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这样的全日制高等学府,在中国乃至是世界,都是非常有名的。可是全日制大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这个可以追溯到我们国家的汉朝,那时候就有官办的学府,堪比如今的全日制大学,而且官办学府为开创中华盛世几千年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 汉武帝设置“太学”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东吴景帝孙休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建业太学之滥觞。而到了西晋,晋武帝初立国子学,国子学的编制:国子祭酒1人、博士1人,助教15人,在当时的时代,这样的师资规模绝对算得上是庞大了,而且要求德行端正,学识渊博。到了刘宋时期,国子学的兴办,出现了一个“大牛”——祖冲之。很多人知道祖冲之是因为圆周率,但是祖冲之在机械工程专业也是颇有建树,他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重造指南车,发明千里船、水碓磨等等。
古代国子监或国子学,这样的全日制大学,到了隋朝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唐承隋制,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后来国子学改为国子监,监内设祭酒1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1人,主簿1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不仅如此,唐朝采取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大力发展官学,同时鼓励私人办学,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其中仅私学就包括成人教育、童蒙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不同层次。但是在封建社会,即便是强大的盛唐,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依然是贵族弟子的学堂。不过,唐朝好在除了国子监这所公办的全日制大学之外,还有其他的官办或者私立学校,且男女老少不限,而这种不设限制,不拘一格的教育体系,在封建社会算是极为开明的教育制度。
宋朝国子监几次更名,但是后来有变回国子监,只是其招收的学生要求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宋初无定额,后规定200人为限。但实际数量很少,故可插班补缺或旁听。国子学设判监事总管学校,由直讲教授经业和训导德行。
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但是同样这样的全日制大学,对于入学资格也是有所规定:限于随朝蒙古、汉人百官等。而学习内容主要是以蒙古文译写的《通鉴节要》,并兼习算术,学成考试,量才授官。相比较来说,也是有了不小的进步,唯一的缺点就是依然划分了阶层,寒门无法进入国子监学习。
明朝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更名为国子监。乐二十年,南京国子监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算是国子监的一大进步,但此种盛况为时不久,正德以后,日渐衰退。
而历经千年的国子监,直到清末改革学制,设置学部,国子监才被裁废,并将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国子监这所历经千年,一直培养贵族子弟的“全日制大学”,也结束了历史使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