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什么事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学?

什么事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学?

什么事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学?正本须先清源,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刘梦溪先生提出,近十年传统文化有些热,国学有些热,这是事实。但即便是很多做学问的人,也常把国学与传统文化混为一谈。什么是传统文化?

正本须先清源,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刘梦溪先生提出,近十年传统文化有些热,国学有些热,这是事实。但即便是很多做学问的人,也常把国学与传统文化混为一谈。

什么是传统文化?

简单地讲,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其中涉及了两个概念,一是“传统社会”,一是“文化”。

“传统社会”,指的就是在现代社会转型之前,长时间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

“文化”这个词,大家用得口滑,使用频率很高。刘梦溪(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将文化做了这样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

“我把文化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生活方式,这是基础性的,它的范围相当广大,它的价值系统属于精神伦理的层面,包括宗教、哲学、艺术、美学,这是它精神价值的层面,这是时代的精华。于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在传统社会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刘梦溪说。而儒家思想、道家和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则是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精神支柱。

国学文化是什么_文化国学_国学文化经典语录

什么是国学?

国学这个词汇的出现很早,从《周礼》开始,“国学”一直指的是国立学校。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在晚唐时称“白鹿洞国学”。这明显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

现代“国学”概念出现的最早文献则是在1902年。变法失败后,当时同处湖南的梁启超和黄遵宪,一个被迫远走东洋,一个被革职永不续用后回梅县老家。1902年,黄收到梁启超从日本来的信,梁提出要办《国学报》,这时黄梁通信提到的’国学’,指的就不是国立学校,而是学术的概念。

第一次对国学概念做分梳的是胡适。1923年,北大国学门创办《国学季刊》,在发刊词中,胡适把“国学”定义为“国故学”的简称,直接来源于章太炎先生之《国故论衡》。而章先生之“国故学”,实际上包括了中国古代的语言、制度、人物、风俗和文学、艺术等,几乎中国古代的所有东西都被包括在“国故”之中。

但这个定义并未被学术界采纳,后面的一二十年中,很少看到有学者把国学解释为“国故学”的,而国故这个词,后来也很少有人使用。大家都把国学当成“中国固有学术”,即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

然而,在刘梦溪看来,真正给国学赋予准确而富有生命力之定义的,当属“国学研究会”之“主讲大师”马一浮先生。

马一浮将国学定义为“六艺之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六经之学”。正如马先生所说,“六艺之教固是中国至高特殊之文化。”除了学理内涵的恰切之外,最关键的是,以此定义国学,不仅可以激浊扬清,厘清打着“国学”旗号,糟粕混杂之术士杂学;而且在教育领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国学”学科的课程设置,更能将儒家最醇正之思想精华播撒至普通民众之心田。

可见,刘梦溪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与国学最重要之区别,在于传统文化包容更广,儒释道各家全算;而国学则应单指“六艺之学”。

上一篇: 国学社工百日训练营开始报名!10名全额奖学金等你
下一篇: 舜缘文化传播国学文化知识,带动行业与文化的新融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