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书画相约》进群与大家交流↑
为书法家画家提供交流平台,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欢迎投稿进群!
初看这幅书法作品,想说一般,但知是个韩国学生写的,就没法说一般了。
好比中国人说英语,能让外国人听懂了就行,外国人也没法要求中国人必须一口地道的伦敦腔。
好比“日,寻,面,等,闲”这些还都不错的。用笔方结构面也挺讲究。
至于其他的字,比如“滨”的宝盖头,写成了一点一横,“总”的绞丝旁写成了提手旁。
像用笔之间,连带的小牵丝,引带,都是收笔虚造成的。
整体皆有偏慢,是二王草书的慢节奏,虽然笔法不太讲究,但是很沉稳。
如果中国自己人写成这样,只能说初学者,要多努力。外国人写这样,可以夸一夸,毕竟学汉文化学的还不错。
这并不是不公平,祖宗留下的文化财富,我们凭什么不好好学?凭什么去跟外国人争高低?有什么成就感?
(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总统的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写的真不错。
上世纪韩国著名书法家赵守镐写的行草书,也是非常有水平。
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写出这么好的书法作品,也只能扼腕叹息,然后笔耕砚田,以期超越。
打脸,是真打脸,不是因为他们写的还不错。是因为外国人都如此重视中国文化,而我们自己呢?有几个练字的?又有多少写的比那个韩国学生好?中国十四亿人口,据统计有二千万能提笔的书法爱好者。两千万中又有多少写的不如他的?即使这两千万人都比那个韩国学生强,也是有98.6%人提不起笔,这个数字多尴尬?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
我们的科技,经济,军事强大了,文化呢?
中国人,喜欢韩国明星,去日本旅游,购物,没有错。错的是这些人里有很多人忘本!只记着哈,哈,哈,哈。哈8狗?
可以喜欢,那是自由,文化需要多样性,但是请理性,请守住根!!
每天上网看自家文化没落,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催人心肝,结果孩子还在外边崇洋媚外不管?
自己忘记了自己的骄傲,还怪别人去抢?
想自信,先自强!不要只动动嘴!拿出我们自己的行动,重新拾起民族的骄傲,文化的瑰宝!争取早日实现文化自信!壮我中华!
沈鹏算不算书坛泰斗?
泰斗这个词,在沈鹏先生身上争议很大,期中所在大概如下。
第一,很多人不承认沈鹏先生的高度,有人看不懂,有人不喜欢。
第二,论年龄和水平来说“泰斗”之称实至名归。
沈鹏先生楷书千字文,如是初学者,肯定觉得这楷书不怎么样的,因为水平所限,对楷书的认知也只是“方正”。比作品其中蕴含“篆隶,北碑”笔意,初学者是看不出的。
五色令人目眩昏,
我从诗意悟书魂。
真情所寄斯为美,
疑是穷途又一村。
沈鹏先生字书诗句,其中可以看到沈鹏先生对书法的追求,其中书法历程的艰难与创新。
“疑是穷途”说明不仅仅被别人质疑过,沈先生自己也怀疑过自己,“又一村”沈鹏出来了。
如果还说沈鹏写的是丑书,他是不懂书法的。
就通篇格调,意境,我认为散圣之后,无出其右。
书法也是深受制约的一门艺术。书法以汉字为创造的基础,离开汉字无所谓书法,而每个汉字(包括各种书体)的字形是不可能任意移易的,这也类似诗词的格律一样迫令语言就范。要求书法艺术表达情性哀乐、笔墨情趣而不首先掌握字形结构是无法想象的。可是也有的“急性人”嫌学习方块字结构麻烦,索性推倒杜撰或者彻底放弃汉字,这就从本源的意义上脱离了书法。如果这也是因为汉字“束缚思想”,倒不如说离弃了一个特殊的表达情意的自由天地。
沈鹏/文
其中可见沈鹏崇尚取古法,重传承。
(以前我写文,常说,多临帖吧,多学古人才是正途。结果有人评论“你这是八股思想”“故步自封”)
文中也谈到了“急性子”“放弃结构”说明二十年前也是有很多不临帖的人。
其以临帖对比“诗词格律”,实属贴切。
没有格律的诗词只能称为“打油诗”“顺口溜”。
此文,我写了,注定是要被骂的,因为不承认沈鹏的太多了。
就连我个人初学时,也是觉得沈鹏“丑”,不知好在哪。
但是我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被专业人士认可,肯定不都是因为炒作,吹捧,肯定有他自身的硬实力。
后看启功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我才去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审美能力没到?
后学草书之后,才慢慢了解其中用笔,格调,意境。
沈鹏先生字中“淡雅”“幽远”,真如诗意。
字字也都取古法,恪守法度。
如他算不得泰斗,同龄在世人中,有几人算呢?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