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情况与新动向
——节选自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王亨君教授在长白山会议上的发言
很感谢“中国知网”给我们期刊界提供了一个与图书情报和信息服务界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的机会。出版工作者和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者在一起讨论工作,这种形式很重要,今后会越来越重要。据了解,我国学术期刊80-90%的信息传播量来自各行各业数字图书馆和情报信息服务部门对读者的服务,每年的文献浏览量达到20多亿篇次,全文下载量达到每年6-7亿篇次。我国7000多种学术期刊,大约每年出版5万余期,这就意味着,平均每种期刊年均浏览30万多次,下载10万多篇次。这个传播量,总体来说,大大地超过了印刷期刊的传播量,也大大地超出了我们期刊工作者的预期。这个功劳要归功于数字图书馆和情报信息服务,归功于在座的各位。在此,我代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广大期刊工作者,向图书情报和信息服务的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向“中国知网”等从事数字出版的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这次来参加这个会议,有三个基本的想法:
一是,想更多地了解各行各业数字图书馆对科技期刊出版的需求和要求。我们从“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分布及其文献资源配置结构上看到,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应用领域,已经大大超出了学术交流范畴,它已经扩展到国内外政界、企业界、社会团体甚至基础教育领域。看来,我们需要对新的用户、读者和新的需求进行研究。
二是,藉此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增进期刊界和图书情报与信息服务界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三是,想了解《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十二五规划”,更好地沟通和发展期刊界与网络出版平台的合作关系,并透过这个平台,和图书情报与信息服务界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与发展战略。下面,我想就此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国科技期刊界的新动向和新思考。
一、关于期刊出版体制改革
出版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让出版单位从事业体制转变为企业体制,目的是让出版单位运用市场运作机制去做大做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现在,学术期刊的改制工作已经开始了,以后我们期刊编辑部将成为一个市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用企业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期刊,这个总的改革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学术期刊长期以来在事业体制下运行,市场意识、经营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因此,转制是对学术期刊界的一大考验。我们要在市场中学会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坚持“双效方针”,实现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开始向市场学习,向企业学习,选择最适合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途径,把“双效”搞上去。
二、关于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问题
作为一个出版企业,首要的是确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过去,我们主要定位于沟通学术研究、传播科技知识,大多数学术期刊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所追求的是促进学术界高层在前沿领域的交流,因而发行范围也很有限。这个定位,在现在看来有些偏颇,对大多数学术期刊而言,没有把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现在,我们从“中国知网”的用户分布与读者层次中看到,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企业推动自主技术创新,各方面组织科研团队、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普遍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甚至是利用科技知识和新成果发展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人们对科技期刊有着更广泛、甚至更重要的需求。因此,我感到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责任重大,同时也看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市场非常广阔。所以我想,我们科技期刊要在继续做好前沿性学术交流的同时,更加强调它在引导科技发展、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化和提高民族科技文化素质中的作用,要更加重视向学术界、政府、企业界和大众介绍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特别是着力推进国际、国内领先和先进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应用,引导科研工作者面向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加强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沟通和合作。现在“中国知网”为期刊界搭建了一个和各行各业用户与读者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搭建了一个面向国际、国内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编辑部的沟通平台。我们将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深入、具体的了解需求,也包括数字图书馆工作者利用文献信息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需求,重新调整各类期刊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使广大期刊编辑部尽快能够成为把握市场和运作市场的市场主体,从而,更好地为数字图书馆和读者提供新的内容。
三、关于编辑出版手段的转变
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的一场革命。过去,我们期刊界和网络出版平台合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网络出版平台更好地传播期刊内容,对新技术应用的认识和利用局限于“传播”这个环节,而内容生产还主要是采用传统出版手段。因此,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内容,还是和期刊印刷版一样的。尽管“中国知网”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整合,使得这些文献的利用价值得到了很大提升,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拓展,但是,期刊文献本身并没有产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本质变化。现在,各种多媒体技术,还有“中国知网”推出的“知网书”技术,以及网上的选题策划、审稿、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的新技术手段,给广大期刊编辑工作者和作者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创作手段、内容表达手段和编辑出版手段。利用这些手段,期刊将可能主要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内容将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创新和学习的需要,我们的期刊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出版市场上更加富有活力。可以说,数字出版很快将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出版手段,广大期刊编辑工作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就是刚才张振海副总经理所讲的将要出现的数字出版新业态。
四、谈谈期刊界将如何与网络出版平台合作
大家都知道,网络出版平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服务方式,为期刊文献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我们期刊界注重的只是平台的传播效果,而现在,期刊转制、出版业态转变,使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网络出版平台的作用以及和它的合作关系。与传统期刊出版的发行渠道相比,网络出版平台使得出版内容可以直接面向读者、面向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增值服务、面向市场。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期刊的数字出版产品是离不开一个能够为用户和读者提供良好服务的网络出版平台的。我们看到,网络出版平台为用户和读者的服务,已经做得非常深入,它通过对信息的进一步编辑、加工和整合,使得用户和读者可以非常方便,而且全面、系统、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此外,通过个性化服务,解决数字期刊在数字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和增值化服务等各种复杂的问题,达到了支持决策、支持数字化研究和学习的高水准服务境界。这样的工作,对单个期刊而言,甚至是对一些期刊出版集团而言,都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一定需要一个好的集成化网络出版平台。
但是,期刊出版者作为一个按企业机制运作的市场主体,必须要讲求经济效益。既然我们需要一个网络出版平台,那么我们就要向网络出版平台要经济效益。因此,期刊界和网络出版平台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独家授权也好,还是多家授权也好,期刊界共同需要的是一个技术先进、服务先进,作者、编者、用户和读者能够长期信赖的网络出版平台。我们希望“中国知网”能够在以往很好的基础之上,通过很好地制定“十二五规划”,继续不断创新,更好地理顺和出版界与数字图书馆界的产业合作关系,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把“中国知网”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能够支持我们国家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大发展、大繁荣的知识基础设施。
期刊出版、网络出版平台和数字图书馆,构成了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一个产业链。今天,这个产业链的三个链条坐到了一起,共同来探讨整个产业的发展规划,这件事是意义重大的。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将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并且将积极参与、组织类似的活动,大力促进产业链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