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429)国学大流行
1、魏国兴起国学热
魏国太和十六年,高祖诏中书监高闾与给事中公孙崇考定雅乐,弄了很久,未完成。遇上高祖殂,高闾卒。景明中,李崇为太乐令,献上所调的金石及书。至此,世宗开始命高级官员参与商议这件事。
冬,十一月,戊午,魏国下诏营缮国学。这时魏国平宁日久,学业大盛,燕、齐、赵、魏之间,教授的人不可胜数,弟子被录取为官员的有千余人,少的犹有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每年逾众。
(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读书。魏国经历百年多的时间,终于进入读书这个阶段。)
甲子,除以金赎罪之科。
十二月,丙子,魏国诏殿中郎陈郡人袁翻等议立律令,彭城王元勰等监督。
己亥,魏主幸临伊阙。
2、南齐也重新恢复国学
皇上雅好儒术,以东晋、宋、齐虽开置国学,不及十年则全废弃,其存续的只剩下文具而已,无讲授之实。
天监四年(乙酉、505年)
春,正月,癸卯朔,萧衍下诏说:“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纳后进!”
于是以贺瑒及平原人明山宾、吴兴人沈峻、建平人严植之补博士,各主一馆,馆内招有数百学生,供给学生饭食,其射策通明的人即可任用为吏。一两年之间,怀经负笈的人云集于馆会。贺瑒是贺循的玄孙。
又选学生,前往会稽郡云门山跟从何胤接受学业,命何胤选门徒中经明行修的人,具以名闻。分遣博士祭酒巡州郡立学。
(南北朝这个阶段,大家都知道彼此谁也奈何不了对方,经济、政治、军事相当,那么就比谁学习更强了,北方开馆,南方则强制学习,都感觉到了学习的紧迫性。)
3、反复无常真小人
当初,谯国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跟从裴叔业镇守寿阳,任南谯太守,因与裴叔业有矛盾,单骑逃奔魏国。魏国任命夏侯道迁为骁骑将军,跟从王肃镇守寿阳,命夏侯道迁守合肥。王肃卒,夏侯道迁弃戍来梁投奔,跟从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守南郑,任命夏侯道迁为长史,领汉中太守。庄丘黑卒,下诏任命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未至,夏侯道迁暗中与军主考城人江忱之等人谋划降魏国。
先是,魏国仇池镇将杨灵珍叛魏国来梁国投奔,朝廷任命为征虏将军、假武都王,助戍汉中,有部曲六百人,夏侯道迁忌惮他。皇上遣左右吴公之等人出使南郑,夏侯道迁于是杀了使者,发兵击攻王灵珍父子,斩杀,并使者的首级送于魏国。白马戍主尹天宝听闻后,引兵攻击夏侯道迁,击败其将庞树,于是包围南郑。夏侯道迁求救于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皆不回应,杨集义弟弟杨集朗引兵救夏侯道迁,攻击尹天宝,击杀。
魏国任命夏侯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岂县侯。又任命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将兵赶赴南郑。夏侯道迁受平南,辞豫州,且求公爵,魏主不同意。
(魏国和梁国的国主都有相似的顾虑,这就给这些小人有机可乘。)
4、梁国失梁州
辛亥,皇上祀南郊,大赦。
乙丑,魏国任命骠骑大将军高阳王元雍为司空,加尚书令广阳王元嘉仪同三司。
二月,丙子,魏国任命宕昌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
梁国皇上谋划征伐魏国,壬午,遣卫尉卿杨公则将宿卫兵塞洛口。
壬辰,交州刺史李凯据州反,长史李畟讨平他。
魏国邢峦至汉中,击诸城戍,所向摧破。晋寿太守王景胤据石亭,邢峦遣统军李义珍攻击赶走他。魏国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巴西太守庞景民据郡不下,郡民严玄思聚众自称巴州刺史,附于魏国,攻庞景民,斩杀他。
杨集起、杨集义听闻魏国攻克汉中而惧,闰月,帅群氐叛魏国,断汉中粮道,邢峦屡次遣军击破他们。
夏,四月,丁巳,任命宕昌王梁弥博为行河、凉二州刺史、宕昌王。
冠军将军孔陵等人将兵二万戍深杭,鲁方达戍南安,任僧褒等戍石同,以拒魏军。邢峦遣派统军王足将兵攻击这些人,所至皆捷,于是进入剑阁。孔陵等人退保梓潼,王足又进击,击破。梁州22郡有十四郡地,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并入于魏国。
5、邓元起有怨气而养寇自重
当初,益州刺史邓元起以母老乞归,下诏征为右卫将军,任命西昌侯萧渊藻代替邓元起。萧渊藻是萧懿的儿子。夏侯道迁这次反叛,尹天宝驰使报邓元起。等魏军入寇晋寿,王景胤等并遣告急,众人劝邓元起急救,邓元起说:“朝廷万里,军不猝至,若寇贼侵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何事忽忽救之!”
朝廷下诏假邓元起都督征讨诸军事,救汉中,而晋寿已陷。萧渊藻将至,邓元起营还装,粮器械,取得一点不剩下。萧渊藻入城,心里大恨;又求其良马,邓元起说:“年少郎子,何用马为!”萧渊藻恚,借酒醉,杀了邓元起。
邓元起麾下围城,哭,且问缘故,萧渊藻说:“天子有诏。”众人于是散退。于是诬邓元起造反,皇上心疑。邓元起故吏广汉人罗研到宫门上讼,皇上说:“果然如我所想的一样。”
皇上派使臣责让萧渊藻说:“邓元起为你报仇,你为敌报仇,忠孝之道如何!”于是下诏萧渊藻号为冠军将军,赠邓元起征西将军,諡称忠侯。
李延寿评论说:邓元起勤乃胥附,功惟辟土,劳之不图,祸机先陷。冠军之贬,于罚已轻,梁之政刑,于斯为失。私戚之端,自斯而启,年年不改,最终乱国!
(梁武帝在政刑上水平一直很差。)
6、萧渊藻破农民起义军
益州平民焦僧护聚众作乱,萧渊藻年未弱冠,召集僚佐商议亲自出击;有人陈说不可,萧渊藻大怒,斩于阶恻。于是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人弓箭乱射,矢下如雨,随从的人举楯御矢,萧渊藻下令拿去。于是人心大安,攻击焦僧护等人,皆平定。
7、梁军屡战屡败
六月,庚戌,初立孔子庙。
豫州刺史王超宗领兵围攻魏国小岘。丁卯,魏国扬州刺史薛真度遣兼统军李叔仁等出击,王超宗军队大败。
冠军将军王景胤、李畎、辅国将军鲁方达等与魏国王足交战,屡败,秋,七月,王足进逼涪城。
八月,壬寅,魏国中山王元英攻击雍州。
庚戌,秦、梁二州刺史鲁方达与魏国王足的统军纪洪雅、卢祖迁交战,败,鲁方达等十五将皆死。壬子,王景胤等人又与卢祖迁战,败,王景胤等二十四将皆死。
杨公则至洛口,与魏国豫州长史石荣交战,斩了对方。甲寅,将军姜庆真与魏国战于羊石,不利,杨公则退屯马头。
雍州蛮沔东太守田青喜叛降魏国。
8、魏国太极殿生灵芝
魏国有灵芝生于太极殿之西序,魏主以示侍中崔光,崔光上表,以为:“此庄子所谓'气蒸成菌’的东西。柔脆之物,生于墟落秽湿之地,不当生于殿堂高华之处;如今忽有这种事,厥状扶疏,诚足异事。野木生朝,野鸟入庙,古人皆以为败亡之象,故太戊、中宗惧灾修德,殷道以昌,所谓'家利而怪先,国兴而妖豫’的说法。如今西南二方,兵革未息,郊甸之内,大旱踰时,民劳物悴,莫此之甚,承天育民的人所宜矜恤;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魏祚可以永隆,皇寿等于山岳了。”因为魏主好宴乐,故崔光进言说到这事。
9、魏国邢峦攻蜀建议被否定
九月,己巳,杨公则等与魏国扬州刺史元嵩交战,杨公则败绩。
冬,十月,丙午,皇上大举征伐魏国,任命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萧宏驻军于洛口。
杨集起、集义立杨绍先为帝,自皆称王。十一月,戊辰朔,魏国遣光禄大夫杨椿领兵征讨他们。
魏国王足围攻涪城,蜀人震恐,益州城戍降魏国的人什有二三,民众自上名户籍的有五万余户。邢峦上表于魏主,请乘胜进取蜀地,以为“建康、成都,相去万里,陆行既绝,惟资水路,水军西上,非一周年不达,益州外无军援,一可图得。顷经刘季连反,邓元起攻围,资储空竭,吏民无复固守之志,二可图。萧渊藻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宿昔名将,多见囚戮,如今他所任用的,皆左右少年,三可图。蜀之所恃,唯在剑阁,今既克南安,已夺其险,据彼竟内,三分已一;自南安向涪城,方轨无碍,前军累败,后众丧魄,四可图。萧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无死理,若克涪城,萧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逃去;若其出鬬,庸、蜀士卒驽怯,弓矢寡弱,五可图。臣内省文吏,不习军旅,赖将士竭力,频有薄捷,既克重阻,民心怀服,瞻望涪、益,旦夕可图,正以兵少粮匮,未宜前出,今若不取,后图便难。何况益州殷实,户口十万,比寿春、义阳,其利三倍。朝廷若想要进取,时不可失;若想要保境宁民,则臣居此无事,乞归侍养。”
魏主下诏以“平蜀之举,当更听后敕。寇难未夷,何得以养亲为辞!”
邢峦又上表称:“当年邓艾、钟会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储,仅能平蜀,为什么这样呢,是缺乏实力。何况臣才非古人,何宜以二万之众而希望平蜀!所以敢者,正以据得要险,士民慕义,此往则易,彼来则难,任力而行,理有可克。如今王足已围涪城,脱得涪城,则益州就必然成擒,但得之有早晚罢了。且梓潼已附民户数万,朝廷岂可不守!又,剑阁天险,得而弃掉,就十分可惜。臣诚知战伐危险之事,未易可为。自军度剑阁以来,鬓发中白,日夜战惧,何可为心!所以勉强的原因,既得此地而自退不守,恐负陛下之爵禄缘故。且臣之意算,正想要先取涪城,以渐而进。若得涪城,则中分益州之地,断水陆之冲,彼外无援军,孤城自守,何能再坚持久战!臣今想要使军军相次,声势连接,先为万全之计,然后图功,得之则大利,不得则自全。又,巴西、南郑,相距千四百里,去州迢遰,恒多扰动。当年在南之日,以其统绾势难,曾立巴州,镇静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罢。这里的大民望族,严、蒲、何、杨,非唯一族,虽率居山谷,而豪右甚多,文学风流,亦为不少,但以距离大州既远,不获仕进,至于州纲,无由厕迹,是以郁怏,多生异图。相比夏侯道迁建义的开始,严玄思自号巴州刺史,克城以来,仍使行事。巴西广袤千里,户余四万,若于这里立州,镇摄华、獠,则大帖民情,从垫江已还,不劳征伐,自为国有。”
魏主不听从。
先是,魏主任命王足行益州刺史。
皇上遣天门太守张齐将兵救益州,未至,魏主改而任命梁州军司泰山羊祉为益州刺史。王足听闻后,不高兴,则引兵还,于是不能定蜀。久之,王足自魏国来梁投奔。邢峦在梁州,接豪右以礼,抚小民以惠,州人喜欢他。邢峦这次攻克巴西,使军主李仲迁驻守。李仲迁溺于酒色,费散兵储,公事谘承,无能见他。邢峦忿之切齿,李仲迁恐惧,谋叛,城人斩其首,以城来梁投降。
十二月,庚申,魏国遣派骠骑大将军源怀讨武兴氐,邢峦等人并受节度。
(魏国担心蜀国攻下来,自己多了一个腹背的敌人,宁愿蜀地在梁,不愿蜀在邢峦手上,这是对邢峦这些大将的不信任,这次派源怀来,就是公开了表明了魏主的态度。很多史学家认为北魏这次战略良机失去之后,再与梁国进行钟离之战,是北魏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司徒、尚书令谢朏以母忧去职。这一年,大丰收,米价大降,一斛值三十钱。
解读:北魏几代明君,进取不断,到了这个阶段就守成有余,也因为北魏孝文帝南迁,汉化,大用汉人,导致旧臣不满,形成两大派系对抗的局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