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提要: 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 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关于“国学热”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提要: 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技艺层面、道 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 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还相当陌生、隔膜,而体制内的、 从幼儿到博士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因此还谈不上有所谓“国学 热”。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 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 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国学是国家的软实力。国家的兴 盛与国学的复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国学资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形成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有助 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地位及文化输出。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 面,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仁爱、敬 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 还将继续起着良性的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 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整合起来。 关键词:国学 仁爱 和谐社会 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精神 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几个层面?国学只是精英文化吗?为什么当 前社会上对国学有迫切的需求或一定的热度?当前国学是真热吗? 国学与国家的文化安全有什么关系?国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什么 关系?国学与本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地位及文化 输出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各位。

何谓国学?试说国学及其草根性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例如包括中华各 民族从古代到今天的蒙学读物、衣冠文物、习俗、礼仪、语言、文字、 天学、地学、农学、医学、工艺、建筑、数学与数术方伎、音乐、歌 舞、戏剧、绘画、书法、思想、心理、信念等。国学中包含有大量的 社会、民俗、制度、生活世界的内涵,特别反映在历史、文学、艺术、 哲学、宗教方面,同时又是中华人文精神之根,是我们民族的终极信 念的所在,是安身立命之本。国学是开放的,包含了历朝历代消化吸 收了的外来各种文化。 作为传统学术的国学,如按传统图书与学术之分类是经、史、子、集 四部,或义理、考据、辞章之学的三路向等。经学是国学中的重中之 重,因为经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社会史的内涵。我还是认同晚清“穷治 语言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五四以来,我们对经学与理学有太多的 误解。 我想强调的是,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 值与民族精神。国学当然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在清末民族危机与西 学大量进入中国以前,没有国学这一说法。国学这一概念从上一世纪 初年被章太炎们从日本引入之时起,就含有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 文化的道德理性、宗教精神与人文传统,来振兴国族、复兴国家、增 强自主精神与自信力,以与东西方列强相抗衡之意,也含有批判或救 治世界的西化、工业化、商业化、功利化的弊病之意。

可见,国学不 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清末民 初的国粹派思想家们所谓“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即是主张通 过保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1]有人把国学与汉学同等或并列看待, 尤为不当。外国人研究汉学(今天叫中国学)与本国人研究国学有很 大区别,不可等量齐观。外国人只看重饾饤枝节而忽略内蕴精神,他 们视汉学(或中国学)为纯客观对象,而本国人对国学自然地投入主 观情感,怀抱温情与敬意的心态,而且身体力行。所以,今天我们谈 国学,我以为,大约有这么几个层面[2]: 第一是常识层面,即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abc。针对几代人国学素 养的不足,面对媚俗的大众文化的冲击,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 学初步的教育已是十分紧迫之事。这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 教育的配合。 第二是学术与技艺层面,即传统文化各门类各方面,包括地方文化、 民间技艺、学术传统之传承。要通过微观精细地研究,抢救、整理与 继承绝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资金,养一 些甘坐冷板凳的专门家,尤其要培养新生代,并造成代代相传的机制、 环境、氛围。 第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 如何安身立命。

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 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 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 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3]今天我们提倡 国学,主要是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 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 第四是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的层面。提倡国学与吸纳西学并不 矛盾。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生存智慧、治国方略,我们体 认得越深,发掘得越深,我们拥有的价值资源越丰厚,就越能吸纳外 来文化的精华,越能学得西方文化之真,这才能真正使中西或中外文 化的精华在现时代的要求下相融合,构建新的中华文明。一味贬损、 伤害中国文化之根,无益于西方精神价值的引进与融铸,无益于新的 现代文明的建设。正如鲁迅所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 仍弗失固有之血脉”[4];也如陈寅恪所说:“一方吸收输入外来之 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5];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 能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失去民族之本己性、个性的现代化,绝对不 是成功的现代化。学习国学更重要的是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 念,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融会的过程,及其可大可久的所以然, 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

国学并不只属于文化精英。实际上,国学 具有平民化与草根性的特点。在我们的老百姓中,包括不识字或文化 水平不高的像我的祖父母、父母亲那样的人,包括文革后期,1968 年至1970 年我在湖北天门县杨场公社插队落户时周围的农民老乡, 我当工人时到两湖、浙江几家大工厂培训两年间遇到的一些工人师 傅,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们,所有这些人以不言之教与言 教影响其子弟与周围人的精神的东西,主流的价值仍然是友善、仁爱、 孝慈、正直、良心、为人着想,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老百姓接受的 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与民谚民谣 中的仁慈善良,廉洁勤谨,忠于职守,与人为善,德福一致,“勿以 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等,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四 书》的一些内容。 但是,五四以来,作为中国人的国民性的负面的或所谓丑陋的中国人 等等的揭露,有些过头,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性。尔虞我诈,内斗内耗, 我们出现过一些丑恶的现象(其实西方也有),但人们往往就会把帐 算在国民性上,或要中国文化、儒家文化承担责任。我觉得我们要把 中华民族文化的真髓,养育、凝聚老百姓的真诚的理念,作为中华民 族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与伦理共识的仁爱思 想,浩然正气,正道直行,人格修养等等,大大地弘扬出来。

我不认 为这是高头讲章。比方说,老百姓中,其实有很多相互关爱的品格与 事例,我们要把这些日用而不知的民间留存的仁爱忠信,仁义礼智信 等的道德资源加以保护、拓展。例如武昌区吴天祥副区长,长期关爱 人民群众,有很多感人事迹。又比方我是1966 届高中毕业生,我与 同学们1968 年下乡的时候,我们是抱着尖锐斗争的心态下去的,以 为我们是革命派,下去是去斗争地富反坏右的。结果乡亲们慢慢地化 解了我们的仇恨心理,为批斗对象(多为冤案或地富子女)讲好话, 以温情在物质上、精神上关爱我们这些离开城市与家庭的知青。他们 家里的鸡蛋、蔬菜很少,但总是送给我们吃。在田间劳动,他们告诉 我们不要蛮干,不要一口气就把一辈子的饭吃掉了,要我们学会保护 自己,又教会我们干农活的技巧。慢慢的,我们就懂得人间的温情。 我小的时候,也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也是在家里的生活非常艰难的时 候,节衣缩食,对邻居与逃荒讨饭的灾民予以接济。我觉得仁爱不仅 是一种理想性的东西,而且是在民间有根源的活的东西。我们现在要 有一种文化自觉,把这些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有生命力的、有内蕴的 价值启导出来。 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一方面,民间存留着很多善根,国学确有草根性;另一方面,我们又 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巨变所发生的诸多新问题,特别是强势的西化 趋向的影响,百多年来文化观念与全民教育的某些失当,国人对于国 学又相当地陌生、隔膜。

首先,我们看常识层面。今天我们很多大学生与研究生,不知祖国 历史文化的一些常识,不知《四书》《老子》《庄子》为何物,更不要 说中学生了。有一位博士生寄贺卡给导师,竟称之为“先师”。社会 上更是如此。张艺谋是大文化人了,但他导演的《黄金甲》中,周润 发饰演的帝王竟对医官说“你的内人”云云不通的话。我们有的大学 教师常说“我的夫人”云云,不知“夫人”是尊称别人的太太的。有 一专门纠正世人用语的杂志说“食色,性也”是孟子说的(有的大报 竟然照登,其实这是《孟子》一书记载的告子的看法,孟子批评了这 一看法。)还有很多。 其次,我们看学术与技艺层面。传统文化各门类、各方面,包括民 间技艺,经史子集等的传承上,有相当大的断层。五四以来,片面的、 平面的西化思潮和教育、学术结构与体制,使得我们这一代甚至前后 几代人逐渐丧失了解读前现代文明(或文献)的能力。令我汗颜的是, 包括我在内的目前在大学教中国文史哲的所谓教授们,如果人家顺手 拿一册未经整理的旧籍古书让我们读,很可能有些字认不得,有些句 子断不了,有些典故不知道,有些篇章读不下来。近些年来,我与同 事们之所以在武汉大学创办小型国学试验班(本科生已办了六届,硕 士生有两届),就是想整合文史哲各系老师的力量,三个臭皮匠,顶 个诸葛亮,大家互补,共同努力,以“小班授课,原典教学”的方式, 试图培养一点点读古书的种子。

因为靠我们这些教授们曾经接受过 的、半个世纪以来通行的、分科式的、只学概论通史、不读原著经典 的教育方式,我们民族的将来,很可能没有能够读通古书的人。 第三,我们看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现在有些为人父母者如 何教育孩子呢?我曾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的年轻父母当着孩子的面 逃票、与老人抢座位、骂人,毫不避讳,有的甚至教唆孩子斗狠,打 别人的孩子,所谓免得吃亏云。我们本来是礼仪之邦,但我们的留学 生或旅行团走到世界各地都会发生不文明、不礼貌,甚至有辱国格、 人格的事情。2006 月,我在美国亲眼看到一些用公费旅游的干部,在公共场所不守公德的丑态。由于爱喧哗,聚众打牌到半夜,有 的美国旅店宾馆干脆把中国旅客与其他国家旅客隔开安排。还有一些 大学生面对生活贫困、就业压力,或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等,经不 起挫折、坎坷,极个别人自杀或出现精神疾病,并不都是心理上的病 症,根本上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责任感的问题,生活的信念 与态度的问题。 第四,我们看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可悲的是,有很多知识份子以居 高临下的不屑的挑剔的态度,轻慢的语气,以先入之见或自己的所谓 “逻辑”或文字游戏的方式,横加肢解传统文化,以为西方的从古到 今都有理性,完美得很,中国的从古到今都无理性,糟糕得很。

他们 不是全面理解思想系统及其背景与特性,而是由这种立场或情感出 发,抓住只言片语,拉来就打或贬。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及其经典, 应有起码的尊重,起码的虚心的态度。为什么其他国家的知识份子不 必提出“同情的理解”或“了解之同情”,或没有类似的问题,而唯 独我们国家、民族的知识份子必须面对这一问题?那是因为人家没有 妖魔化、丑化自己的文明及其经典,没有把今人的责任推到祖宗头上 去,也没有单一的直线的进化论、进步观,而我们自鸦片战争以来, 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问题,国势的问题简约化为文化的问 题,一古脑儿都要传统文化来负责,要孔孟来负责,又把文化问题简 约化为进步与落后的二分法,因此把传统与现代打成两橛。实际上孔 仁孟义、礼乐文明不仅不构成中国人走上现代的阻碍,相反是一种宝 贵的资源与助力。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与学风,乃严肃的学术研究之大 敌,且谬种流传,误人子弟,贻祸青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的提升,随着人们对传统 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的理解有了多维向度,全社会上对国学有了迫切 的需求或一定的热度。例如,继武汉大学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厦门 大学也开办了国学班[6];公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热衷于学习西方

上一篇: 上海理工大学:看上去挺眼熟的一所高校,真正了解的人有多少?
下一篇: 全国学生营养日 | 您家孩子吃对了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