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15 - 08 - 05基金项目: 2013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学教育学科化与课程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HB13JY056 ); 2013 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研究:近代变革与体系构建”( GH134001 )作者简介:吴洪成( 1963- ),男,浙江金华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研究;赵颖霞(1967- ),女,河北大城人,保定学院社科系副教授,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第 30 卷第 6 期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 年 11 月Vol.30No.6 Journalof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 ( SocialSciencesEdition ) Nov.2015近代中国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探索吴洪成 1 ,赵颖霞 1 ,2( 1.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 2. 保定学院 社科系,河北 保定 071000 ) 摘 要:国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中小学国学教育在近代的沧桑嬗变中,实现了读经科向国文和国语科、修身科向公民科等的课程化转型。近代国学教育的课程化变革对当代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提供了历史借鉴。制定国学教育实施的规章制度、增加课程比重、编写相关教科书、建立考核体系等是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的重要举措。关键词:近代中国;国学教育;中小学;课程化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 3571 ( 2015 ) 06 - 0103 - 06 “国学”是指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中学”,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或学术文化。“国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 术 传 统,培 养 民 族 意 识 和 民 族 精 神 的 教育”[ 1 ] 68 - 69 。“中小学国学教育”则是指在中小学教育机构实施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基于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涉及基本伦理道德(近代为修身、公民科)、语文(近代为国文或国语科)乃至历史、地理等相关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科目的教育。中国传统儿童国学教育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历程,形成了诸多优秀文化遗产,有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这样如诗般的课本读物,有从字到句再到文的识字与读写教育相衔接的语文教育机制,也有涵盖了近代意义的语文、历史、伦理道德、地理等课程内容的百科全书式教育形式。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统国学教育虽然因受改革派的批评及自身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而倍受冷落,甚至被边缘化,但近代中小学国学教育依然执着变革,实现了读经科向国文和国语科、修身教育向公民教育等课程化的近代化转型。本文尝试以近代中小学国学教育历史嬗变为视域,对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进行探讨。一、近代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演进的历程鸦片战争后,开明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林则徐、魏源等人发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而达到富国强兵、制夷御侮的目的。这一思想启示了中国教育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中国教育由此正式开启了近代化历程,西方科技教育逐渐移植进入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之中。传统教育由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考据、义理、词章及八股制艺为代表的传统学术迅即沦落为落后、腐朽的象征,传统教育成为了变革的对象和内容。当然这种西方教育“侵占”传统教育地盘的情形,在当时还未能引起文人士子更多的担忧及对国学教育变革的思虑。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国学”之前对传统文化的称谓)的解决中西教育文化冲突的策略构想,表明了洋务派已对国学教育的前途产生了担忧。“中体西用”的方法看起来是力图折衷新旧,合璧中西,但实际上也只限于“表面文章”,因为中西文化的整合并不是靠简单地各取一端,然后机械拼凑就能奏效的,何况洋务派所取的中、西学内容也未臻至科学或合理。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国学教育变革实际上还停留在表层,所采取的措施仅限于尝试在其所创办的洋务学堂课程中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教育课程,也就说在传授“西·3 0 1·
发表评论