上海博物馆。
参观时,馆长向杜维善介绍馆中最珍贵的藏品为一枚萨珊金币时,杜维善大为所惊,因为萨珊金币,他自己手中收藏了几百枚。
而博物馆中这珍惜的一枚,还是上海博物馆与新疆博物馆多次交涉下,要来的一块残缺的小金币。
这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萨珊王朝,它是与罗马帝国并立400余年的超级帝国,而且当时流通的是萨珊铜币,萨珊金币很少见,所以其收藏价值极高,意义极大,是全球公认最珍贵的金币。
之后,杜维善非常慷慨的决定无偿捐赠自己收藏的几百枚萨珊币,虽然这其中并不全是金币,但价值已经有三亿之高。
要知道当初只为了买下两枚萨珊金币,杜维善就卖掉了自己的两处房产,最后他又大公无私地捐给了祖国,可嘉可敬。
而这次金币的捐献,只是一个开始。杜维善先后7次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古币,共计2128枚,价值18亿之高。
为此,上海博物馆开设专馆陈列古钱币,表示敬意。同时聘请杜维善为上海博物馆的终身顾问,在博物馆的5楼有一间他的专属办公室,并且特地为他颁发了上海“白玉兰奖”。
杜维善的无私奉献,是我们人人值得尊敬与学习的榜样,不管未来是贫是富,都不要忘记从不曾嫌弃你的祖国。
而无私的杜维善先生,于2020年3月7日在温哥华去世,享年88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